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死的一瞬間可能會想什麼?

名字真是難想啊


你好 我是心理領域創作者 ArtEileen。

活著的人沒有一個人經歷過自己的死亡,我們的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唯一非常確定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亡。相信題者問這個問題也是出於對死亡的一種不接納,所以想聊恐懼這個話題。

我特別喜歡死亡這個話題,相信經歷過很多的生離死別的人,就會對死亡不那麼恐懼,因為死亡只是表象並不是真實的,死亡給我們的教導就是無掛礙,無有恐怖。就像接納我們活著一樣去接納死亡。

前幾天好像是在抖音刷到了一個老爺爺快到了他人生的終點,躺在病床上喊著“媽媽,媽媽” 像一個剛剛誕生的小寶寶。


我們從母親的子宮裡誕生,死亡是再回到子宮裡的體驗。人生就是一個圓,起點就是終點,終點也就是起點,所以死也是生的一部分,所以其實死亡是不存在的。



至於死亡前的體驗,醫生說人在死亡之前第一個消失的就是我們的嗅覺,然後感覺不到飢餓,因為身體再也不需要任何的營養了,身體極度虛弱總是想睡覺。


學心理學的人對伊麗莎白 庫布勒很熟悉,她在她的“死亡與臨終 on death and dying” 這樣寫的。

“大量病人的“瀕死體驗”,他們被搶救甦醒之後,都說自己在瀕死的時候見到了種種景象,而不同人的描述都非常相似。

他們說到自己漂浮在自己的身體上空,俯視著醫生奮力搶救自己。他們說到神秘的嚮導指引他們穿過漫長的隧道、向著明亮的白光飛去。”

配圖就是伊麗莎白的著作。


ArtEileen


我覺得這問題挺另類的。

記得六年前我作膽結石手術,當時在手術檯上,準備上麻藥,護士小妹妹問過我類似的問題。她問我,為什麼一直面帶微笑,就不擔心點其他的?我告訴她,不擔心,很多東西都嘗試過了,生活沒有虧待我,如果該去天上,我飄然而去,如果能留人間,我感恩所有[祈禱]





憨媽想說


人在死的那一瞬間可能會想什麼呢?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記得所有將死之人都會在死之前有一個迴光返照的瞬間,那一瞬間會把最想做的事情都做好,就像交代後事那樣,走的時候才能無牽無掛吧。我爺爺去世那天就是那樣,走的那天起床還很正常,一上午都在忙活著,還跟我奶奶交代了很多事情,然後吃完午飯睡午覺的時候就那樣安詳的走了。


菜包家的那些事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有很多科學家在研究這個問題,還出了很多關於腦科學的暢銷書,比如右腦革命之類的。

人在死的一瞬間會有剎那的疑問🤔️,這就是要死了嗎?如果大腦還可以運作的話。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死亡是一個過程,人的五感最後消失的是聽覺。

知道什麼是“五福臨門”嗎?沒有肉體疾病,壽終正寢是我們中國人認為的五福之一。在人類信仰的各種宗教中,人類普遍認為自我了結的生命是有罪過的。雖然死亡是每個生命旅途的必經之路。可知為何?人生,是有使命的。只是個體並不一定明瞭。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活在當下,才是人生智慧。

祝安




向陽生長劉十七


人類有極強的求知慾,所以對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而且越是危險越有人去嘗試,比如死亡。很多人都懼怕死亡,但都沒有體驗過死亡,所以對死亡後有可能發生的事也是非常好奇。

有一些曾經得過重病並昏迷過的人說,當他們進入昏迷狀態的時候,就會看到已經死去了的朋友來找他,然後帶著他到另一個世界去,可是在通往另一個世界的路上,遇到了關卡守衛阻擋,說是他的陽壽未到,讓他回去,然後他就聽到親人在呼喊他,就醒過來了。關於這樣的說法,人們往往將信將疑,因為很多事情沒有體驗過真的很難讓人信服,不過國外有科學家對150個人做了一項死亡體驗,這些體驗者在“生還”以後道出了其“死去”時的經歷。

這些瀕臨死亡者回憶自己處於死亡邊緣時的感受,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當他們知道自己要死亡時就會感覺生命處於極度衰竭的狀態,他們會想和親人說點什麼,可是卻無能為力,只能任親人在身邊呼喊也作不出任何反應,而此時自己還會感覺有很多死去的親人和自己在一起,但是卻無法與他們正面交流,彷彿親人根本看不到自己。還有一些瀕臨死亡的人會回憶生前的一切,彷彿回到生前重新再來過。還有一些體驗者表示,自己在快死的時候會感覺身體很疼,但是這種感覺只是一會兒,很快就過去了,而代替這種感覺的就是一種很舒服的體驗,只是死亡體驗者會感覺到眼前的一切都變成了黑色,自己就像進入到了另一人生。但是南安普頓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耗費了4年時間,在英國、美國和奧地利的15家醫院對超過2000名心跳停止的病人進行了檢查。

人死後真的有靈魂存在嗎

他們發現接近40%的人,在被臨床診斷為死亡時還留存有部分意識,後來他們的心跳恢復並存活了下來。其中一位男子甚至回想起來自己完全離開身體並從房角角落觀察到自己復甦。儘管有3分鐘處於無意識的“死亡”狀態,這位來自南安普頓的社會服務人員詳細描述了護理人員的行為並且描述了設備的聲音。

