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的七條規律

把楷書寫好,是練習書法的基礎。很多人以為楷書很容易學,也很容易寫。甚至有人說楷書“不就七平八穩嗎!”事實上,遠不止這麼簡單。如果用心練習過毛筆書法的人都知道,楷書是下筆容易,寫好難。因為,楷書是一筆一畫的功夫,而且還要結體規整,形體美觀才行。所以,要想真正把楷書寫好,需要下一番苦力。下面夢筆生輝就把寫好楷書的這7條規律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您學習書法有幫助。

楷書的七條規律


書法創作作品展示

楷書的七條規律


書友潤墨寫字

一、字形規整:

漢字最講究的就是方方正正,規規整整。所以,要寫好楷書,第一要規整,筆畫要做到橫平豎直,粗細適宜,長短有別;字體要做到大小各異,寬窄有度。這是指字的形態要規整。而實際書寫時要做到每一個字應該各有千秋,各顯其態。就如三軍儀仗隊,每一個人的面孔各異,但身材相似,氣質相近。但裡面的每一個人,五官必須端正,身材勻稱,符合要求,才能入選儀仗隊,寫字也如此。尤其是章法裡面的正文,要求每一個字形必須規整勻稱。

楷書的七條規律


書法作品展的字體顯得很規整

楷書的七條規律


規整的正楷字體

二、字體平正:

字體平正是漢字作為方形文字重心平衡的一種總體要求。寫楷書就是要求做到字體平正。平,就是整個字體看起來重心是平穩的;正,就是筆畫和結體的融合沒發生重心的偏移,儘管有些筆畫是左低右高,但整個字體的左右上下都顯得平穩。楷書與行書不同的地方就是欹正的不同,楷書在平正的基礎上才能求險,比如歐陽詢的字體“雲”和“霞”字,險中求正。

楷書的七條規律


上下結構的字體寫得很平正

三、疏密得當:

這是楷書結體的基本要求,字的間架結構,關乎整個字體的形體美。就如同一個人不但要五官端正,還要長得好看,而且身材要好。字的結體就如同人的五官和身材一樣。寫楷書的時候,筆畫之間的疏密要合乎規律,符合線條美,比如寫“月”字,內兩橫要寫的大致一樣,與左豎撇實接,與右豎鉤虛接。而且橫與橫之間的間距均勻。還有“書”和“盡”字的寫法,也是類似,如下圖。

楷書的七條規律


月字和身字的正楷體


楷書的七條規律


書字的橫畫與豎畫布局均勻

四、錯落有致:

錯落有致是楷書各盡其態的一種審美要求。就是要求寫同一個字相同的筆畫時,不能筆筆長短粗細都一致,而是要做到長短粗細有別。如果是合體字,左右相同的部分,在佈局上不應做到完全雷同,而是有所區別,如下圖的“北”“非” 字。在上下結構的字體中,也不能完全相同。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錯落有致。

楷書的七條規律


左右結構相同的部分寫起來不應相同

五、同旁求變:

就是在書寫同一個字的同一個偏旁的時候,要有區別,比如下圖的“測”和“沐”字,同是書寫“三點水”,中間點都不一樣。這種寫法,主要是凸顯與右側部分偏旁的協調問題。再如下圖的“飲”和“歐”字,欠字旁的寫法也不一樣,飲字是捺畫,而歐字是長點。這也是書法與印刷體的主要區別。

楷書的七條規律


這兩個字的三點水寫法不一樣

楷書的七條規律


同是欠字旁寫法不同

六、筆畫避讓:

這是毛筆書法的一大特徵。書寫的時候要注意把握這原則,否則很容易把字體筆畫寫“穿幫”。所謂的筆畫避讓,就是要求在書寫一個合體字的時候,次要筆畫要避讓給主要筆畫,不能搶風頭;部首要迎讓偏旁,不能交叉“抬槓”,互相拆臺。如下圖的“如”和“始”字,女字旁要避讓右邊的口和臺字。所以,平時練習書法的時候就要多臨摹字帖,讀帖,把每一個偏旁部首之間的搭配間距和擺放位置搞清楚。

楷書的七條規律


女字的點畫要避讓右邊的偏旁口字和臺字

楷書的七條規律


左右互相避讓的字

七、同字異形:

這是寫楷書遇到的普遍問題,也是楷書的一大特徵。但是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以為是自己努力不夠,寫出來的字沒有達到要求,存在差異,其實不然。書法的同字異形特點,不僅在楷書當中存在,在行書和草書當中尤為突出,也就是說,寫同樣一個字,不能做到筆畫和結構完全一樣,如果是那樣,就是“印刷體”。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參閱一下王羲之的《蘭亭序》拓本,文中的“之”字,有20多處,但是每一個“之”字的寫法都不完全相同。

楷書的七條規律


同樣的“之”寫法不完全相同

楷書的七條規律


同樣的“而”字寫法也不同

所以,在學楷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以上7條規律,這都是毛筆書法的書寫特點。只要我們在練習當中按照書寫的規律認真讀帖,臨摹,我想應該會寫出自己想要的字體模樣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