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雲‖鄉間小道上

歲歲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兒時,每當讀到這總覺得詩人杜牧太小題大做。只不過走個尋常路便就跟丟了魂似的?被春雷驚醒的萬物;被東風拂軟的紅袖;被快樂填滿的小長假……這才是童年時清明節該有的樣子。

徐丽云‖乡间小道上

漸漸地,隨著年齡的增長,關於清明的回憶也隨之變得愈加沉重。也開始明白原來隨之逝去的不僅是親人還有那回不去的時光。

記憶中最討厭爺爺握住我的手了。他愛抽菸,握久了總覺得有一股我不愛的菸草味,我便會皺起眉頭,嫌棄的甩甩手。他一點兒也不在意,依舊疼愛著我。每當週末的清晨,爺爺便會騎著他的三輪車,後面載著眉開眼笑的我一起去趕集。我至今都記得路過的行人向爺爺詢問到:又帶孫女出去趕集呢?爺爺飽經風霜的臉上洋溢可親笑容,眼角留下被歲月磨刻的皺紋,對他們大聲說“是呢”!

可人最終還是敵不過生老病死的魔咒,他終究還是去了屬於他的那片星辰大海。是的,我想爺爺了,又想他了,常常想起他。我們時而又在屬於我們的時空夢裡相遇。第一次夢見爺爺是在我十二歲那年,在夢境中爺爺喚我乳名的聲音,和他那和藹的微笑是那樣的清晰。我害怕的驚醒,望著窗外漫漫黑夜,久久不敢入睡……

再後來一起來我夢裡的還有那充滿回憶的老家。那鄉間的羊腸小道、門口的石椅、井邊的大樹。爺爺還是那個老當益壯的身板,我們走在靜謐的田野,聽著大自然奇妙的音樂,看著爺爺耕耘了半輩子的老牛。可這一次我緊緊握住爺爺的手,潛意識告訴我不能讓遺憾再次發生。醒來時便悵然若失良久。是啊,路上行人怎能不斷魂?

春夜的十字路口,有星星點點的火花,那是親人送去的思念。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在網上的紀念館裡,為爺爺送去了花環,也寫下了這歲歲清明對他的懷念。我總覺得爺爺還在,他一直陪伴著我。他或許只是成了一彎明月、一縷清風、一朵祥雲,用他的方式保護我。

轉眼近七年過去了,也到了成年的年紀,我會努力撐起我們家的一片天。我們一切都好,就是很想您!

【編後語】清明節,是懷念親人、憑弔先輩的“感恩節”。當前,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根據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2020年清明暫停現場祭掃活動,中山日報發起“清明思親”徵文活動。主題為“清明思親”;追思對象為已遠逝的親人;徵文以散文為主,篇幅800字以內。徵文日期:即日起至4月4日。文末請註明真實姓名、聯繫方式及銀行賬戶全稱、賬號等。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二審:韋多加

◆三審:嶽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