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逆境突圍”的啟示

國產手機“逆境突圍”的啟示

一部智能手機,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費品,也是“在線新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載體。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中國智能手機企業在疫情中一度面臨上游材料供應緊張、線下銷售渠道停擺、海外訂單急劇萎縮等多重考驗。據統計,二月份國內手機出貨量638.4萬部,同比暴跌了56%。但是到了三月份,出貨量已恢復至2175.6萬部,跌幅收窄至23.3%,顯示出復工復產的積極成效。市場回暖的背後,是以華為、VIVO等為代表的國產手機企業在生產端與銷售端、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付出的巨大努力。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這些探索對其他行業化危為機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從生產端來看,企業能夠在疫情衝擊下逆勢突圍,至少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復工復產。沒有生產就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沒有安全衛生的環境,生產也無從談起,這就對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以OPPO為例,從2月10日開始復工,到2月底時產能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目前整體復工率達到95%,且未發生一例因復工感染的情況。二是積極協調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產業鏈各環節的全球分佈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強化了上下游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生關係。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員和商品的跨省、跨國流動被阻隔,使產業鏈面臨斷裂風險。這就需要各環節協同配合,千方百計穩定住關鍵原材料與零部件供應,維持產業鏈基本運轉。三是加強核心技術研發。一國產業、一家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保持旺盛生命力,關鍵是要苦練內功,持續聚焦核心技術研發,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經過了經貿摩擦和全球疫情的兩場衝擊,中國企業已越來越能深刻體會到核心技術研發的重要性。

從銷售端來看,企業能夠在疫情影響下平穩發展,至少需要兩方面的轉型升級。一是更好發揮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渠道優勢。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和購物習慣,使更多消費向線上轉移,也引導許多企業去學習和適應各種日新月異的線上營銷模式。同時,疫情也對線下銷售提出了更高要求,線下門店更多承載的不是賣貨,而是通過優質的服務和體驗幫助消費者做出購物決定。二是更好打造實物和服務結合的產品優勢。在競爭程度激烈的行業中,產品本身的差異性已越來越小。這就要求企業不僅把心思放在賣實物上,更要快速、精準地識別出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提供讓消費者滿意的個性化服務。

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已成長為全球性企業,有些企業海外銷量佔比甚至超過了國內銷量。隨著疫情在全球持續擴散蔓延,企業也承受著保訂單、保市場、保份額的巨大壓力。一方面,這需要企業持續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推動更多產品“出口轉內銷”;另一方面,這需要企業與海外合作伙伴、銷售渠道加強溝通協調,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當地抗疫作出有益貢獻,爭取海外消費者信任。能否逆境突圍,首先取決於各自的承壓與適應能力。經過了疫情的考驗,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將贏得更強的全球競爭力。

作者:鄒磊(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開放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圖源:oppo手機官網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