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之下現金為王!現金流成為機構“生死線”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國幾乎所有企業做了一個急剎車。

首先,這個階段,企業最重要的事就是開源節流。

但許多企業到這個階段,會走入一個誤區:過度恐慌。一旦過度恐慌,就會導致執行過猛,本來只是內傷,卻讓自己傷筋動骨,活活把自己給整死了。這裡,給大家一個建議:

根據你行業現金流規律,把開源節流的目標定為:3-6個月的現金流。如果條件允許,10-12個月以上的現金流會更加安全。

如果你的現金流在3個月以內,這意味著你的經營情況將非常危險,必要時可以考慮極限節流的方案。

有了目標以後,執行起來就有了指引。具體怎麼做呢?這裡,先來談談節流。因為節流是最快見成效的動作。節流往往會很痛,因為它意味著你需要不斷割捨許多原來你覺得似乎都有必要的開支。

但,想想如果你不堅決節流,你只有不到3個月的生命,你還會心軟嗎?所以,想明白後,一定要堅決執行。

節流也有很多策略,這裡分享關於節流的8條具體建議:

1、砍掉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延遲支付貨款等應付款;

2、儘可能降低你的租金成本;

3、砍掉所有3個月內不能產生現金流的產品和業務;

4、儘可能減少人力成本,但不要忘記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5、儘可能縮減不必要的營銷成本,但如果是正回報的營銷投入,反而應該適當增加;

6、減少一切不必要的原材料成本或研發成本;

7、延長賬期,貸款期限,申請補貼,稅費減免或豁免部分債務;

8、千萬不要忽視沉沒成本,沉沒成本也是成本,應及時止損。

在錯誤的路上,停止就是前進;在錯誤的事情上,每多一秒都是浪費時間。

因此,企業的節流動作,建議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考慮到大多數都是中小型機構,關於中小型機構節流的時限,建議是:黃金14天。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一定會問,這個階段,到底節流更重要還是開源更重要?應該先幹節流還是先幹開源?

答案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受了很重的傷,嚴重失血。這個時候,你覺得應該先止血還是應該先輸血?

開源是個很大的話題,相對節流而言,難度更大。企業創始人會面臨很多選項,比如可以去尋求貸款,去融資,也可以狠抓銷售,通過銷售收入增收。注意!這個時候也是最容易犯錯的時候。

到這個時候,企業創始人會陷入一堆看似都十萬火急的事情之中,很容易就會忘記哪個是優先級,容易顧此失彼,亂了方寸導致全盤皆輸。

把開源也分成兩個主要方向,一個是銷售增收,一個是尋找新資金。這時問題來了,這兩個應該先抓哪個呢?

答案依然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也是類似的道理,銷售收入相當於企業自身的造血能力,而新資金則是來自外部的輸血。


當企業現金流不到3個月的時候,同時處理好這兩件事都十分重要。基於以往處理危機的成功經驗,結合當下疫情的情況,給大家一些建議。

關於銷售增收的4條建議

1、加速開展全員營銷;

2、積極開展線上銷售,特別是私域流量營銷;

3、積極嘗試社群營銷,直播,短視頻+私域流量組合拳;

4、精準開發支付能力更強的高淨值客戶或中大型客戶。

關於尋找新資金的5條建議

首先,找合適自己的融資渠道;

創始人的個人經驗,專業屬性,行業背景,人脈圈子基本就決定了適合他的融資渠道。

舉個例子:互聯網創始人,更適合找VC;而傳統行業創始人,更適合找個人或銀行或金融機構。中國有很多民營企業老闆,也許朋友間或民間借貸就是最適合他的方式。

第二,找適量的錢,不是越多越好;

很多企業家喜歡貪多,總是想盡可能融(借)更多的錢。其實,並不是融(借)的錢越多越好,也不是你想融(借)就能融(借)到。

有幾個原因,借超量的錢可能會陷入被動的條款裡,如更高的利息,更短的週期,以及更多的限制性條款;借超量的錢以後,很容易主動或被動進行衝動性擴張,而不是穩健發展,後續由於企業自身或者行業原因導致的蕭條,資金鍊一旦斷裂,基本沒有翻盤的餘地。

所以融(借)錢的多少,應該視企業真實的需求而定,既不貪多,也不要拒絕。合理就好。


危機之下現金為王!現金流成為機構“生死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