走進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 瓊崖響驚雷 南豐憶崢嶸

走進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 瓊崖響驚雷 南豐憶崢嶸

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展館陳列的革命先輩雕塑。

走進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 瓊崖響驚雷 南豐憶崢嶸

位於南豐鎮南豐墟的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

據《今日儋州》消息 在南豐鎮南豐墟上,一幢騎樓式風格的建築格外引人注目。在這一幢建築門前,立著一塊碑,上面刻寫“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海南省人民政府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日公佈”等字樣,這是1994年海南省政府公佈的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在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的初春,我們踏訪這裡,看著舊址裡面陳列著的革命遺物,彷彿讓人穿越回到了1945年的那段崢嶸歲月。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為有效地領導全瓊軍民收復失地,接受日軍投降事宜,準備迎接抗戰勝利的到來。9月初,馮白駒、馬白山等瓊崖特委領導,將瓊崖特委獨立縱隊總部從白沙縣阜龍鄉遷入南豐墟,總部機關就設在南豐墟43和45號這幢騎樓式的兩間房屋內。

走進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 瓊崖響驚雷 南豐憶崢嶸

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後院。

開創土地革命新篇

踏入中共瓊崖特委 、瓊崖縱隊總部舊址內,屋內一塊“中共儋縣特別黨支部的成立”簡介牌子被擺放在顯著的位置。

中共瓊崖特委 、瓊崖縱隊總部舊址負責人告訴記者,1926年1月,中共廣東區委派遣一批瓊崖籍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作為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黨中央農民特派員,返瓊崖各縣籌備成立國民黨縣黨部和縣農民協會,與此同時建立黨的基層組織,發展中共黨員。當時派遣到儋縣的有:黃金容、張興、何煥琮、王德槐、王槐銘、黃振亞、周朝侯。他們到達儋縣後與廣東國民政府委派來的儋縣縣長邢詒昺會合後,決定由張興 、何煥琮、王槐銘參與籌建國民黨儋縣黨部工作,其餘人員分頭負責組織開展工運、農運、青運、婦運工作,在推進群眾運動中積極籌建中共黨的基層組織。

隨著儋縣農民運動發展和鄉村農會建立,全縣先後發展了一批黨員及成立多個基層黨支部。為更好統一領導全縣的革命鬥爭和加強工作聯繫,1926年5月底,在縣城新州鎮成立了中共儋縣特別支部,特別支部下屬共有黨支部10個。在黨的領導下,儋縣人民積極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

在中共儋縣各支部的領導下,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和婦女運動迅速開展。同時,受黨組織的派遣,黃金容回到自己的家鄉——光村鄉泊潮村組織開展農民運動。經過深入的宣傳發動和耐心培養,發展了林長育、黃正容、張世德、張神春、陳煌勝、林瑛珠、周方戶等8名進步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4月,中共泊潮村黨支部(代號“武工”)成立,支部書記為黃金容,委員為黃正容、張世德、林長育等人。泊潮村黨支部成為儋縣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同年4月至9月,光村鎮糯村黨支部、新州鎮鹽場黨支部、中和鎮水井村黨支部、新英鎮英隆村黨支部、中和鎮山村黨支部、新州鎮藤根村黨支部等先後成立。

1927年,瓊崖國民黨右派發動了“4·22”反革命事變。為反抗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及對共產黨的大屠殺,同年7月,在中共瓊崖特委的領導及西路特派員馮平等人的直接指導下,成立了中共儋縣縣委,縣委書記為張興,委員有黃金容、黃振亞和王槐銘。

中共儋縣縣委的成立,開創了儋縣土地革命的新篇章,標誌著儋縣新民主主義革命邁入了新的階段。儋縣出現了一支歷史上完全新型的政治力量,成為儋縣人民的領導核心,給災難深重的儋縣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從此,儋縣人民義無反顧地緊跟中國共產黨投身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洪流當中。


走進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 瓊崖響驚雷 南豐憶崢嶸

當年瓊崖縱隊戰士穿戴的笠帽和蓑衣。記者 羊文彪 攝

走進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 瓊崖響驚雷 南豐憶崢嶸

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展館陳列的物品。

點燃新州暴動烽火

沿著樓梯走上二層木閣樓,一些當時革命遺留下來的舊照片繼續衝擊著人們的眼球。看著展板上的簡介、聽著講解員的講解,記者懷著激動而崇敬的心情,認真聆聽著。

儋縣是瓊崖西路海陸交通的樞紐和經濟、文化的中心,具有重要地位。當時,交通運輸業、採礦業、產膠業、漁業、手工業、食品加工業、飲食服務業、編織業、建築業等都具有一定規模,形成社會基本的工人隊伍。

1927年4月27日,儋縣國民黨政警隊和葉肇的駐儋部隊發動反革命事變,大肆逮捕共產黨員和工會、農會骨幹。150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遭到逮捕,關押於新州監獄,其中共產黨員有周朝侯、謝開瓊、曾孔傳、張炳輝、何慶雲、郭豪吟、李木華、王壯謨等40多人。4月30日,周朝侯、曾孔傳等人被國民黨反動派押送到瓊山府城監獄,與在“4·22”反革命事變中被捕的何煥琮共同關押,遭受殘酷迫害。面對國民黨特務的嚴刑毒打和威逼利誘,何煥琮大義凜然,嚴詞痛斥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屠殺工農群眾的罪行。當何煥琮被押上刑場時,他高唱《國際歌》,高呼“打倒蔣介石”“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何煥琮犧牲時年僅28歲。在這次反革命事變中,儋縣總工會、農會、農講所、青年團、日協等組織遭到破壞,一批領導骨幹慘遭殺害,儋縣革命力量遭到嚴重摧殘,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宣告失敗。

