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為什麼有那麼多知名企業?

自卑毀人一生


1998年的時候,泉州的GDP首次擠進地級市前三名,排在了蘇州無錫後面。但是泉州的“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幾乎沒有。不僅落後於蘇州無錫,甚至還不如溫州。泉州政府深知品牌的重要性,除了積極引導以外,也出臺了獎勵措施,鼓勵企業去爭創名牌,凡是去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成功的,市級都有300萬資金的獎勵。(泉州晚報多次進行討論報道,有在關心這些事情的人,一定清楚當年的情況,但某些小孩不知情)才有了後來大泉州各地名牌的井噴。泉州的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數量從90年代的幾乎沒有,發展到現在的地級市前三名。泉州名牌都是泉州政府的引導下誕生的,跟廈門沒半毛錢關係。但是很遺憾的是,後來有些企業發展壯大了,選擇跑去廈門,為廈門貢獻稅收。泉州某任市長講過一句話:“這些企業在泉州拉屎,然後跑去廈門生蛋”。這句真實地反應了當時泉州人的憤慨和無奈。


andywan11


泉州是閩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發展了三十多年,民營經濟已成為泉州最重要的經濟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政府在各方面政策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發揮本地僑臺港澳優勢,依靠僑資僑力,從而開始做起來料加工企業,隔幾年泉州經濟實力就有快速發展,從而愛拼敢贏的泉州人創造出“晉江經驗”和“泉州現象”,現在泉州知名企業比如安踏、特步、恆安,達利園當初都是一個小作坊開始發展起來的,泉州地區榮獲國家級和區域性品牌:泉州品牌之都、南安石材之都、晉江中國鞋都、中國休閒服裝名城、安溪中國茶都、惠安中國石雕之都等等;還有另外一個地方民營經濟也是十分發達,那就是浙江的溫州,所以泉州與浙江的溫州是全國民營經濟最有代表性的城市,也就是說民營經濟發達是泉州經濟的縮影。


泉州新聞通


首先來看下泉州知名企業的排名:1恆安(福建)婦幼用品有限公司.2柒牌集團有限公司.3錦福化纖聚合有限公司.4錦興化纖有限公司.5百宏彈性織造有限公司.6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7潯興拉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德爾惠體育用品有限公司.9安踏(中國)有限公司.10寰球鞋服有限公司.11恆順洋傘有限公司.12金冠集團有限公司.13福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14勁霸(中國)有限公司.15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浩沙製衣有限公司.16菲莉集團(福建)有限公司.17華泰集團有限公司.18鳳竹紡織科技股份公司.19三力機車有限公司.20雅客食品有限公司。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知名企業,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個是外在原因:改革開放的窗口就在沿海,改革開放初期給予私人企業非常大的優惠政策,以及扶持力度,而泉州又是福建的腹地,交通便利,港口物流極為方便,讓福建人更快的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商品交易十分便捷。

內在原因,就是福建人自古以來的一種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敢於趁著改革開放初期的東風下海經商,以小博大的胸懷,審時度勢跟緊政策東風創業。才造就泉州的富裕,尤其是晉江的民心企業之發達!


圍觀平潭


在回答問題之前,講講自己對泉州的印象。大學的時候,第一次到泉州晉江參加朋友爺爺的大壽,在當地四星級酒店(2006年之前,現在基本都是在五星級酒店了),整整包了3層宴會廳,宴請全村和生意好友等等。宴席的標準非常高,並且不收賀禮。整個酒店的停車場都是豪車,堪比高端車展,那是第一次被震撼到。

言歸正傳,問題所說的泉州,是以下屬晉江市和石獅市、南安市和安溪縣為代表的地區,集中很多知名企業,經濟實力強勁。

晉江市,以鞋服制造業、食品和造紙等為代表,鞋服行業大家耳熟能詳的的安踏、特步、361度、喬丹、以及金萊克、德爾惠等等都在晉江,最早很多還是隔壁村的鄰居,以丁氏為主。恆安、勁霸、七匹狼、鳳竹等大牌也都在晉江。

石獅市,以服裝製造為代表,賽琪等品牌在石獅市。

南安市以水暖衛浴為主,中國叫的出名的九牧、申鷺達、中宇、輝煌等大牌出自南安市。

安溪以茶葉為主,安溪鐵觀音集團、中閩魏氏出自安溪,華祥苑、日春等大牌的產地也基本在安溪。

泉州叫得響的基本都是民營企業,為何泉州的民營企業如此發達。以下幾個因素至關重要:

