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兩浙:吳越開國之君錢鏐,詮釋亂世的小國生存之道

唐朝末年,尤其是黃巢起義之後,整個帝國亂成了一鍋粥,有能力、有野心的各路豪傑趁機紛紛崛起,或者招兵買馬造起反來,或者以唐朝廷的名義招兵買馬擴充自己的勢力。經過一場又一場的血腥廝殺和爾虞我詐的大浪淘沙之後,那些有幸沒有被大水帶走的,都開始稱王稱帝割據一方,成為了五代十國的創業者、開國君主。

吳越國的開國君主錢鏐就是其中很突出的一位,他與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一樣出身不高,也同樣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最終憑藉一己之力穩穩地將兩浙掌握在自己手中,開啟了錢氏家族對兩浙地區長達80多年的統治。

出身世代漁農之家的錢鏐,在如此亂世能給自己和錢氏家族創造這樣一份基業,不得不說他有著過人的軍事才幹、政治手腕以及治國手段。而能夠在當時堪稱強大的鄰居楊吳的肘腋之下開闢出一片天下,錢鏐一手締造的橫縱連橫安全網也功不可沒。

偏居兩浙:吳越開國之君錢鏐,詮釋亂世的小國生存之道

吳越


【一】錢鏐發揮自己的軍事才幹嶄露頭角,充分利用唐朝廷的平衡策略在董昌和楊行密之間崛起,最終牢牢佔據兩浙十三州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但錢鏐年少時卻沒有什麼堪稱神奇的表現,倒是傳言因為長得太醜而被差點被父親拋棄。16歲時,不安分的錢鏐開始逃離自己世代漁農的家庭,加入了江浙沿海私鹽販賣的高風險行業。

選擇官府嚴禁的營生註定了錢鏐日後不平凡的人生道路,而在販私鹽的過程中,卻能苦練硬功長矛、粗讀《孫子兵法》、喜好讖緯之書,不難看出錢鏐是有志向和野心的人,這也是亂世成就偉業的必備條件。

①追隨董昌20年的錢鏐羽翼漸豐,與董昌在兩浙分庭抗禮

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23歲的錢鏐迎來了改變命運的第一個機會。

875年四月,浙西鎮遏使王郢發動叛亂為禍鄉里,唐朝廷無力組織力量平叛,只能寄希望於地方勢力。

以土團軍起家的石鏡鎮將董昌,招募鄉兵對抗王郢叛軍,錢鏐由於武藝高強成為董昌的副將。錢鏐十分驍勇,在平定王郢叛軍的過程中,立下大功,開始了他軍功起家的第一步。

880年六月,黃巢農民軍的一隻偏師進犯睦州(今杭州淳安)、婺州(今浙江金華)。錢鏐在臨安一個叫做“八百里”的地方設置疑兵,號稱“屯兵八百里”,使得黃巢軍沒有進犯杭州就調頭而去。

882年,唐朝廷任命出身農民軍、叛服無常的劉漢宏為浙東觀察使。劉漢宏意圖進一步兼併浙西地區,與董昌、錢鏐爆發戰爭。但劉漢宏居然以七州之地的實力,敗給董昌、錢鏐的一個杭州。除了劉漢宏本身根基不穩、內部矛盾之外,錢鏐作為杭州八都兵總指揮的軍事指揮能力也是決定因素。

大敗劉漢宏之後,董昌讓錢鏐升任杭州知州,浙西節度使周寶又授予錢鏐權知杭州軍州事、兼杭州管內都指揮使,使錢鏐完全掌握了杭州的八都兵。一年之後,唐朝廷為了平衡兩浙地區各種勢力,特意提拔錢鏐為杭越管內都指揮使、左武衛大將軍、杭州刺史。

隨即發生潤州兵變,浙西節度使周寶被迫出逃,錢鏐趁機揮軍北上佔領常州、潤州、蘇州,與佔據淮南的楊行密隔江相望。而錢鏐勢力的膨脹,引起了昔日上司現任義勝節度使董昌的猜忌和懷疑。

891年,秦宗權手下大將孫儒率大軍攻打楊行密,意圖吞併淮南。楊行密只得向錢鏐求援,錢鏐出於唇亡齒寒的考慮,出兵援助楊行密大敗孫儒。此時的錢鏐勢力和聲望都得到空前擴張,而他與董昌的矛盾也益發尖銳,同時與楊行密的矛盾也在逐漸產生。


