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恐懼到了解

糖尿病足屬於糖尿病的一種慢性併發症,其發病起因於人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

由於起病緩,偶爾的、短期的高血糖,並沒有使患者出現糖尿病足的症狀,所以並未引起患者更多的注意。


但實際糖尿病足的發病率還是較高的,15%~20%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生足潰瘍或壞疽。近年的調查顯示,我國三甲醫院非創傷性截肢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為糖尿病所致,其中約85%的截肢都是由足潰瘍引起的。


糖尿病足潰瘍共分6級,

從最開始的只有危險因素存在

而無真正潰瘍的0級,

到最終整個腳部感染壞疽的病情逐漸加重。

糖尿病足 | 從恐懼到了解

0級:皮膚無開放性病灶,表現為肢端供血不足,肢端發涼,顏色紫紺或蒼白、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高危足表現。


一級:肢端皮膚有開放性病灶,水皰、血皰、雞眼或胼胝,凍傷或燙傷及其他皮膚損傷所引起的淺表潰瘍,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組織,沒有感染表現。


二級:已侵犯深部肌肉組織,常有輕度蜂窩織炎,多發性膿灶及竇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間隙擴大,造成足底、足背貫通性潰瘍或壞疽,膿性分泌物較多,足或指趾皮膚局灶性乾性壞疽,但肌腱韌帶尚無破壞,無骨髓炎或深部膿腫,致病菌多為厭氧菌或產氣菌等。


三級:肌腱韌帶組織破壞,

蜂窩織炎融合形成大膿腔,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足或少數足趾乾性壞疽,但骨質破壞尚不明顯。


四級:嚴重感染已造成骨質破壞,骨髓炎,骨關節破壞或已形成假關節,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發生溼性或乾性嚴重壞疽或壞死。


五級: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導致嚴重的溼性或乾性壞疽,肢端變黑,常波及踝關節及小腿,病情廣泛而嚴重,有時發展迅速。

糖尿病足 | 從恐懼到了解

無論是第0級還是第五級,其治療原則是不變的。

第一、發現有問題及時就醫

除了定期去醫院進行專業檢查,建議養成每天檢查足的習慣,老年人可以用小鏡子照一下腳底板,重點檢查足底、趾間及足部是否有變形、損傷、擦傷、水皰等。


第二、嚴格控制血糖

這是預防的關鍵,也是治療的關鍵。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足不會好。


第三、去除一切可以去除的危險因素

其中包括對於皮膚破損的消毒、清潔治療、傷口的動態觀察與評估;感染的局部清創和抗生素的應用;對於血管病變的擴血管藥物治理以及應用外科或介入手段的血管重建治療。


一旦明確感染無法控制,截肢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