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與循環的關係模式

關係模式:好伴侶是如何配合的?


配合與循環的關係模式

陳海賢·親密關係30講

2019-8-14

09丨關係模式:好伴侶是如何配合的?

丨陳海賢 親述丨

歡迎來到《親密關係》。你好,我是陳海賢。

當你學會了用關係的眼光看,用關係的耳朵聽,你就會發現,夫妻之間的每一個互動、每一句對話,都有關係的含義在。

這些關係的互動隱藏在各種表面的事情背後,延綿不斷,變成了一首夫妻之間長長的歌。雖然歌裡的每一個音符都不太一樣,可是聽得久了,你就會發現,有一些旋律會在這首歌裡反覆出現,它代表了夫妻之間某種固定的相處模式,變成了這對夫妻的固有特點。

我們這一講,就來說說關係模式。

好伴侶是雙方配合的結果

我想先請你思考一個問題:在你眼裡,什麼樣的伴侶,才算是一對好伴侶?

也許你最先想到的,是郎才女貌。可是郎才女貌只是外在的,是別人眼裡的好,而不是這對伴侶自己感受到的好。

也許你又會想兩個人都應該是好人。比如妻子要溫柔體貼,丈夫要負責任、有擔當。可是,兩個好人在一起,也不意味著他們一定是一對好的夫妻。

有人說,好的伴侶,雙方最好都不要太強硬。可是我也見過一些伴侶,妻子在外人看來很強勢,丈夫卻什麼都聽妻子的,好像有些軟弱,但兩個人仍然相處得很好。

也有人說,好的伴侶,雙方最好能明事理。可是我也見過一些伴侶,雙方講話都特別有道理,兩人在一起卻怎麼也相處不好。

所以什麼是好的伴侶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就必須脫開個體的視角,把親密關係的兩個人看作是一個整體的單元。

好的伴侶不是看一方是什麼樣的人,另一方是什麼樣的人,而是看他們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是怎麼配合的。

有人把伴侶之間的溝通比喻為跳舞。跳舞有跳探戈的,有跳貼面舞的,有熱烈的,也有安靜的。單從他們跳的舞來看,沒法判斷他們是好還是不好。但是如果他們總是互相踩彼此的腳,或者把彼此絆倒,那肯定就是不好的舞蹈。

而伴侶之間的舞步,他們習慣的配合方式,就是伴侶的關係模式。好的伴侶,就是有好的關係模式的伴侶。

什麼是好的關係模式呢?在給出答案之前,先給你講個我的經歷。

在一次沙龍上,有個妻子驕傲地分享他們夫妻的相處之道。她說:“我們在結婚之前就有一個約定,如果我們之間發生了爭吵,我老公要先跟我說話,向我道歉。現在我們結婚已經5年了。到目前為止,他都做到了。所以我們每次爭吵都很快平息了。”

他丈夫當時也在旁邊。我開玩笑問他:“你樂意這樣做嗎?有沒有受騙上當的感覺?”他說:“沒有啊。我很高興能哄老婆開心,這是我作為男人的責任。”

這時候旁邊有個女士看不下去了,站起來說:

“我覺得這樣根本不公平。憑什麼女人要在婚姻裡有特權,可以作啊?我覺得這是一種不平衡的關係,很難持久。”

幸虧這位女士不是一個諮詢師。她只是盯著這個妻子,覺得妻子這樣的要求不合理,但卻沒看到,這個要求和道歉是這對夫妻表現恩愛的方式,也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是他們的關係模式。

當然了,在大家面前秀恩愛,也許也是這對伴侶的關係模式,而這個女士看不慣的可能是這個。可是無論如何,在他們所呈現的關係模式裡,這對伴侶至少是配合得很好的一對。

關係模式的特徵

那什麼是好的關係模式,什麼是不好的關係模式呢?

