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四教儀》(61)


嶧山興國寺

天台宗 |《天台四教儀》(61)


天台宗 |《天台四教儀》(61)

上妙下建法師開示

接著學習智者大師傳記。

公元575年,智者大師三十八歲,在金陵結夏安居之後,九月份,與慧辯等二十餘僧,前往天台山。

智者大師剛到天台山時,並沒有固定的住所,於是去了石橋觀覽,並且留宿於此。

智者大師一生雅好林泉,《別傳》雲:“初入天台,歷遊山水。”石橋,即石橋山,位於天台縣城北二十三公里處。因為此處有天然石樑連接二山,形狀似橋,故稱石橋,亦即有名的天台八景之一的石樑飛瀑。最早時,東晉的曇猷尊者曾在此結庵修行,經常和棲居此地的五百羅漢相聚,因此石樑方廣寺又是五百羅漢的應真道場。明代的徐霞客曾經一天內三次考察流連於石樑奇景,激動得“幾不欲臥”。

智者大師在石橋看見有一位老僧,極有可能是羅漢應真示現,他對智者大師說:“禪師如果想造立寺院的話,山腳下有一處皇太子寺基,我現在把它預先供養給您。”

智者大師說:“現如今,連草舍都尚難搭建,這個寺院什麼時候能建成呢?”

老僧說:“現在還不是時候,等到目前的三個國家重新統一為一個國家的時候,就會有位高權重的人來建造此寺。寺若成,國即清。”

三國是指北方的北周、北齊和南方的陳朝,最後由隋朝統一全國,而造寺的人正是當時的皇太子晉王楊廣。當寺院造成以後,國家也就清寧太平了。所以這就是後來的國清寺的授記。

智者大師聽了之後,感嘆道:“現在三方面正勢力敵對,雖然有了這個預言,但是依然遙遙無期呀!”

智者大師也知道自己是看不到這個寺院的造成了,因此常常引以為恨。《國清百錄·遺書與晉王第六十五》雲:“不見寺成,冥目為恨。”《國清百錄·天台山眾謝啟第六十九》中智越回憶智者大師曾經對他說:“恨吾不見寺成。”

與老僧談罷,智者大師便走出石樑之谷,到了佛隴(位於天台山西南隅,由於遊山的人經常能夠看見佛像,故稱佛隴),見有兩溪環繞,左右相映夾帶,最為兼美,於是在此流連。

下文繼續學習。

天台宗 |《天台四教儀》(61)


天台宗 |《天台四教儀》(61)


您的點贊和評論將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