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的文武百官衣服上都紋有飛禽走獸啊?

微峰時光網


咱們看清宮劇時經常會見到文武百官的官服上有一個巨大的“補丁”,補丁中央還繡著各種飛禽走獸,明朝也相差不無幾。

這種服飾叫補服,上面繡的鳥獸都是有含義的,一般來說,文官用禽,武官用獸。

為什麼文武官員的衣服上有補子呢?

據記載,這樣的做法可能來源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少昊時期。

少昊,被尊為五帝之一,嬴姓,名鷙,為東夷部落的老大,他是第一個用鳥來命名官職的人,他的名鷙就是一種猛禽,其部落也以鳥為圖騰。

比如他就用青鳥和丹鳥來命名計算曆法的官職。

在武則天時期,她還經常賞賜文武百官“繡袍”,這繡袍上繡有禽或獸,如左右監門衛將軍的是獅子,而尚書的是對雁。

明清時,文官的官服補子上繡飛鳥,象徵他的文采,而武官的繡獸,象徵他的威武、威嚴。也以此來區分等級。

下面,我們來看看明清時文武官員補子上的圖案和他們的品級對應:

首先是文官:

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鴛鴦。

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堅定忠心,兢兢業業。八品:鵪鶉。鵪鶉之“鵪”諧音“安”,象徵“事事平安”。九品:練雀。

這裡說說五品的白鷳,這隻飛鳥是忠誠的象徵,據說宋朝少帝趙昺得到了一隻白鷳並精心餵養,後來少帝投海殉國,白鷳也跟著投海,忠誠之鳥。

來看看武官的:

一品:麒麟。二品:狻猊。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這裡可別小看九品的海馬,它並不是我們通常海里的這個:

而是一種海中異獸,能指揮水中精怪。


宮殿君


從古至今一直以龍鳳,仙鶴文明吉祥之物的代表,龍代表統一天下的人,皇帝的家徵。而鳳指鳳凰,傳說鳳凰美麗無比,再也沒有比鳳凰更美的物種了。所以皇帝的女人一定是美麗無雙的美人,借鳳凰喻美人。仙鶴主要是因為仙鶴品性高潔,比較適合用於文人;而且長壽,寓意社稷能夠長久留存,所以仙鶴成為當時文明的代表。





如果是 武一品,織、繡麒麟,代表財運官運享通,一品當朝,黃金萬兩; 文二品,織、繡錦雞,代表努力奮鬥,錦繡前程就在腳下;武二品,織、繡獅,威武霸氣十足; 文三品,織、繡孔雀,文雅高尚;武三品,織、繡豹,攝震群雄; 文四品,織、繡雁,美好指日可待,只待雁歸來;武四品,織、繡虎,猛虎上陣,誰敢下; 文五品,織、繡白鷳,銀裝素裹,優雅;武五品,織、繡熊,誰敢闖熊窩,力大無窮; 文六品,織、繡鷺鷥,腿長,做好群眾工作少不了; 武六品,織、繡彪,雖是小虎一隻,可身材高大,勇猛,誰敢挑戰;文七品,織、繡鸂鷳,一身藍衣,小冠一枚,本事多; 武七品,織、繡犀,烈性,只為報國; 文八品,織、繡鵪鶉,雖小,成績豐富;武八品,同武七品;文九品,織、繡練雀;雖小五臟俱全;武九品,織、繡海馬,雖小,可是為官的 小助手;凡都御史、副都御史、給事中、監察御史、按察史、各道的補服都織、繡獬豸,各就其職,一心一意,效忠於皇權。從耕農官,織、繡彩雲捧日,神樂署文舞生袍用方襴,銷金葵花,和聲署樂生則織、繡黃鸝,歌聲悠揚。






我們古人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能有今天,也離不開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傳承,讓我們年輕人瞭解歷史,開創更美麗的未來。




以上完全是藉資料與自己的見解,望親們海涵……學習在路上!


翡翠妞兒信玉堂堂主


文官飛禽,武官走獸,個人認為文官因為主要是以給皇帝出謀劃策為主,所以用這些飛禽來表達文官的聰慧,而在古代好多神鳥都是聰明智慧的象徵,而武官則比較剛猛,用一些神獸的圖案也更能體現武官的勇猛神勇!

根據官職官品的不同官服補子的圖案也不盡相同!補子圖案:公、侯、駙馬、伯:麒麟、白澤;文官繡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繡獸,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

所以悠悠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更有待於我們慢慢去品味體會!




俊森百科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官員們,上朝的那件朝服上都有飛禽走獸的圖案,而很多官員衣服上所繡有的圖案都不一樣,那麼,為什麼會在衣服上繡有飛禽走獸的圖案?他們的意義是不是又各不相同?



