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三千,我買不起一部國產手機

小李今年23歲,畢業一年,沒留在大城市,回到自己三線小城市的老家,想著不求轟轟烈烈,只要平平淡淡,守著爸媽和家裡的狗,開開心心就夠了。這兩天爸爸的手機有點卡的動不了了,小李驕傲地對爸爸說:爸,我自己掙錢了,我用工資給你買個手機吧。爸爸開心地答應了。誰知道當小李打開京東之後,才發現,

別說蘋果了,他的工資連一部好點的國產機都買不起了。


國產機這幾年的價格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樣的往上飛


月薪三千,我買不起一部國產手機


2011年,雷軍在北京798宣佈小米1 的定價是1999元,性能對標3000元的手機沒有壓力,坐穩了國產機性價比之王的位置。小米之後系列的定價也延續了充滿誘惑力的價格,不斷開拓銷路。之後2013年推出的紅米手機,起售價更是低至799元。


但是在2017年,小米6的售價卻已經升高至2打頭,2499看似只是貴了500塊錢,但是國產機的整體售價卻不止高了這麼點。到了今年的小米10,售價不知不覺到了3999元,小米10 Pro頂配更是達到了5999元。回想一下腦海裡對小米的印象,這還是國產機的價格嗎?這還是小米嗎?


不止是小米,今年新推出是OPPO Find X2 Pro價格是多少?你猜?6999元!和它相比,蘋果漲價都是小巫見大巫了。我是很為國產手機的飛速發展驕傲,我也很欣慰現在的國產科技已經能夠和國外一較高下。但是,我的錢包已經不允許我再買它們了。


下圖是我按照淘寶5G手機銷量截的圖,可以看到除了紅米,沒有一款5G手機價格在3000元以下。

月薪三千,我買不起一部國產手機

為什麼國產手機集體漲價?


大家對於手機漲價其實是有心理準備的,手機價格就像房價一樣,漲的飛快落的難。即使沒有疫情造成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價格飛漲,這次手機漲價在背後大Boss高通的推動下也是必然之事。


高通驍龍865G+5g基帶的成本是上一代的兩倍,且高通規定所有搭載驍龍865的旗艦手機售價不得低於3000元。高通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答案是為了掙錢。高通除了出售5G芯片之外,還按照手機定價的百分比來收取手機的5G專利費,肯定是手機價格定得越高越好了。


除此之外,高像素的攝像頭,高端機必備曲面屏,雙揚聲器,X軸線性馬達等硬件設備投入,再5G研發,WIFI6授權費等技術投入,真的不是一個小數目。有人算過小米10的零件費用加起來就已經超過了3000元,能賣到3999已經是一個非常有性價比的價格了。


月薪三千,我買不起一部國產手機

提升品牌形象,衝擊高端市場


任何一個新技術在前期沒大面積鋪開的時候,價格必定不便宜。投入了大量的經費和科研力量研究出的5G,怎麼可能和4G賣到同樣一個價格呢?想想當時4G剛出來的時候,不也是和3G差出來一個"階級"用來彰顯身份嗎?


每次新技術產生的時候,就是重新切割市場份額的時候。目前國內手機市場,華為、小米、OPPO、VIVO、蘋果共同佔領超90%的市場份額,大家需求相對飽和的情況下怎麼樣才能多掙錢多佔市場呢?


漲價!漲價!還是漲價!3000元的成本賣6000塊和2000元的成本賣2500,那收益能一樣嗎?買1部頂6部,真的1部更比6部強。


月薪三千,我買不起一部國產手機


除了多掙錢以外,漲價也是提升品牌形象必走的一步。一直以來國產手機瞄準的都是相對來說的下沉市場,對於高端市場的衝擊力不足,很多人為了"面子"也會去購買蘋果、三星等品牌。地鐵上大家都拿出來手機,拿5000塊手機的人彷彿就比拿2000塊手機的人有優越感。這種固化的意識現在也該被打破了。現在5G時代來臨,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洗牌的機會,誰又不想在品牌價值上更進一步呢?


最後,屏幕前的你用的什麼手機?要是換手機的話,你會想換哪一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