偏居兩浙:吳越開國之君錢鏐,詮釋亂世的小國生存之道

錢鏐


②董昌愚蠢地稱帝建國,錢鏐獲得良機一舉將其滅掉

895年一月,董昌用一種瘋狂的方式宣告他要擺脫唐朝廷的控制,也顯示出他與錢鏐的高下之分,他稱帝了。董昌建立了一個幾乎有點無厘頭的國家——“大越羅平”,改元天順。

董昌的愚蠢給了錢鏐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立即帶兵殺向董昌的“國都”越州。錢鏐充分運用了他的權謀和狡黠,一邊打著朝廷的名號討伐董昌,一邊又對唐朝廷赦免董昌的命令置之不理。最終,錢鏐成功迫使董昌向他投降,並在押往杭州的路上將其殺死。

第二年,錢鏐被唐朝廷封為鎮海、威勝兩軍節度使。經過20年的蟄伏和蓄勢,錢鏐終於在名義上成為了兩浙的擁有者。不過錢鏐遇到了一個小小的挫折,他自認為身兼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的功勞,要求唐朝廷封他為吳越王,但被拒絕了。

偏居兩浙:吳越開國之君錢鏐,詮釋亂世的小國生存之道

董昌

③驅逐楊行密的勢力,拿下湖州、婺州、衢州,錢鏐完全控制兩浙

為什麼說錢鏐暫時只是名義上的兩浙擁有者呢?一則湖州、婺州、衢州還不在錢鏐掌控之下,二則曾經的盟友楊行密趁著錢董大戰時侵佔了蘇州、包圍了嘉興。

在錢鏐與董昌爭奪正酣的時候,楊行密應董昌的請求派兵南下,攻佔了整個兩浙的門戶蘇州,同時將秀州的嘉興包圍。

錢鏐擊敗董昌之後,立即著手驅逐楊行密在兩浙的勢力盤踞,恢復蘇州、秀州。897年四月,錢鏐派手下得力干將顧全武率軍北上,解除楊行密軍對嘉興的圍困,並趁勝恢復蘇州。

898年十二月,錢鏐與楊行密罷兵休戰、互換俘虜,結束了雙方將近十年的敵對關係,重新成為和睦的鄰居。

而楊行密勢力從兩浙的退出,也使它支持的湖州夾在杭州與蘇州之間勢單力孤。湖州刺史李師悅曾與錢鏐為敵,在他死後都指揮使沈攸歸降錢鏐,湖州也因此被錢鏐吞併。

杭州以南的婺州和衢州也與楊行密有著勾連,錢鏐只能採取強硬的政策進行征討,最終將二州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婺、衢二州的獲得,標誌著錢鏐在事實上完成了對兩浙十三州的完全控制。雖然此時錢鏐在名義上還是唐朝廷的“定亂安國功臣”,但他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王國。

偏居兩浙:吳越開國之君錢鏐,詮釋亂世的小國生存之道

楊行密


【二】錢鏐始終堅持尊奉中原正朔的事大政策,既避免稱帝在道義上樹敵的風險,又獲得中原王朝對楊吳政權的牽制,一舉兩得

錢鏐雖然事實上已經割據兩浙,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權。但他自認為還是唐王朝的忠臣,以藩鎮之名鎮守兩浙,只不過朝廷無法撤換他這個鎮守之職而已。在他的《遺訓》中,還不忘標榜自己內心一直心存唐室。

當然,這其中固然有錢鏐對唐王朝真實的情感,但更大程度上可能還是一種尊奉中原正朔的政治姿態,避免自己在道義上陷入董昌那樣的前車之鑑。而這樣的政治姿態和政治策略,在唐朝滅亡後也一直被錢鏐奉為國策。

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建立後梁。隨即派遣使者封錢鏐為吳越王,包括鎮海節度判官羅隱在內的不少人,都勸錢鏐不要接受朱溫的封賞,並興義兵討伐篡國者朱溫。


偏居兩浙:吳越開國之君錢鏐,詮釋亂世的小國生存之道

朱溫


但錢鏐卻說,我可不想失去當一回孫仲謀的機會,意思就是我當然要接受封王,這又不影響我在吳越的當權。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朱溫通過封吳越王來籠絡錢鏐,以一種名義上的臣服來各取所需。

