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讀後感(其一):教學勇氣和下廚勇氣,哪個更有人氣

我覺得這個長長的寒假,我教學的勇氣沒有增加,但是做飯做菜的勇氣倒是增加了不少。

所以,我看這本教學的勇氣的時候,邊看,邊想著做飯的勇氣,忽然覺得那麼枯燥的文字突然變得有趣起來了。

《教學勇氣》讀後感(其一):教學勇氣和下廚勇氣,哪個更有人氣


作者說,教學當中要找到自我,和保持自我的完整性。

那就相當於在做菜的時候保持自我。

做菜的時候保持自我是什麼意思呢?我喜歡辣,我就多加辣,四川口味。我要是南京人,我要保持自我,我的口味偏甜,那就是說我做的菜也要偏甜。

《教學勇氣》讀後感(其一):教學勇氣和下廚勇氣,哪個更有人氣

所以,如果吃我菜的人是四川人,覺得我辣的爽,如果吃我做的菜的是南京人,那就覺得甜的剛剛好。

同樣道理,每個老師,按照自己的自我上課,基本上都會吸粉無數,但也會收穫一些黑粉,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你這種風格。甚至會脫粉。

但是,我們會遇到一個問題。

如果我是四川人,我偏偏是學做西餐的,做蛋糕的,做甜點的。

那我有可能就會精神分裂。為什麼呢?因為我在做生意的時候,我要做偏甜的食物,回家做菜的時候,又要做辣的食物。

《教學勇氣》讀後感(其一):教學勇氣和下廚勇氣,哪個更有人氣

我會不會在自己做川菜的時候多放了白糖,在做蛋糕的時候發神經,放了辣呢?

所以,如何保持自己完整性,而不會變成精神分裂症呢?我就可以研究一款辣味的蛋糕,沒準會很暢銷;我也可以在家研究,做一款有甜又辣的重慶火鍋,這樣,家裡人的口味,顧客的口味都能照顧到。這就是保持自我的完整性。

那麼接下來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教學還有一個問題,不能太自我,也不能完全照搬教案,教參的那種套路。

完全照搬套路,那就相當於機器。現在機器越來越發達了,炒菜機都可以炒菜了,那你完全照搬某一些教學套路,沒有感情,就像是機器做出來的飯一樣,你如果是顧客,你就會覺得你沒有被認真對待。

你偶爾吃覺得還可以,吃多了,還是覺得人工做得有味道。

就像舌尖上的中國對食物的解說,每一道菜,食物,新鮮食材,都是有生命力,都是有靈魂。

《教學勇氣》讀後感(其一):教學勇氣和下廚勇氣,哪個更有人氣

我們不喜歡吃沒有生命力,沒有靈魂的食物。

所以,做菜還是上課,都不能沒有自我,沒有生命力,沒有靈魂。

接著作者說,教學的恐懼感。

作為廚師,也會有恐懼感,今天的菜鹽是不是放多了,刀工是不是發揮失常了,火候是不是沒有把控好。老師也一樣,很要注意很多細節。

廚師還恐懼什麼呢?食材是否新鮮,

今天的顧客怎麼把我燒的菜吐在垃圾桶裡了。

有人對前臺說,這個菜沒有燒好。

同樣的,顧客也有恐懼,不知道這家菜好不好吃,衛生不衛生。

廚師要做重口味,就怕顧客口味清淡的

廚師要做清淡的,就怕顧客是重口味的。

同樣的顧客要吃清淡的,就怕廚師重口味

顧客要吃重口味的,就怕廚師做清淡的。

同理,老師也要考慮學生接受不接受自己的口味。互相瞭解,溝通。消除恐懼。

其實說恐懼,我寧願換一個詞,叫敬畏,敬畏我們這個職業。

《教學勇氣》讀後感(其一):教學勇氣和下廚勇氣,哪個更有人氣

有時候,你看到顧客吃完了不說話,你以為他對你的廚藝不滿意,其實他是吃撐著了,或者太好吃了,把舌頭都吃下去了。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我能理解的部分,其實都是通用的道理,通用的矛盾,通俗易懂,沒有給出答案,其實還是需要每一個人自己去找出路,他的問題是通用的,他的答案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有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