在近年來,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看到官員的朝服的前胸後背上都有一塊方形的圖案,那一塊方形的圖案,叫做補子。

相傳補子起源於唐朝武則天的時代,一天武則天上朝時,賜給了官員一件秀有花紋的官服。因為官服上面的花紋十分好看,所以其他官員紛紛效仿補子。從始官服上繡有圖案就慢慢發展到明清時期了。而補子上的不同圖案代表著不同的象徵。



首先,文官和武官朝服上所繡的圖案就大不相同;文官的朝服上所繡的都是鳥類,而武官朝服上繡的更多的是走獸一類。



其中文官之中根據官職的大小所繡的的圖案又不一樣。以清朝最高的一品文官為例,上面所繡的就是被人稱之為鳥中君子的丹頂鶴,而在二品大員朝服上繡的則是錦雞。以下又各不相同。



而在武官方面,一品武官的朝服上繡有的則是麒麟,在二品武官的朝服上則繡了狻猊。在二品之下就是豹、虎等。

所以說,古代官服的圖案代表著官員的級別,是區分官員們職位大小的重要依據。


南柯夢說


古代服裝最典型的就是胡服、品服和補服三種。服本意是乘舟辦事的意思,後又引申為服從、順從、適應的意思。


封建時代官吏們穿的公服,稱品(色)服。出現於隋代。按品級高低各有規定,到了唐代就以制度的形式定了下來。比如,在唐貞觀四年就規定,三品以上著紫衣,四品、五品著緋衣,六品、七品著綠衣,八品、九品著青衣。士兵在漢代衣赤,隋代衣黃,唐代衣皂。貧民百姓嘛,多穿白衣。

官服再衍化下來,到了明、清兩代稱補服。即在前胸後背都用金線和綵線繡成的補子,這是官員品級的標誌。清朝繼而將官服作為制度固定下來。據《清朝通點》記載,清代文官的補服上要繡上鳥類,武官的補服上要繡上獸類。用意文如鳥語,武如獸悍吧。

至於臣民,嚴禁穿意味“九五之尊”繡有龍紋的黃色龍袍。


風過無痕攝有痕


衣冠禽獸是好詞麼?我若是說這是一個好詞,一定有許多人罵我。“你若是喜歡,把這個詞送給你如何?”小編也不喜歡啊,雖然它曾經是褒義詞,但是現在是徹底的貶義。若是有人在街上說某人是衣冠禽獸,那一定會引發小型的戰爭,現在不能這麼叫了,但是古代大家卻很喜歡與衣冠禽獸扯上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分析一下。

衣冠禽獸是一個詞,但是它包含四個方面,就是衣、冠、禽、獸。衣指的是衣服,冠指的是帽子,禽指的是飛禽,獸指的是山林中的野獸。這個詞綜合起來就是衣服和帽子上帶有飛禽走獸的圖案。有人說這有什麼難的,只要願意,不要說衣服上有這些圖案,就是把這些圖案紋到身上又如何。我們也常常看到衣服上帶有老虎獅子等圖案,還不是想穿就穿。但是古代不一樣,封建社會特別容易上綱上線,各個階級能穿什麼衣服都是規定好的。

為什麼在古代只有大官才能被人稱為“衣冠禽獸”呢?因為他們的衣服上有這種圖案。我們都知道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就是衣服上有刺繡出來的龍。皇后在正式場合穿的衣服上也有鳳凰的圖案,因此這樣的衣服也叫鳳袍。除了這兩位最尊貴的人,文武百官的衣服上同樣有圖案,這也是衣冠禽獸的由來。

古代武將的衣服上有猛獸的圖案。文官的衣服上有飛禽的圖案。並且這些圖案不是直接秀在衣服上,而是在一塊布上繡好然後縫到朝服上的。官方對於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補子”,不知道是不是從打補丁上面學來的。明清時期是我們封建等級制度最嚴格的時段,明朝規定文官的朝服上繡的是風輕雲淡的飛禽,它們不僅寓意好,外貌也很好看。

一品繡的是仙鶴,二品是錦雞,三品是孔雀,四品是雲燕。是不是都很有寓意。武將方面一品二品都是獅子,三品是老虎,四品是豹子。這些可都是猛獸啊,在朝服上繡上它們,也是希望大家在打仗的時候可以旗開得勝,只是不知那些很慫的武將是否對得起這身衣服,貪得無厭的文官又是否對得起冠服上的飛禽。

