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靈素,多情總比無情苦

且將素心寄琴絃。雅韻一曲滿室香。

“當你意識到最親愛的人永遠不能再見面時,不由得你不哭,不由得你哭得不那麼傷心!”

《飛狐外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胡斐到程靈素墓前祭奠的時候,恰好看到陳家洛在此祭奠香香公主,彼時的絕代雙雄似乎已經忘卻了曾經的風雲豪邁,所有的思緒都化作悲痛。

金庸小說中,聰明能幹,心腸好的女才子往往落不得好的下場,程靈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靈素,人如其名,聰明靈秀,是個相當有才識的女子,猶如芝蘭,不因生於空谷而不芳。

在金庸老先生筆下的女主角中,鮮有不貌美的女子,於程靈素卻是例外,“身材瘦小如十四五歲的幼女,肌膚枯黃,臉有菜色,只有一雙眼睛精光四射,不像尋常村女。”

短短出場的幾句描述,似乎就有著不祥之兆。不美貌的人,學問,人品再好都是得不到所愛的人歡心。

也許靈素若一生未遇見胡斐,生活會很平靜。但錯就錯在靈素愛上了胡斐,而胡斐心中已先入為主地有了袁紫衣的影子。從此,她捲進了一場沒有結果的戰爭。

有著菩薩心腸的程靈素寬厚仁愛,她對胡斐情深一往,仁至義盡,但她愈好,胡斐就愈是敬她、怕她。對她內疚,就愈發不能愛她,杜絕她愛他的意念。

愛情似乎總是這樣,當一個痴心的人愛上另一個人的時候,被愛的人似乎也總是心儀著另一個似乎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

無論程靈素如何盡力而為,袁紫衣的影子何曾在他們中間消失片刻?但是,程靈素卻一直不肯面對這樣一個現實。

所以,她曾自己提出來要離去,胡斐絲毫不曾挽留時,她還是留了下來。直到胡斐提出結拜為兄妹時,一向深藏不露、從容淡定的她,卻是再也控制不住,“言語行動之中,突然間微帶狂態”——金庸於此只是淡淡一筆帶過,便將無限的想象空間留給了讀者,真真叫人心碎。

程靈素懸壺濟世,不負胡斐所託治好苗人鳳,救胡斐脫險、為胡斐救馬春花。

為了深愛的人她甘願做任何事;但為她自己,只能眼睜睜看著胡斐對袁紫衣朝思暮想。最後,她以自己的生命換回胡斐的生命,死前還做好一連串安排,給他一個活下去的大好理由,好讓他不必以死相報。

伶俐之人,遇到了愛字,也會身不由己。聰明如程靈素,同樣過不了一個“情”關。多情總比無情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