好的關係模式常常有兩種特徵。

一種是積極對稱。所謂的對稱,是說一方的語言和行為激發了另一方相似的語言和行為。積極對稱,就是互相激發出積極的語言和行為。

好的親密關係中,都有很多對彼此的認可。這種積極的關係信息總是會相互激發,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比如在回憶過去時,丈夫跟妻子說:

“這幾年走過來不容易,謝謝你支持我。”而妻子也會跟丈夫說:“有你在我覺得很幸運。”慢慢地,夫妻就會對彼此有很多的感恩。

另一種特徵是有效互補。所謂的互補,是說一方的語言和行為激起了另一方完全不同的語言和行為,形成了一種相互補充。

妻子要求丈夫道歉,而丈夫接受了,這是一種有效互補。

在爭吵中,妻子看丈夫火氣上來了,就先停下來不說話,等丈夫氣消了再說,這也是一種有效互補。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個人扮紅臉,另一個人扮白臉,這也是一種有效互補。

有效互補的背後,是對彼此的瞭解和配合上的默契。

與好的關係模式相反,伴侶之間糟糕的關係模式,同樣有兩種特徵。

一種是消極對稱。在消極對稱的模式中,一方會從另一方的言行中解讀出很多消極的關係信息,而一方的反應,又刺激另一方釋放更多消極的關係信息。

比如妻子指責丈夫說:“每次你都這樣,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

而丈夫就會回擊:“那你呢,你有想過我嗎?”兩個人越說越氣,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另一種是無效互補。如果說有效的互補中,兩個人之間是一種默契的配合,從本質上他們還是在交流的,而無效的互補會導致交流的中斷。

比如,當妻子指責丈夫說:“每次你都這樣,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的時候,丈夫卻默不作聲。

妻子繼續說:“你倒是說話啊!別像一塊木頭一樣!”妻子說得越大聲,丈夫就越沉默。丈夫越沉默,妻子就說得越大聲,變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從不好的關係模式中,你會發現很多消極對稱和無效互補的影子。

好的關係模式會讓一件不開心的事變開心,而不好的關係模式,則會讓一件明明開心的事,變得不開心。

我見過一對夫妻,兩人經常吵架,總是很難和平相處。一次激烈的爭吵以後,兩人約定不吵了,一起去旅遊來修復關係。因為丈夫工作忙,就讓妻子來安排旅行的各種事。

最開始籌劃旅行,兩人都挺開心。到了酒店,丈夫坐下就說:“這個房間有點吵啊。”妻子當時就有點不高興了,可是她沒有說。

第二天他們包了一輛當地的車外出。丈夫又說:“這個車有點貴了。上次我一個朋友來玩,好像500一天就夠了。”妻子不高興了,就說:

“那下次你自己來安排啊。你自己什麼都不弄,我弄好了,你還說三道四。”

丈夫急忙說:“我沒說你啊,我只是說一下這車。你也太敏感了,怎麼又生氣了?不是說好不生氣的嗎?”

妻子就說:“你也太挑剔了,這樣玩還有什麼意思?”

妻子指責丈夫挑剔,丈夫指責妻子敏感,這是一種消極對稱的關係模式。在陷入了這種慣常的關係模式後,兩人越說越生氣,最後都開始沉著臉,對外面的美景視而不見了。

改變關係模式的關鍵:配合與循環

說到這兒,你可以想想你和伴侶的關係模式。你們是積極對稱的、有效互補的,還是消極對稱的、無效互補的?也許都會有,可是關係的主旋律是什麼呢?

也許你會問,如果陷入了這種消極的關係模式,該怎麼改變呢?

改變個人的習慣並不容易,改變兩個人的關係模式就更難。有時候,當雙方陷入一種不良的關係模式之後,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又來了。”、“總是這樣。”因為模式總是不斷重複的。這特別讓人疲憊、沮喪甚至絕望。

可是改變也並非沒有可能。從關係模式看兩個人的相處,有兩個關鍵詞很重要,一個是“配合”,另一個是“循環”。

“配合”意味著關係模式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兩個人的事。也許你會想:對啊,配合是兩個人的事。萬一我想改,而對方不配合,那我一個人努力有什麼用?

我理解這種想法。很多時候,人們自然就容易把問題歸為對方,而把自己當作是無能為力的受害者。會想:因為對方這麼做了,自己也就只能這麼做。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看到自己對對方的影響,才會期待對方發生改變。而很少去想自己能改變什麼,來改善這種關係模式。

兩個人相處的另一個關鍵詞,叫“循環”。也就是一個人的行為,是在另一個人的刺激下產生的。你的行為,是循環裡的一個環節。這意味著,你的改變常常也會引來對方的改變。所以,當你陷入消極的關係模式時,你可以這樣問自己:

“我到底做了什麼,把他變成這樣呢?”

“我又能做些什麼,來打破這個無效的循環呢?”

思考題

你和伴侶的關係模式是哪種呢?這種模式是怎麼形成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交流。

下節預告

接下來的三講,我們會學習伴侶之間常見的三種不良的溝通方式,並探討改變的方法。

我們下一講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