清朝的朝服與明朝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朝服上的飛禽走獸大體一致。文官都是一樣的,武將有小的變化。清朝的一品武將朝服上是麒麟,二品依然是獅子,三品變成豹子,老虎則降職成了四品官的朝服。看來無論明清,老虎在大家眼中都不是最厲害的,小編認為清朝的規定比明朝好一些,麒麟可是神獸啊,看著既威風又有祥瑞之氣。明朝武將的一品二品是一樣的猛獸不好區分,清朝就很清楚了。

除此之外,朝服的顏色也有規定。總體來說一品至四品是緋紅色,五品至七品是青色,八品九品是綠顏色。知道了這些,我們也可以給一些粗製濫造的影視劇找錯了。因為官員的朝服上有這些飛禽走獸,所以他們就是衣冠禽獸,當時可以確確實實的褒義詞。它是從什麼時候變成貶義詞的?具體時間不知道,但一定是因為這些官員中飽私囊,不但不能當好父母官,還是百姓頭上的活閻王,於是這個詞就變味了。

還有一種說法,它認為這個詞是因為明朝宋濂的文章而改變的。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個叫席王旭的商人,他是做海運生意的。在一次發貨的時候被颶風捲到一個小島上,正當他無依無靠準備自殺的時候,一直大猩猩救了他,還給他準備山洞和吃的。就這樣,他在大猩猩的照顧下安穩度過了一年的時候,後來他遇到了停泊在小島旁的船就獲救了,這隻大猩猩也在岸邊相送。這時他卻突然讓身邊的人把大猩猩殺了,因為它的血可以染布料。這句話激怒了眾人,大家說他不如一隻猩猩,簡直就是穿著衣服的禽獸。因此這個人被大家扔到大海中。

以上就是衣冠禽獸的故事,我只能說時代的發展太快了,曾經那麼讓人嚮往的詞語現在已經變得臭不可聞。另外許多人都喜歡把金屋藏嬌這個詞用在一起租房的小情侶身上,這個詞的女主角多慘啊,大家以後不要這麼說了。


用戶58664821885


官服上的動物: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原來這些都是有說法的……

衣冠禽獸,現在而言,

是一個貶義詞。

但最開始的時候,

卻是一個具有褒義的詞語,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

衣冠禽獸一詞,

指的是繪有鳥獸的衣服。

不不不,不是你想的這樣,

而是這樣的。

這就是明清時期“公務員的工裝”——補服。

總策劃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他“上採周漢,下取唐宋”,

重建服飾制度,

要文武有別,尊卑有序。

文官繡飛禽,武官繡走獸。

明代文獻《大學衍義補》:“我朝定製品官各有花樣, 公、侯、駙馬、伯繡麒麟白澤,不在文武之數。文武官一品至九品, 皆有應服花樣, 文官用飛鳥象其文彩也, 武官用走獸象其猛鷙也。

其實用飛禽走獸來裝飾官服

朱元璋並不是首創。

中國古代就有用不同的鳥獸,

作為圖騰來代表自己的部族。

到唐武則天時期,

已經出現了用飛禽、走獸來裝飾衣服。

皇帝既然是龍,

手下自然也不是等閒,

飛禽不能是雞、鴨之流,

走獸也不能是豬、羊之輩。

不然大殿上就成了“動物世界”。

武則天召集官員賜予“繡袍”,在官服上以成對的禽或獸為紋飾,清人沈自南《藝林匯考》:“左右監門衛將軍等飾以對獅子,左右衛飾以麒麟,左右武威衛飾以對虎,左右豹韜衛飾以豹,左右鷹揚衛飾以鷹,左右玉鈴衛飾以對鵲,左右金吾衛飾以對豸,諸王飾以盤龍及鹿,宰相飾以鳳池,尚書飾以對雁。”

所以明朝參照前朝制度,

在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

給各級文武官員制定了補子的樣式:

公、侯、駙馬、伯,繡麒麟、白澤。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鷺,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朝文官補子

明代文官補服圖案大多用雙禽,

比翼而飛,相應成趣;

而武官則用單獸,

或蹲或立,威風凜凜。

清代依然沿用補服制度,

補子圖案與明代有所區別。

如文官圖案只用單禽,

而各品級所用動物亦略有區別。

清代補子定製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鵣,八品鵪鶉,九品練鵲;而武官仍用單獸,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清代文官一品仙鶴補子

清代二品文官錦雞補子

清代文官三品孔雀補子


小魚嘚吧


與紋身的意思相同。


歡樂鑽天楊


顯示尊卑貴賤的等級制度和用飛禽走獸來表達對官員的期許。


清音Scenery


和肩章一個意思,銜兒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