為了反抗國民黨大規模屠殺共產黨的反革命事變,1927年9月23日,瓊崖人民武裝打響了椰子寨戰鬥,正式點燃了瓊島武裝鬥爭的烽火,開始走向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漫長道路。

根據中共瓊崖特委關於舉行全瓊武裝總暴動的決定及瓊崖討逆革命軍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馮平指示,1927年10月11日,儋縣縣委領導人張興、黃金容、黃振亞率領儋縣400餘人與王政平、符英華率領臨高200餘人在儋縣光村泊潮村會合,挺進新州,舉行了著名的新州暴動,一舉攻克縣城新州鎮,推翻了國民黨縣政府,建立儋縣臨時革命政府。新生的革命政權15天后,由於國民黨軍反撲,儋臨革命武裝主動撤回農村堅持土地革命鬥爭。

走進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 瓊崖響驚雷 南豐憶崢嶸

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舊址內陳列當年房間的擺設。

“無聲戰鬥”憶崢嶸

參觀完中共瓊崖特委 、瓊崖縱隊總部舊址後,記者來到了瓊崖縱隊老兵楊亞壬的家裡。

“我是1950年加入瓊崖縱隊的,見證了這一段儋縣的解放,歷史讓我更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如今,國家並沒有把我們遺忘,給我們發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今年89歲的楊亞壬手裡緊握著那個獎牌,他說,他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傳承紅色精神,爭做時代新人,要讓紅色血脈一直流傳下去,老人告訴記者,因為深受瓊崖革命精神的影響,自己的孩子也應徵入伍,成為一名軍人。

原中共儋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史學副研究員唐卓昌告訴記者, 1945年8月23日,瓊崖獨立縱隊挺進支隊在什統黑擊潰頑軍保六團的戰鬥中,從繳獲文件中獲悉日本天皇裕仁已於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得知日本宣佈投降後,瓊崖獨立縱隊總部遷入南豐墟,目的是為了收復瓊西重鎮那大,敦促日軍儘快投降。當時瓊崖抗日獨立縱隊總部機關就設在南豐墟騎樓那兩間房屋內。其他機關就設在這條街道附近,軍隊也駐紮在外圍。

中共瓊崖特委、瓊崖縱隊總部設在南豐墟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與日軍鬥智鬥勇,巧妙周旋,展開了一場“沒有槍聲”的戰鬥。

1945年9月6日,正當瓊崖獨立縱隊對那大構成包圍之際,駐那大日軍特遣隊為了爭取等待國民黨軍隊來受降的時間,不得不派出日軍西線最高指揮官午一特大佐到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領導機關駐地儋縣南豐墟,要求瓊崖獨立縱隊派領導人出面會談。

中共瓊崖特委派瓊崖獨立縱隊政治部宣傳部長羅文洪同日軍大佐進行會談。在會談中,日軍大佐閉口不談受降問題,卻再三要求瓊崖獨立縱隊進駐那大周圍的部隊活動要加以節制。羅文洪當即予以駁斥,指出日軍已宣佈無條件投降,應當立即解除武裝,交出武器,停止一切軍事行動,無權干涉瓊崖獨立縱隊的活動。日軍的無理要求遭駁斥後,又提出瓊崖獨立縱隊將在戰爭中收容的外國籍戰俘交給他們轉交盟國。羅文洪義正言辭地拒絕日軍的無理要求,指出戰俘交不交盟國,那是中國與盟國的事情,日本是戰敗國,無權過問。

南豐會談前後,駐瓊日軍逐步放棄小據點,向大據點集結。

唐卓昌介紹,1945年9月19日,太平洋戰區美軍司令部派兩名聯絡官員為盟軍代表,由日軍午一特大佐陪同到南豐,要求會見瓊崖獨立縱隊負責人。瓊崖獨立縱隊司令馮白駒和副司令員莊田會見了他們。

在會見中,盟軍代表首先說明盟軍來華是應中國國民政府的請求,其任務是按《波茨坦公告》精神,監督日本執行投降條款、解除日軍武裝及遣送戰俘回國,但沒有談及人民抗日武裝對此應採取什麼措施,卻強調日軍仍需在“原地駐防、維持治安”。日軍午一特大佐立即表示贊同。很明顯,盟軍代表不是為了同瓊崖獨立縱隊聯繫如何解除日軍武裝、接受日軍投降的問題,而是為了贏得時間,讓國民黨軍來受降。

馮白駒等人當即嚴正申明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的立場,指出瓊崖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抗戰,流血犧牲,付出巨大的代價,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現在日本政府宣佈投降了,日軍理應向所有的抗日軍民交出武器,聽候遣送回國,根本沒有“駐防待命”“維持治安”的任務。

在會談中,雙方就瓊崖獨立縱隊解救出來的盟軍戰俘接收問題達成協議,瓊崖獨立縱隊將27名盟軍人員移交盟軍代表。

唐卓昌介紹,我軍雖然包圍了那大據點的日軍,為了顧全大局,也為了避免我軍強攻發生重大傷亡,最終那大日軍向國民黨獻降。1945年10月後,國民黨反動派為了發動內戰,派遣四十六軍175師進入儋縣,瓊崖特委和瓊崖縱隊機關同時離開南豐,返回白沙革命根據地。(記者羊文彪 編輯吳宗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