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迎面是仿商代的古建大門,上書“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這扇門是檢票口,往裡走是一塊鐫刻著“甲骨文發現地”的巨大石頭,發現石頭後還是一座規模稍微小一點的大門,上書“殷墟博物苑”五個大字,原來這裡叫做殷墟博物苑,此苑非彼院,苑裡有館。幹嘛整兩個同樣的門呢?邊上帶團導員說這門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只是注意到門上有兩塊雕成龍行的圖案,大概是最原始的龍吧,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順口說了句“天氣太熱了”,邊上熱心的工作人員說你可以先去參觀博物館,發現過此門右邊便是殷墟博物館。整個博物館的展示區在地下,順著一條回字形的曲折通道往下走,算是從現代走進歷史。最主要的是青銅器的展示,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勞作的時侯,我們的祖先已經進入了青銅器時代,這裡就不再列舉了,準備將所有參觀過的博物館做一個系列的展示。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參觀一圈出來來到主殿展區,根據解說,這裡是在乙二十基址上仿建。主殿區前立著司母戊大方鼎,剛在國家博物館看過真的,不過名字已經改成“後母戊大方鼎”了,這個重量級文物被調到北京可能是河南人民心頭的痛吧。

這裡主要陳列甲骨文的發現挖掘研究過程。餘秋雨寫過一篇《問卜中華》的文章,詳細陳述了殷墟甲骨文。知道甲骨文的最初發現者是北京的古文字學者,金石學家王懿榮,晚清重臣張之洞的大舅子,他從收購的“龍骨”中發現了價值,後來八國聯軍入侵,他先吞金、飲毒最後投井死亡。他死後,他兒子將甲骨賣給他的好友劉鶚,就是《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研究中第一個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劃定了朝代。後劉鶚被羅織罪名,流放新疆,1909年在疆腦溢血而死。再後來他的兒女親家、大學者羅振玉繼續研究,發現了甲骨文的挖掘地點。於是開始了田野考察、現場勘探、廢墟釋疑、實證立言的時代。這時,受羅振玉幫助,比羅小11歲得王國維開始以甲骨文為依據研究殷代歷史,不過王國維也自殺之,而羅振玉以清朝遺民的心理謀求復辟,後來還在偽滿洲國任職。反正前期的研究者如同埃及法老墓挖掘過程中都中了魔咒一樣。1928年起王國維的學生董作賓組織了15次大規模的挖掘,1936年6月12日在第13次發掘時發現YH127甲骨窖穴,終於獲得了奇蹟般的最大收穫,因為這裡是古代留下的一個皇家檔案庫。後來,隨著司母戊大鼎的發現和婦好墓的發掘,商代顯得越來越完整具體。包括郭沫若在流亡日本期間也用心地研究甲骨文和商代史,又有《甲骨文合集》。這便是主要的歷史,在這裡咱還近距離地查看了洛陽鏟。

沿著這座殷商時期宮殿右邊的小石子路行進不遠便是甲骨文碑林,與其他碑林不一樣的是這裡全是以原甲骨文片形狀放大成石碑,內容涉及商代文化、軍事、農業、天象、田獵、鬼神崇拜等,話說回來,要是沒人解釋,根本看不懂。

碑林西面殷商車馬殿廳,空調開得很足,舒服。這裡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的車的最早實物標本。展出的6座殷代車馬坑,保存基本完整,每坑葬車一輛,還有殉葬的人。最外延是殷代的道路,上面顯現有車轍,我們通俗把沒辦法成為“沒轍”,這轍便出自於此。從車馬坑出來經過一片露天的基址便來到了著名的YH127窖穴了,想當初這裡可是一下發現了一萬多片的甲骨啊,不過現在都是複製品陳設,以及展示當時挖掘轉移的過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甲骨文文字到現代文字的延伸,專門設置了甲骨文牆,有許多的甲骨文和今文的對照,的確是走馬觀花,只仔細看了“進”和“出”兩個字。接下來到的是婦好墓,這個墓出土了一千多件青銅器,不過精品不是在國家博物館便是在河南博物院,婦好這個名字也是字銘文中被發現的,看到這個名字,感覺有點“婦女同志們好”的味道。墓的旁邊她的漢白玉雕像。英姿颯爽,她是尚王武丁的妻子,能文能武,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據甲骨文記載,她多次率兵東征西戰,最多的一次竟帶兵13000多人,不少年性將軍都歸她指揮。不僅能率兵征戰,還能主持重的宮廷祭祀活動,在王室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後來積勞成疾,先於武丁而亡。武丁非常悲痛,破例地厚葬於宮殿區內,並在墓壙上精築享堂,以示紀念。墓分三層,順梯而下到達復原後的墓坑,裡面全是複製品,只能體驗下當初挖掘的原樣了。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洹水安陽之——一片甲骨驚天下


匆匆觀看完畢,可以說這裡的參觀對我而言是相當膚淺的,面對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和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3000多年的歷史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參觀完畢的,一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王朝,它留給後人的東西足以震撼我們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