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這件“ 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是國珍府古陶瓷鑑定技術培訓班的一件教具。在已經舉辦過的,30餘期培訓班入學考試中,雖然學員裡,不乏小有名氣的收藏家,卻也常被它打眼。有的藏家,既使判斷結論是正確的,但問到有何證據時,也只是“感覺”、“個人認為”之類的模糊性語言。

有些收藏經驗不多的人,缺少“比對法”、“排除法”的豐富經驗和實踐,全憑個人感覺做鑑定,還有人誤把“做舊”過的釉面當”包漿”,常把出土時間不太長,釉面光亮的器物,誤認為無“包漿”而看成新仿。

那麼,什麼是“包漿”?真“包漿”是什麼樣?假“包漿”又如何?切不可犯了把“做舊”當“包漿”的錯誤。所謂“包漿”,是傳世古陶瓷在長時間的空氣氧化和使用過程中,釉面膜皮氧化(老化)的在外表現,釉光潤澤光亮。它是針對新器物釉光賊亮,有明顯浮光而言。做偽者出於騙人的目的,通常把新仿品經過做舊,消除新品釉面上的賊光(浮光),使釉面光澤度降低,或失去光澤,看上去有一種滄桑感。把經過人為處理的,釉面失光、暗淡,誤認為是“包漿”,是誤區,會遺害無窮。鑑定的標準搞錯了,鑑定的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會把“做舊”當成“包漿”而發生誤判,還會把出土時間不長,缺少空氣氧化,釉面光澤如新的老器物,誤判成仿品而被“槍斃”。

識別真“包漿”假“包漿”的慧眼,是天生的悟性和長時間的實踐積累練就的。

做舊的水平有高低,識別真假“包漿”的能力也不一樣,所以“包漿”識別法,不宜提倡,也不便推廣。

那麼國珍府培訓的鑑定方法是怎樣的呢?可以說既簡單又實用。“發現釉光可疑,直奔主題”,當今對古陶瓷的鑑定,要特別注意是否做過舊,提醒你特別注意的,就是我那“四句鑑定口訣”:“賊亮不對,不亮不對;釉面若烏塗,必定有緣故”。

用顯微鏡折射光(側光)看釉面,我們通俗的叫法為顯微鏡釉麵皮膚相鑑定。清代瓷器釉麵皮膚相特徵,整體光潔完好。如釉面有明顯損傷,不潔淨,或出現疙疙瘩瘩,坑坑窪窪,或呈現較大的波浪紋,或有雞皮疙瘩的表象,均為人為腐蝕做舊。經過人為腐蝕做舊的器物,同樣會出現變色氣泡、破口氣泡、腐蝕坑點,腐蝕斑塊等與自然老化痕跡類似的痕跡,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不會區別自然老化痕跡與人為腐蝕做舊痕跡,拿著顯微鏡看也是白看。

現在我們應該對這件五彩花卉紋捧盒做鑑定了。

鑑定結果,這件“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為現代仿品。

一、用“四句口訣”鑑定,釉面雖不賊亮,但也不亮。缺少應有的亮光和光澤。釉面稍顯暗淡木訥。見圖片6、7、8。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7、8兩張圖,清代瓷器殘片的釉光與捧盒的白釉,對比差異十分明顯。瓷片標本的釉面光潔且光澤明顯,而捧盒的白釉對比之下,顯得木訥暗淡。


二、用顯微鏡折射光(側光)檢測釉面,看皮膚相。既有化學腐蝕相,也有打磨相,有證據證明經過人為做舊。首先看化學腐蝕,見圖片9、10、11、12。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再看人為打磨做舊,見圖片13、14。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三、經過人為腐蝕做舊的釉面,會有腐蝕做舊痕跡,變色氣泡見圖片15、16、17、18。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有人對人為做舊,特別是人為打磨做舊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傳世古陶瓷因為長時間傳世,有的會出現較重或較多的痕跡。僅用打磨痕跡鑑定新老是否科學規範?自然使用痕跡與人為主觀打磨做舊痕跡,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痕跡,痕跡的成因不同,痕跡的形態特徵也大不相同。是很容易區分的。

小結:從這件五彩捧盒鑑定的程序和實踐看,並不複雜:牢記“四句口訣”,拿起顯微鏡看皮膚相,是否經過了人為腐蝕做舊。再看老化痕跡。沒有經過人為腐蝕做舊,痕跡是自然形成,是老器物。經過人為腐蝕做舊的器物,痕跡屬於做舊形成,是仿品。極個別特殊的個案,另當別論。

切記,別把“做舊”當“包漿”!


劉育麟(玉林) 簡 介

劉老師給古陶瓷做鑑定(8)—“慎德堂博古制”款五彩花卉紋捧盒

1949年7月出生,三河市人,大專學歷。技術職稱副研究館員。復原軍人,曾任村黨支部書記,25歲始任人民公社黨委副書記。38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48歲始任中央電視臺CCTV-7《大地紅綠藍》欄目總編導總製片人。擔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第三屆)理事,並任農村電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在中央電視臺主持《大地紅綠藍》系列節目期間,策劃並組織實施農民致富《千縣工程》大型公益活動,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國家十二部位列為全國“三下鄉”示範活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姜春雲等國家領導人,先後題詞加以肯定。全國千縣工程辦公室成立後,出任辦公室副主任兼秘書長(在辦公室主任,原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郝盛琦領導下)主持日常工作。

自1982年起先後在三河市文化館,三河市文聯,中央電視臺等單位從事專業文學創作,影視劇(節目)編創工作,並榮獲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農業部與廣電部“全國神農獎特別獎”等多項大獎。2009年正式退休,專門從事收藏與鑑定,現為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文化部主管“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副會長、藝術品鑑定與評估委員會主任,中國古陶瓷老化痕跡國家鑑定標準科研項目組委會主任,國珍府古陶瓷“三合一”鑑定技術促進會會長

2012年起創辦“國珍府文物鑑定(北京)有限公司,擔任法人代表,首席鑑定師”,2017年策劃成立“北京麼德比藝術品有限公司”為首席顧問。已經編著出版收藏鑑定專著多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