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都穿秀禾服,秀禾服是哪個民族的服飾,起源什麼歷史時期?

秀禾服的起源其實現在市面上流行幾種說法,有人說秀禾服是漢族的服飾演變而來,也有人說秀禾服其實是滿族的服飾,那麼到底秀禾服是哪個民族的服飾呢?

新娘都穿秀禾服,秀禾服是哪個民族的服飾,起源什麼歷史時期?

一、有人認為秀禾服是滿族的服飾

觀點:龍鳳褂和秀禾服都是從滿族的服飾演變而來的,都是晚晴-民國期間女子的裝束。其中,龍鳳褂就是褂裙,廣東人很多穿這個出嫁;而秀禾服這個稱呼,則是源自於橘子紅了裡面周迅的衣服,這個稱呼並不是學名。很多民國戲裡面都可以看到人穿著斜襟、不收腰、喇叭袖的衣服,那都是秀禾服。而龍鳳褂,很明顯,那是對襟的,上面繡著龍鳳,所以才會有了這個名字。


二、也有人認為秀禾服是漢族的服飾

觀點:“秀禾服”這個樣式並沒有真正的現實傳統,而是葉錦添基於小說場景的再創作。現當代秀禾服的風潮,主要是從電視劇《橘子紅了》開始被大眾所熟知。但是劇中女主角秀禾所穿服裝,屬於現代戲服設計。

“秀禾服”其實是一種漢族女子所穿的襖裙,而不是旗裝。其特點就是上衣下裙,而不是連在一起的滿裝袍服。2002年,服裝大師葉錦添與導演李少紅,以及作家琦君共同創造了少女秀禾與“秀禾服”。 其特徵是上衣為立領或圓領、對襟或右衽大襟襖褂,下服馬面裙。

新娘都穿秀禾服,秀禾服是哪個民族的服飾,起源什麼歷史時期?

但是我們基本上都知道一點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基本上結婚是不穿秀禾服的,秀禾服是在2001年之後才出現在現在人們視野裡面的,也是因為一步電視劇《橘子紅了》才火遍大江南北,自此以後很多廠家才開始研究並設計出各種各樣的秀禾服,加上婚慶公司的助推,秀禾服才變成了現代婚禮常用的一套出門服飾。

其實就和現在婚禮儀式也是一樣,現在的婚禮儀式是從1994年臺灣引進的一種模式,之前結婚都是沒有的,其實都是現在被創造出來的。

新娘都穿秀禾服,秀禾服是哪個民族的服飾,起源什麼歷史時期?


秀禾服的“褂”是指上身的對襟衣,“裙”則是下身長裙。隨著時代改變,裙褂的款式也有不少變化。以前的褂是唐裝剪裁,直膊、衫身闊大、扣花鈕,就是上圖的款式,但現在都已經改良為西裝膊、修腰、中袖、拉鍊設計,變得更時尚及舒適。


中袖的設計,除了突出新娘子的體態美外,也為了可以看到新娘子所佩戴的手鍊、手鐲等金器飾物,表示對親友們送的禮物的感謝。在古時候的南粵,不同的輩分穿的裙褂會有所不同:新娘子一般會穿大紅色的裙褂,多數會穿“褂皇”。


長輩(新娘的母親、新郎的母親)會穿黑衣紅裙或全黑的“大五福”;親屬(也屬長輩,如:姨媽,姑媽,姐姐,親嫂等)會穿紅色或黑色“中五福”或者“小五福”。其他親朋,穿傳統服飾則可,不規定是裙褂。——說了秀禾服那接下來就不得不說說龍鳳褂了。


鳳褂裙每一件均是純手工一針一針縫製的,是很個人的傳統工藝,絕不可分工合作,雖然這樣要耗費大量的人力,但卻是難得的紀念品,無論歲月變遷,星轉物移,都不會喪失其獨特的魅力,讓人懷念那一份兩人之間的悠悠之情。


褂裙這個詞中,“褂”指上衣,“裙”指下裳,現今流行的款式,是經歷了許多年的演變,變得更時尚及舒適。


龍鳳褂不得不說是廣東的精華,流行於廣東、潮汕、香港澳門一帶,不知道為什麼香港澳門更加流行,大概原因是以前偷渡的人當中很多來至於潮汕吧,閨蜜嫁到澳門,與別人不同的是她需要穿著一身的龍鳳褂到媽祖上香的!


所以穿的時間會比我們一般內地的時間要長,我們只需要到婆家敬茶時穿一會就行了,可有些地區出嫁當天還是得穿龍鳳褂出門的。

新娘都穿秀禾服,秀禾服是哪個民族的服飾,起源什麼歷史時期?


擴展資料:

秀禾服挑選注意事項:


1、通常訂做秀禾服的店鋪也有租賃裙褂的業務,600-700元/日。由於秀禾服不能如一般衣物清洗,租賃時最多隻能更換領口、袖口等貼身部位的活動布條。結婚凡事講求“好意頭”,對經濟上有條件的人,裙褂行家還是建議大家買“頭褂”———度身定做的全新裙褂,裙褂的價格,就是根據手工多少、精細度而定的。


2、縫製一套秀禾服並非易事,由畫稿至完工全部工序要以人手製作。客人選好款式之後,就要開始畫圖,為了好意頭,一套秀禾服規定由9幅刺繡片組成,一畫就是兩三週,然後把圖“掃”到綢緞上,通過用針刺出針孔,在綢緞上“畫畫”。


最後把綢緞上架,分10多個方向、3種方式把綢緞緊緊固定,才能開始長達幾個月的刺繡工藝。如果想圖案對稱,手工統一,刺繡最好由同一人完成,不過這樣的話,要完成縫製一套秀禾服需時三個月至一年不等。


3、根據手工分,也可以說是根據金銀線的密度來分,裙褂價格依次為:褂皇、大五福、中五福、小五福、龍鳳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