第一:所處位置。泉州近海,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交通便利。在早期國內外貿易還很封閉的情況下,泉州實際上是佔據了地理位置的優勢。

第二:閩南人的敢打敢拼精神,在早期政策還不是很明朗的情況下,民眾敢於先行先試,闖出了一條特色的發展道路。

第三:早期的民間融資助力很大,在國家層面的信貸對民營經濟還是比較謹慎的情況下,泉州早期經濟的發展還是沒爭取到多少融資支持的。慢慢的,在當地形成了一種地下融資模式,當地稱為“會子”,就是一定數量的民眾或者企業,每個月都拿出固定金額的錢放在這個“會子”裡,有誰需要,就去競標(裡面涉及到利息等,不深入開展說)。“會子”模式其實帶有一定的灰色色彩,不過確實也促進了當地企業早期的發展。現在,這種“會子”基本消失了。

第四: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可以說,在晉江,只有你想創造一個鞋服品牌,可以在一個禮拜之內找到這條產業鏈的所有合作企業,提供鞋底、鞋墊、鞋舌、鞋面的所有企業都有,價格談妥、調試好,就可以開工。這是極大的競爭優質。

泉州,是閩南地區經濟發展的代表。不過這幾年,大品牌的營銷中心陸續遷出泉州,遷入廈門。


莊貴德


有一首閩南語歌曲,叫《愛拼才會贏》,這就是為泉州人“量身定做”的。

泉州是民營經濟非常活躍的區域,民間創業熱潮自改革開放以來,便長盛不衰,知名企業很多也是順理成章。

1999年,泉州GDP超過福州之後,從此在福建地級市中穩坐經濟總量第一的“寶座”,雖然一直被追趕,但從未被超越。2018年,泉州GDP8467億元,不僅首破8000億元關口,而且民營經濟在其中佔比82.1%,也就是超過了八成。這也說明了民營經濟對泉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伊始,耕地少人多的泉州,創業群體便不斷壯大,藉助僑鄉的優勢,從民生的紡織服裝、食品製鞋、石材水暖開始起步,逐漸將自己觸角延伸到工程配件、工藝美術、微波通信、數控技術、集成電路以及石墨烯代表的新材料等。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產業鏈亦隨之不斷完善。

民營經濟的活躍創造著當地經濟發展的奇蹟。1978年,泉州GDP7.79億元,在福建九個地級市中排第五位;而在1993至2001年,GDP平均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加一百多億,實現了快速發展;在2002年GDP突破千億,達到1080.75億元;2018年,成為福建距離城市GDP“萬億俱樂部”最近的一個。

泉州知名企業這麼多,主要原因在於當地人創業的韌性,敢闖敢試,勇於創新。從家庭作坊起家,從代工貼牌開始,經歷了創品牌熱潮,經歷了企業上市熱潮,更經歷了品牌的國際化征程。產業優勢背後,是知名企業的扎堆,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化。以晉江為例,安踏、特步、361度等鞋業品牌業已打入國際市場,家喻戶曉。

值得關注的是,泉州以產業為特色的區域品牌也很多,如:中國鞋都、中國紡織產業基地、中國休閒服裝名城、中國建材之鄉、中國建築之鄉、中國石雕之都、中國工藝陶瓷之鄉、中國瓷都、中國茶都、中國傘都等。

所以,泉州有那麼多知名企業,不是奇蹟也不是偶然,而是創業的熱情持續放大。


波士財經


泉州之所以經濟發展得好,連續十多年GDP排名福建省第一,並且湧現出一大批知名企業。如:恆安、達利園、安踏、匹克、鴻星爾克、利郎、柒牌、361度等。軼事君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作為閩南地區的一分子,泉州有閩南人的特有性格那就是"愛拼才會贏",做事都有拼搏的精神,而且,比之同為閩南的漳州和廈門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二、改革開放之前,泉州人多地少,聽老人講,當時吃得最多的是"番薯",米飯為稀罕之物。所謂,窮則思變!許多泉州人就外出謀生養家,軼事君的老家在漳州山區,小時候就經常能遇到下鄉補鍋,修鞋、賣茶葉的泉州同胞,在外面經常走動就能發現很多商機,加上當時的政策、市場和過人的膽魄,這一部分人就敏銳的抓住了商機,補鍋的生產五金成就了南安的五金衛浴產業,修鞋的生產鞋服成就了晉江石獅鞋服霸主地位!加上閩南人的抱團,親戚宗親之間的傳、幫、帶。所以,很多產業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三、泉州的華僑資源及其豐富,早期下南洋的華僑通過努力在異國他鄉站穩了腳跟,並且賺下了不菲的財富,華僑的家國情懷是很高的,加之改革開放,許多華僑就攜帶資金,技術回國投資創業,彼時中國物質匱乏,對鞋服等產品需求量很大,企業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壯大了!

