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熟宅經濟 廚房家電迎來生活方式營銷升級

婉璟專欄|疫情催熟宅經濟 廚房家電迎來生活方式營銷升級

  最近,不少廚電企業發起”在家做飯,迴歸生活本味”倡議和微博話題。的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男男女女變成了宅家大神。從除夕夜到現在,已經是大多數人在家隔離的第五週。雖然有些公司開始陸續復工,但仍處疫情時期的“宅“生活還在繼續:外賣取餐風險實在太高,下館子堪比“霍亂時期的愛情”般可望不可及,“吃什麼”看來都只能自己動手。

  原本以為佛系青年廚藝皆貧瘠,沒想到一夜之間,朋友圈的畫風從超市搶購一空的方便麵,變成了史上最炫廚藝大賞——電飯煲蛋糕、雙皮奶、舒芙蕾、氣鍋雞、芒果冰沙……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原本離了外賣就不能活的年輕人,究竟是靠什麼成功轉型五老峰下深藏不露的“中華小當家”?在同朋友圈3位廚藝秀參與者對話後,筆者有了這樣一些新發現。

沒有什麼是如今的小家電在家做不了的

  廚電系烹飪高手:海歸娟子


婉璟專欄|疫情催熟宅經濟 廚房家電迎來生活方式營銷升級

(娟子朋友圈展示的在家做飯成果)

  娟子從大年夜開始,已在朋友圈集中秀出100多道菜餚。她笑稱,開年宅有助於激發人類舌尖上的小宇宙。其實,娟子的好廚藝離不開英國留學期間她對於各式家電產品的純熟應用。回國後,她也在房子裡配備上了全套小家電產品,從烤箱、煎烤機、到破壁機、淨食機……應有盡有。而這些,不僅讓她在疫情期間,在廚藝秀上大展身手,也讓她徹底放下了心了。“因為這個病毒傳播力還挺強的,即使我買回來自己燒,還是擔心會有病毒殘留,我家裡有一臺淨食機,上面殘留的有毒物質都可以被清洗乾淨,那我做菜的時候就更放得開了。”談起疫情期間讓她最心儀的小家電產品,娟子這樣說道。

  只燒菜不洗碗:牙醫暢暢


婉璟專欄|疫情催熟宅經濟 廚房家電迎來生活方式營銷升級

(暢暢朋友圈展示)

  兒科牙醫暢暢,因為工作關係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安全衛生。因此,既可以洗碗又可以殺菌、烘碗的洗碗機是她家裡購置的第一款廚電產品。而談到這次疫情,她最滿意的廚房小家電產品,暢暢給到了同樣的答案。她告訴筆者,這次在家宅了一個多月,因為是兒科,估計接下去還要再宅一段時間,每天給一家三口做飯燒菜,最頭疼的就是洗碗。多虧家裡有臺洗碗機,要不然一日三餐這麼洗下來,手都要洗壞了。當然,因為洗碗機具備的烘乾殺菌功能,疫情期間對於餐盤碗筷的消毒自然也更讓她放心。

 喝進去的一定要健康:新手奶爸Alex

  在日資企業上班的Alex去年十月剛升級為新手奶爸。因為聽說新鮮的純淨水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有效促進寶寶消化吸收,最適宜用來沖泡奶粉,他買了一臺除重金屬抑菌淨水機。他告訴筆者,多虧這個決定,才能在疫情期間一家人也能一直喝上放心水。原來考慮到老小區管道老化等原因,本身Alex一家都是定期從超市或電商平臺買桶裝純淨水使用的,疫情期間快遞停運,超市也沒法去,如果不是有了這臺淨水機,一家人都要回歸到“燒開水”的年代。

婉璟專欄|疫情催熟宅經濟 廚房家電迎來生活方式營銷升級

(多款小家電產品的美食烹飪)

  確實,在這樣一段特殊的隔離在家的日子,如果說強大的網絡提供了人們精神上的慰籍,那麼各式各樣的廚房小家電產品則滿足了人們生理上“民以食為天”的需求。想要喝一杯自制的新鮮豆漿和果汁,可以用破壁機或豆漿機;想要烹飪美味的雞湯,可以用蒸汽飯煲一鍵搞定;不會做菜但依舊想要在朋友圈展露身手,炒菜機器人全權代勞……真的,恐怕已經找不出當今在廚房這個領域,小家電無法完成的任務。讓在家做菜變得簡單,也使得小家電產品在疫情期間成為整個家電甚至家居領域逆勢上漲的頭牌。

  在疫情期間,遠程辦公、食堂關閉,增加了消費者下廚機會,這也刺激了部分廚房小家電的銷量。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線上2020年第五週到第七週(春節期間&疫情爆發期),破壁機、電烤箱、煎烤機等西式廚房小電以及洗碗機、吸塵器這些清潔品類增長明顯。不難看出,疫情期間,大家普遍喜歡在家制作煎烤、烘焙、果汁等西式餐點。

  在家做飯的健康生活方式疫情過後仍將延續

  “疫”境當前,除了響應國家號召:不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專家還頻頻提出:“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是關鍵。”上海模子張文宏醫生也說到:“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內在免疫力體系的搭建幫助我們更好的對抗各種健康挑戰。

  或許這段話在疫情發生前的大多數“社畜”青年看來,只不過是“道理我都懂,可是對不起”的敷衍。而當疫情帶給眾多人關於生命的思考,以及長達一個多月拒絕應酬,拒絕夜宵,拒絕垃圾食品的健康居家飲食後,大部分人都對這一命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婉璟專欄|疫情催熟宅經濟 廚房家電迎來生活方式營銷升級

(廚電企業“宅居免疫大挑戰”號召全民在家做飯)

  為此,廚電企業特別發起了“宅居免疫大挑戰”抖音活動,我們發現來自全國甚至全球的網友,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參與其中。

  而“新鮮的食材”“健康的烹飪”“吃的放心,吃的營養”“不再讓病從口”是絕大多數參與活動網友提交的作品主題。

  這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段迴歸初心,敬畏生命的記憶,將會伴隨這代青年人的成長,而在家做飯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會在疫情過後仍將延續。

  一個熱氣騰騰的廚房才是中國家庭的模樣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擁有了一個史上最長的春節。曾經每日急匆匆上班、出差、開會、見客戶、應酬扯淡的我們,不到萬家燈火就很難回家的我們,終於懾於病毒威力和傳染恐懼,退居到家這個方寸之地,打掃衛生,及時消毒,下廚做飯,認真對待一日三餐和柴米油鹽。也終於可以多一點時間陪伴家人。

婉璟專欄|疫情催熟宅經濟 廚房家電迎來生活方式營銷升級

  美食家蔡瀾曾說,世界上最極致的口味,永遠是媽媽的味道。其實媽媽的味道,不正是在家做飯的味道?一個熱氣騰騰的廚房,凝聚著一個家的生氣,也衍生著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

  如果說這次疫情讓人們在漫長的宅家日子裡,藉助最高新科技的小家電產品烹飪出了可能有生以來最引以為傲的菜餚,讓人們在關注疫情以及自己掌勺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健康生活以及增強體質的重要,那麼悠長假期下,與家人的團聚,則是疫情帶給國人的又一重深意。

  是的,在家做飯,“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用最好的食材,把握恰恰好的時間,佐以一顆愛心,為家人制作一桌美味的飯菜,是充滿儀式感的工作。”也是遺失依舊的,中國家庭本來該有的模樣。(文/新浪家居 陳婉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