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輝煌的“十年再造”——袁小林訪談錄

沃爾沃:輝煌的“十年再造”——袁小林訪談錄

作者|李安定、李蠻(網上車市駐歐洲記者)

整整10年前,2010年3月28日,發生了一件舉世矚目,後來被證明是中國汽車躋身世界領先行列的歷史轉折——吉利從福特手中收購了北歐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

當時、極為關注那次收購的我,對吉利收購團隊中的併購總監,併兼作媒體關係的袁小林印象尤為深刻。今天,他已是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當時的他,面對各種唱衰質疑,表現出一種力挽狂瀾的淡定。日前,我們進行了一次回顧10年的對話。

沃爾沃:輝煌的“十年再造”——袁小林訪談錄

1 抓住機遇

李安定:記得李書福在2002年就考慮過收購沃爾沃。當年他和我說過,收購沃爾沃就是要“明媒正娶”地獲得一個好出身,改變自主品牌的“模仿秀”起家的草根形象,以“根紅苗正”的技術淵源,進軍全球汽車業。

你是從沃爾沃被吉利收購到全面再造振興的全程參與者。請你談一下,為什麼在2010年這個節點收購成為可能?

袁小林: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襲來,美國三大車企破產了兩家,僅存的福特也受到重創,不得不進行“回到一個福特”的戰略調整。沃爾沃在福特的體系中成為從戰略上必然要剝離的部分。

當時,蒸蒸日上的吉利有一種在全球汽車格局中尋求突破的戰略期待。我們正好抓住了這個檔口。以適當的成本、清晰的戰略,並找到合適又專業的團隊,在這樣的一個市場條件下切了進去。從操作層面,齊心協力的去分析運作,成功完成了收購,舉世矚目。

沃爾沃:輝煌的“十年再造”——袁小林訪談錄

2 企業的根本:創造價值

李安定:當時人們普遍質疑,被吉利收購後,沃爾沃能否轉危為安?但是歷史雄辯的證實了沃爾沃的成功涅槃,亮出的成績單遠超人們的想象。從這10年發展來看,什麼是沃爾沃再造的精髓?

袁小林:我非常喜歡您前面用的“淡定”兩個字。這麼大的事,激動很正常,但淡定的底氣在哪兒?我覺得沃爾沃抓住了企業運營的根本——創造價值。

不論是股東、公司運營團隊、上下游合作伙伴、客戶,以及整個社會,都必須讓他們受益,對方才覺得你有價值,你才活得下去,這個是最本質的地方。

為什麼吉利要接手連福特都賠得很慘的沃爾沃,因為我們看到沃爾沃有創造一系列價值的良好基礎。比如品牌理念、歷史上的技術積澱、以及完整的供應鏈以及營銷體系。還有很特別的優勢,沃爾沃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當時全球有不少併購案例,成功率並不高。回頭看,吉利不僅成功收購沃爾沃,還戰勝了重重挑戰,成功的走過10年,最根本的正是李書福董事長所篤信的理念:堅持現代企業分層治理架構——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這也是沃爾沃10年再造的“定海神針”。

當時,沃爾沃建立起新的董事會,有評論說,這是瑞典歷史上最豪華的公司董事會人員組成。李書福是董事長,董事中有宜家前CEO、全球軸承領導企業瑞典斯凱孚前CEO、前奧迪董事長Daniel這樣的汽車界的大佬,還有麥格納當時的執行董事。從初期的戰略制定,到其後的穩定發展,他們都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這些董事們本來已經功成名就。應董事長李書福之邀來到沃爾沃,吸引他們的,是能夠把這一生積累下來的經驗、知識、能力,發揮出來,再造沃爾沃,再一次證明自己。

李書福董事長很了不起的一點是從善如流,尊重經濟規律、尊重專業人士、尊重市場。不論是公司戰略,還是重大決策,在董事會中,董事長和所有其他董事一樣,投票權、發言權都是一人一票。

3 戰略實施和全球化運營

李安定:2011年,第一次董事會之後,我赴瑞典哥德堡採訪了李書福董事長。記得董事會很快確定了沃爾沃的總體戰略,最明確的大方向就是穩定歐美成熟市場,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持續保持高端豪華的定位等戰略佈局。

袁小林:在沃爾沃,董事會制定出戰略方向,剩下的就是CEO帶著各個領域負責人去落地和實施。

這就意味著一個年產三四十萬輛體量的公司,必須從技術產品的選擇上,有明確的橫向和縱向協同效應,一個平臺要能夠解決中型和大型車的技術基礎。一個發動機平臺,要解決所有發動機上下延伸的複雜問題,並且它還要是面向未來的環保高效、有電動化基礎的發動機平臺。這都是在2010年的時候就定下來的方向。按這一目標研發的第一臺發動機2013年發佈,一經問世就奪得“沃德十佳”發動機稱號。