四、泉州在歷史上有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的開放,萬國商賈雲集,這點可以在現在的市區裡找到很多遺存,一條塗門街,述說千萬事!釋、道、儒、清真和平共處包容萬千!有這樣的底蘊和拼搏的精神、優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泉州

相對於漳州的安於現狀,廈門靠政策發展。泉州更讓人敬佩!

至於為什麼軼事君對自己的家鄉漳州的評價是安於現狀,喜歡安逸呢?

曾幾何時,昔日月港的繁華是多麼讓人豔羨!而如今,人稱閩南金三角缺失的一角。坐擁全省最大平原,自古以來的"魚米之鄉"於閩南地區來講的話是幸福的,以前農業為主,漳州是相對泉州和廈門來說至少吃飯不成問題的。這也就造成了漳州人安逸的性格!不夠拼搏!記得小時候聽收音機裡的天氣預報,播報的城市順序是: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龍巖的,後來 就變成了:福州、廈門、泉州、漳州了!工業社會還行農業立市方針,那就會落後!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保留住了青山綠水,至少不會像泉州晉江一帶的內溝河如墨般的汙染!總之,再接再厲吧!


覓野之境


首先,我之前有回答過一個問題,關於一些知名企業的,這裡就不一一闡述了。

泉州為什麼這麼多知名企業,其實這跟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精神有一定關係,早期閩南雖然靠海,但是其實也沒什麼穩定收入,不像內陸城市有一些工業,基本都是靠打漁、種植為主,家庭都不富裕,學歷也不是太高,甚至有的都沒上過學。

80年代,國家正值發展,招商引外資,國內開始有了加工這個名詞,不說別的,就說安踏,當時也是加工起家,安踏老總丁志忠的眼光看到這個行業發展前景,找了親戚朋友借錢,家底都翻了才開始自己創業,如果不是想拼、敢拼,你敢直接把家底都拿出來嗎?

正因為當時的條件,國家正處於發展初期,當時的泉州地區沒有工業,除了上面說的打漁、種植,最好的就是去南洋,所以有點思想的都會想辦法找東西自己做點生意,所以慢慢的造就泉州這一塊地方會形成這麼多的企業。

說的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或者有其他的問題歡迎評論,一起討論。


紅楠瑾


你確定是泉州?不是晉江?


歸就櫃蘇


其實還是產業集中的優點,形成產業的地區,自我淘汰優化,活下來的企業都是較強的。你們能叫出來的每一家企業,背後都是眾多供應商,出資人,地方政府等,用一分一分的力量堆出來的。成功沒有偶然,在硬廣橫行的年代,這些冒尖的企業依託產業的優勢,和快速的融資足以迅速拉開和同行的差距,成為品牌。


咔咔咔咔嚓


這個小編認為有三點是成就泉州這塊地區有這麼多知名企業的原因!

第一是改革開放的必然趨勢

早在鄧小平爺爺提出改革開放的時候,閩南經濟帶就通過廈門經濟特區以點到面的在廈漳泉三地開始孕育新的經濟動能。在泉州,老一輩華僑在南洋艱苦奮鬥,在獲得成功後,都不忘建設家鄉,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很多僑鄉回泉州開始興辦實業帶來資金,這也帶動泉州的實體行業發展,這是很關鍵的

第二是地理優勢

泉州素有海上絲綢之路美稱,在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是東方第一大港,可見當時泉州的貿易繁華,泉州是沿海港口城市,交通網絡發達,商品的運輸離不開快速的交通網,在泉州境內,港口碼頭有圍頭港,石湖港,後諸港,肖厝港,高速方面有瀋海高速,泉南高速~~,鐵路物流有漳泉肖鐵路,福廈鐵路,這為實體企業提供了交通便利。

第三是愛拼感贏的精神!

在競爭的現代社會,泉州人以愛拼才會贏激勵自己奮勇前進,這是勇於拼搏的人文精神的延續和發揚光大。這是因為從古至今泉州人勇於拼搏的人文精神讓泉州屢次取得驕人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