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诗意地栖居

日更第23天了。已经实现了日更21天的小目标了。我的心情是无比的高兴!

有人说过:“一件事情,连续去做21天,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此话不假。

这23天里,每天我都会抽出1到2个小时的时间完成日更。从构思到选材再到一个字一个字的码出来,我很珍惜这种创作的过程。

生活,诗意地栖居


在日更的过程中,有时是说一说心里话抒发一些连日宅家的情感,但更多时候是在诗词中品味人生。

我一直相信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便是诗意的栖居之地。如果抛开生活去谈诗意,那就如镜花水月般空幻,而且不切实际。追求极致的生活美学,一直以来是我梦寐之事。即使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我也想尽我所能让我的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感受到诗意之美。

生活,诗意地栖居


我一直以来便相信品读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最美的一件事情。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品评:“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词最大的魅力。在诗词中还可以感悟四季的更迭,寻找诗意的栖息之地。“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一直努力去寻找千载以来传递在中国人内心深处那份亘古不变的诗情。就像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我一直努力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古典诗词的身影。就如清风明月,梧桐细雨,西风古道,千山暮雪。这些物象,就像是千载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密码,将这些密码拼凑在一起,便能解读出千年前人们的心境。

生活,诗意地栖居


还记得去年岁末,徐州飘起的冬日初雪。那是一个在校园的午后,学生们还没有进校。当我睡眼惺忪地打开办公室的门,瞬间便被眼前的景色惊住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不多会儿,房顶上,松树上便积了薄薄的一层雪。等孩子们进校园时,我能够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兴奋。这时,你去看他们的眼睛,会发现他们的眼睛是发着光的,这种光折射出孩子们纯美的内心。孩子们是天生爱雪的,在雪地中他们能够焕发出他们这个年龄本该有的精气神儿。我不忍打扰他们,想给他们多点时间和自然接触。

这时我想到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生活,诗意地栖居


相信这篇课文,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而我对这篇课文印象格外深刻。因为当时初中学习这篇课文时,窗外正好飘起了大雪。我记得老师就让我们放下课本,一起到走廊看雪。我记得那时的雪花就像那天午后我在校园看到的一样,是那样的纷纷扬扬,是那样的飘飘洒洒。我还记得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在走廊里大声背诵着“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声音一直回响在我的脑海中,直到现在。我想这便是解开了传统文化的密码,让经典在现实生活中活了过来,学生们的心中也播下了一种热爱古典文学的种子。

生活,诗意地栖居


书本上的知识再丰富也是乏味的,教会学生读懂生活这本无字之书,我想这才是作为教育者一生奋斗的目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