對於錢鏐來說,封王終歸是中原正統王朝的一種認可,至少在名義上帶給吳越政權在兩浙立足的合法性。

同時,由於楊吳政權橫亙在錢鏐和朱溫之間,幾乎成了此時吳越政權的唯一威脅。而來自後梁的認可,可以被認為某種程度的攻守同盟,一旦吳越遭受楊吳的攻擊,後梁至少在道義上有給予援助的可能。這樣的可能性,可以有效地牽制楊吳政權的行動,增加了吳越的安全感。

楊吳權臣朱溫和南唐先主李昪,都充分地認識到了吳越與中原之間的這種攻守同盟關係,因此一直不敢輕舉妄動,而是刻意交好吳越。

因此,接受朱溫的封王,對錢鏐和吳越政權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後梁滅亡,後唐興起,錢鏐一如既往尊奉後唐朝廷,即便改用自己的年號,但卻始終不稱帝。在彌留之際,錢鏐也不忘告誡後世子孫,要牢記尊奉中原王朝的立國原則,要“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

偏居兩浙:吳越開國之君錢鏐,詮釋亂世的小國生存之道

吳越尊奉中原

【三】錢鏐合縱連橫,拉攏閩楚南漢、暗通契丹,打造吳越國的安全網

①聯合閩、楚、南漢,從西面、南面牽制楊吳政權

面對楊吳這個強大的鄰居,單單有中原王朝的牽制並不可靠,需要尋找更多的同盟來對它進行牽制。

楊吳政權實力雖然較為雄厚,但他卻處於中原、吳越、閩、南漢、南楚、南平的包圍圈中,只有東北面緊鄰大海。對於吳越來說,進一步牽制楊吳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拉攏它周邊的小國,共同對抗和防範。

在這種戰略思維之下,錢鏐通過子女通婚、幫助求取中原王朝敕封等手段,先後將閩國、南漢、南楚拉入自己的“朋友圈”,基本上建立起對楊吳的包圍圈,並利用天目山等地理阻隔鞏固自己的防衛。

有了遠交,也不能忘了近攻。吳越在與楊吳接壤的蘇州、湖州等地屯注重兵,在時刻防範的基礎上伺機進攻。

錢鏐在位期間,曾多次發起針對楊吳政權的戰爭,雙方總體上勝負參半,誰也無法一口吃掉誰。在這種情形下,由於楊吳主政的權臣徐溫有意講和,此後兩國基本上維持了相對和平的局面。

偏居兩浙:吳越開國之君錢鏐,詮釋亂世的小國生存之道

吳越-閩-楚-南漢對楊吳的包圍

②泛海暗通契丹,對中原王朝同樣留有後手

除了尊奉中原、拉攏小國之外,錢鏐還通過海上遣使節交通遠在塞外的契丹。而錢鏐的後代們也堅持通好契丹,據學者研究,吳越共向契丹遣使九次,契丹向吳越遣使兩次。

這樣的泛海結交之舉,顯然不僅僅是為了貿易等非政治的目的。吳越與契丹的通好,目標肯定是與契丹接壤的中原王朝。

以此看來,吳越對於中原王朝也並非沒有顧慮,同樣留有後手,如同他的鄰居楊吳一樣。這就是亂世之中小國的生存手段,無可厚非。

偏居兩浙:吳越開國之君錢鏐,詮釋亂世的小國生存之道

吳越暗通契丹

結語

錢鏐跟隨董昌20年,在蟄伏中發展壯大自己,並最終等來了董昌愚蠢稱帝這樣的天賜良機,一舉起兵佔據浙東。隨後又利用楊行密腹背受敵的窘境,逐步收回蘇州、湖州,佔據婺州、衢州,最終完成了對兩浙的完全佔據。

在成為兩浙的主人之後,錢鏐充分地考慮到吳越所處的周邊環境,尤其是與楊吳政權的接壤帶來的安全威脅,把小國的生存之道發揮到了極致。

他一方面堅持尊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在道義和利益上一舉兩得,形成對楊吳的南北夾擊態勢。另一方面,又拉攏閩國、南楚、南漢等,形成對楊吳的包圍圈,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安全形勢。

錢鏐泛海暗通契丹,以防中原王朝突然變臉,或者預備有一天契丹入主中原提前交好,更是體現出小國生存之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