現工作於紐約州立大學的Sam Parnia博士曾經是南安普頓大學的一位研究人員,他負責了這項研究。他聲稱:“我們都知道當心髒停止跳動時,大腦就無法工作。但是在這一案例中,意識知覺似乎在心跳停止跳動後持續了長達3分鐘時間。”

他說:“這位男性描述出了房間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重要的是他聽到了設備在3分鐘間隔內發出的兩次嗶嗶聲。因此我們能夠計算這次體驗持續了多長時間。他似乎非常可信,而且他所描述的真的發生過。”

在2060位心跳停止病人的研究中,330位存活了下來,而且140位聲稱自己在復甦過程中經歷了某種意識。儘管許多人都無法回想起詳細的細節,但卻能想起某些場景。五分之一的人稱自己感覺到一種獨特的平靜,而接近三分之一的人稱時間變得緩慢或者加快。 Parnia博士認為有更多的人或許在瀕死過程中有著類似的經歷,但是在復甦過程中使用的藥物或者鎮靜劑讓他們無法回想起來。

他估計有數百萬人都有著非常鮮明的瀕死經歷,但是目前為止科學證據仍然模糊不清。他聲稱,有許多人都認為這些只是幻覺,但是它們似乎都與現實相一致。

不過美國心理學家認為,人在死前的感受其實只是一種心理作用,是人因為知道了某些信息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暗示。體驗死亡雖然新奇,但是危險性不容忽視,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來人世走一遭不易,可不能因為新奇,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於危險境地。



丫頭YYYYY


人在將要死的時候,最可能想的是對自己一生的評價,特別是善惡的評價。

有一句古言說得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時候最容易良心發現,所以他特別在乎別人評價自己是好人或者是壞人。

如果是好人,就可以進入家族的祠堂裡,譜書上也可以把你的光輝事蹟一一記載下來,接受後代子孫的頂禮供奉,可以長眠在祖先的身旁,靈魂也可以升入天堂,儘快的轉世輪迴。

如果是壞人,就不能進入祠堂裡,也不能進入譜書,只能成為孤魂野鬼,遭受後代子孫的唾罵。

也可能平靜的離去,什麼也不想。因為他一生過得充實,有意義,非常滿足,無怨無悔。上對得起列祖列宗,祖國人民;下對得起子孫後代,萬事萬物。他不會相信死了過後會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會相信會上天堂,重新成為人。所以他平靜而平淡,安詳而平和。

也許有極少數的人會想,貪的不夠,玩的不夠,享受的不夠。會產生遺憾,不滿。認為他對得起上天,而上天對不起他,世道太不公平。但也只能無可奈何,回天乏術。

其實應該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珍惜擁有,順其自然。當然這種人應該有莫大的胸襟,已經超越普通人了。





八爪仙


這個問題估計全靠蒙了!

都說人有迴光返照,我覺得可能會想一想曾經的美好場景!

沒死過,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呢?哈哈哈

都說人即使病了很久,在臨走的那麼一刻,也會有一種非常健康的現象,看起來不會有任何的病痛!

人這一生呀,還是做個好人,多掙點錢!

好好享受一下



Andy的視界


那短短的幾秒鐘能想什麼呢,還能把自己的一生給回放一遍嗎?

死之前已經迷迷糊糊的了,也不過就是放心不下家人,親朋好友。

或者是想想當初要是和初戀有一段美滿的姻緣結果會是什麼樣呢。

又或者是想著自己終於解脫了,不用在這紛擾的世界上艱難掙扎的生存,

每天呼吸著被汙染的空氣,汙染的河水,汙染的食品,受盡正負的剝削和壓迫,

去到另外一個平等自由無拘無束的世界。


阿城愛電影


有幸聊聊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想法。關於人在死的一瞬間可能會想些什麼?其實,對於這個回答,並沒有統一的答案,因為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樣的。下面就聊聊自己的想法:

一、人在死的一瞬間,可能會想自己走後,自己的後輩會不會生活的更好,他們的衣食能不能做到無憂,他們的身體會不會一直健康,他們的生活會不會有困難等,理由是人一輩子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傳承,年少的時候是享受著上一輩帶來的一切,在長大後,就是為親人付出自己的一切,所以在最後一刻,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後輩過得更好,帶著美好的祝福離開。

二、人在死的一瞬間,可能會想自己這一輩子是不是值了,自己想做的事是不是做完了,自己想去的地方是不是去了,自己是不是能夠無愧於這一生,無愧於來人世間走一遭。理由是人在最後那一刻,更多的可能是緬懷和回憶,所以想著這些也是很有可能。

三、人在死的一瞬間,可能會想自己還有沒有什麼遺憾,還有沒有什麼事沒有做完,還有什麼是放心不下、心裡牽掛的,是不是自己帶著遺憾走了,是不是自己還不想走,想做完剩下的事再走,會有很大的無奈情緒。理由是人在最後那一刻,如果有很多未完事項,心裡肯定是有所牽掛、有所擔憂、有所無奈。

總的來說,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所以在人生的最後那一刻,想法肯定是差異的。





奮鬥中的伢子


有個從死神手裡掙脫過來的親戚給我說,人在死的一瞬間,雖然不會說話不會睜眼睛,但是心裡非常清楚,周圍人哭聲說話都聽得非常清晰的,就是不會說話。所以,在別人死的時候,最好別太傷心,免得死的人也傷心。要對瀕死之人說話好,說有勇氣的話,好話,讓他們安心的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