這些戰略和舉措效果十分明顯。十年來沃爾沃在歐洲、美國和中國市場都有很大增長,銷量翻番。2010年沃爾沃汽車全球銷售30萬輛,2019年則已突破了70萬輛。沃爾沃在全球的員工,2010年是19600人,現在超過40000人。

十年間,沃爾沃汽在中國建成了三個整車廠、一個發動機廠、一個亞太的總部、一個研發中心和一個設計中心,還有采購中心、生產中心、銷售公司等。

沃爾沃亞太的員工已從2010年的1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8000餘人;我們在中國的配套體系從無到有,有了1700多家供應商服務於沃爾沃,在中國的採購量超過了30%。

沃爾沃:輝煌的“十年再造”——袁小林訪談錄

在美國,沃爾沃也建立了一個工廠;歐洲的工廠完成了全部更新,沃爾沃真正成為一個全球運營的公司。

沃爾沃的全球化運營體現了一個原則:哪裡有市場,就在哪裡生產;在哪裡生產,就在哪裡採購;在哪裡採購,自然就在哪裡進行研發。各大市場之間當然也會有協同效應,以瑞典的研發中心作為總部,中國的研發中心、美國的研發中心,各有各的側重點,體現了不同地區有優勢的、有獨特性的追求。

過去沃爾沃的管理團隊都是瑞典人,今天管理團隊12位高管中,有我一箇中國人,還有瑞典人、美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德國人。高管們來自不同的背景,這也基本上體現了沃爾沃汽車全球運營的現狀。

回想沃爾沃汽車這10年,可以說,這是全球化的10年,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成長為一個汽車跨國集團的10年。

4 沃爾沃和吉利的協同

李安定:我們換一個角度,沃爾沃做得這麼成功,吉利也從10年前的草根企業,變成如今全球矚目的汽車集團,這個轉變,沃爾沃的反哺功不可沒,這也圓了李書福當年的初衷。

袁小林:吉利和沃爾沃兩者就是在一個控股集團下的兩家企業,雖然一直強調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是非常清晰的獨立個體。但是在一個控股集團的架構之下,從公司運營、採購、品牌、服務的客戶群等諸多方面,會產生巨大協同效應。

從整個集團的角度談運營,如何制定技術發展策略、如何管理供應鏈、如何推動市場、如何加強品牌,是雙方各自市場區間和強勢領域相互滋養的過程,最終形成互動互補的強大力量。

無論是沃爾沃現在健康積極向上發展的勢頭,還是吉利這種大爆發式的突破,交流與合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沃爾沃:輝煌的“十年再造”——袁小林訪談錄

談到協同效益,一個具體的載體就是CMA架構,甚至產生了吉利和沃爾沃合資的新品牌——領克。通過共用這一中小型豪華車的平臺,對於沃爾沃來講,大幅攤銷了開發成本和採購成本;同時,也保證了領克品牌從問世之初就具備了很強的產品競爭力。

沃爾沃:輝煌的“十年再造”——袁小林訪談錄

包括吉利集團下的倫敦出租車、Polestar極星品牌,都是在不同層面上的協同效應一起做出來的。畢竟是自家兄弟,有很多東西能夠通過高效的成本投入來實現。

可以很驕傲地說,早在2010年,沃爾沃的模塊化、小型化、輕量化、節能環保這些技術方向的選擇,不但給吉利的騰飛提供了技術支持,也非常精準地引領了汽車工業的潮流。

現在外界和媒體關注的一個話題是,面向未來全球汽車業的挑戰,雙方能不能再上一個臺階,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把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以更緊密的方式加深合作,特別是在沃爾沃比較強的北歐資本市場所加持。

但是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動作,而是這10年從協作、發展、發揮協同效應的一個延續。對於吉利和沃爾沃來說,這一步會在全球化,包括影響力、軟實力等方面都會有一個大的提升。

5 沃爾沃的人文價值

李安定:你在沃爾沃全球和亞太區一干就是10年,在國內職業經理人中並不多見。是什麼牢牢吸引了你?

袁小林:我為什麼願意一直在沃爾沃工作,願意和一幫同事一起奮鬥?首先是價值追求上的契合。對於93年來沃爾沃所形成的企業文化,不是從內心篤信的話,恐怕早就失去了事業發展的基礎和信心。

第二個就是人,有一撥有能力、有意願、認可沃爾沃價值觀的人共同工作。10年以來,無論在瑞典,還是在中國;無論是順境,還是在逆境;我很高興地看到這些人體現出來的韌性和付出。

沃爾沃:輝煌的“十年再造”——袁小林訪談錄

有一個說法我比較認同:“你從理念上明白了30%,要實現餘下的70%,必須靠紮紮實實地工作”。即便有李書福董事長這樣高瞻遠矚、有胸懷的掌舵人,方向再正確,沒有紮紮實實地執行,他的大戰略也無法實現。這也是我喜歡沃爾沃的一個地方,價值追求、人、紮紮實實地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