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幸福,路徑到底在哪裡?

當生命停止成長的時候,家庭會出現問題,事業會出現問題,一連串的問題都會接踵而至。


在單位,工作壓力大,努力沒收穫,無可奈何辭職回家... ...

回到家,妻子不是較勁,就是吵架,婚姻即將走向懸崖... ...


人到中年,遭遇家庭與事業雙重危機,他如何突破重圍


一年半,讓家庭重新走向幸福,事業再次成功起航,他經歷了怎樣的成長曆程?


01


辭職回到家這個溫暖的港灣


他是竇彥傑,來自河南鄭州,37歲。


他妻子的QQ簽名上寫著:“我希望的,最簡單的生活,老公孩子在身邊”。


2017年,經過十年奮鬥,竇彥傑走上了一家國企工程項目的管理崗,事業小有成就。他從農村走出來,吃苦耐勞,靠著一股韌勁一步步走到今天。但他的工作常年在野外,天南海北地跑,很難照顧家庭。


重回幸福,路徑到底在哪裡?


這一年,竇彥傑在廣東工作,妻子帶著兩歲的小女兒在河北嶽母家生活,5歲的大兒子則在河南老家由爺爺奶奶幫忙撫養,一家四口分居三地


爺爺奶奶常常打來電話說孩子出問題了,5歲的大兒子在家愛發脾氣,還常常跑去鄰居家前面的一塊大石頭上發呆。孩子一定是在想爸爸媽媽,期盼著爸爸媽媽能回去看他。


這一年,竇彥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瓶頸。工作了十年,雖有一些收穫,但他找不到最初那種工作的激情和快樂了,內心裡也積攢了很多的包袱和負能量。不巧,竇彥傑所在的項目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使他長久努力的夢想化為泡影,他深感十年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對家庭的渴望,工作中的失望,讓竇彥傑覺得自己在外面再也漂不動了。於是,他決心辭職,

他想立刻回家,回到溫暖的港灣


02


為什麼這個家像一條沉船


2018年1月,竇彥傑回到了河南鄭州,隨後,妻子和兩個孩子也回來了,一家四口終於團聚了。


然而,讓竇彥傑沒有想到的是,家庭團圓了,卻迎來了一個黑色7月和8月。有一次,妻子竟然抱著小女兒登上了頂樓,想要跳下去,由於女兒的哭泣,實在不忍心才回來

家庭不是兩個人的事,生活是複雜的,家庭瑣事,還有婆媳問題,妻子經常跟他生氣、吵架、冷戰。這讓竇彥傑覺得忍無可忍。


而妻子照顧兩個孩子,也被搞得焦頭爛額,有一次,她一手抱著女兒,一手炒菜,油一下子濺到了小女兒的胳膊上。丈夫每天早出晚歸,不僅不搭一把手,回家耷拉著臉一句話也不說,還嫌棄妻子“不做家務、不看孩子、懶、脾氣大”。妻子常常以淚洗面,不知道日子該怎麼過,無助極了。在妻子想要跳樓之後,性格倔強的竇彥傑,突然意識到,這個家庭正在往懸崖、泥潭裡走。他跟妻子說:“咱們不能再較勁了。我主外,你主內,我們各司其職。我現在工作面臨挑戰,你必須支持我,咱們必須一條心。不然會傷害到孩子,家庭也會走向懸崖!”


心門已關閉的妻子,任憑竇彥傑千言萬語,一句話也聽不進去。


至此,竇彥傑無奈地說:“我所有辦法都用盡了,該說的說了,該做的做了,我無能為力了。”


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家庭,像一條船一樣慢慢下沉。


03


反求諸己,或許是一條出路


回到家鄉的竇彥傑,入職河南德泓工程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共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管理層學習《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基層員工學習《了凡四訓》等聖賢經典。


2018年8月,竇彥傑加入了公司的學習小組,學習中華文化,對於竇彥傑來說,這是“對自己思想體系的極大衝擊”。


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與他過去的認知,正好相反。在他原有的意識裡,好像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


家庭生活的煎熬,以及思想上的衝擊,一度讓竇彥傑感到痛苦和掙扎。然而,在慢慢學習的過程中,竇彥傑學會了不斷地反思,在家庭的矛盾中自己確實有不對的地方,他開始覺得,問題似乎有解。


妻子說他不帶孩子、不做家務,他一想確實是這樣的。他心裡只有自己工作上的那些事,天天想著自己的煩惱情緒,沒有關注到妻子的艱辛。妻子身體也不好,全職在家照顧兩個孩子,確實十分辛苦,妻子讓他幫忙給女兒洗洗澡,抱抱女兒,他總以女兒不找自己為理由,還理直氣壯……


反思至此,竇彥傑開始改過。


家裡開始出現一點點的變化,竇彥傑可以跟妻子靜下心來溝通了


但是,他做出的這一點點改變,難以抵消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以及工作上的累、壓力,更難以化解妻子的抱怨和負能量。


竇彥傑再次深度分析,他覺得,目前想讓妻子改變,恐怕比登天還難,指望不經事的孩子更是不可能,那麼,還是隻有自己去擔當,去改變。


於是,竇彥傑暗下決心,開啟了長達近一年的改變行動。


下班回家,他便開始做家務、帶孩子,不斷用行動感化妻子。每天做一點家務之後,再跟妻子溝通。


重回幸福,路徑到底在哪裡?

竇彥傑與妻子共讀《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


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對竇彥傑來說,是一段極其極其漫長的煎熬期


因為他實在是被逼無奈,他只想保全家庭,其實內心並不情願做家務,更不願意向妻子讓步。在這個過程中,走著走著,竇彥傑的惡念與負面情緒會時不時地閃現。他會懷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真的對嗎?但是在公司文化大氛圍的影響下,他只能邊探索、邊思考、邊實踐、邊體證。


在“事上”或在“德上”的努力,真的是一場艱難的逆行,等到竇彥傑後來學會了明心的功夫——在心上用功,豁然開朗之後,他發現日子並不是靠“熬”出來的,而是靠“明”出來:一燈能除千年暗,在光明的世界中,那些黑暗中的煩惱和煎熬都逐漸消融無形。


(如何進行明心功夫?請參考:明心功夫的七大要點 | 四合院學習法)


04


明心淨心,幸福可學而至


2019年7月,在公司安排下,竇彥傑開始讀《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開始時,他覺得書中的內容,格局和境界有些高,抓不住。隨著時間的推移,讀著讀著,他開始領會到一些東西,再讀,他開始邊讀邊反省,邊落淚。

“人生的煩惱從何而來?事業的成功從何而來?為什麼人與人的生命質量存在這麼大的差別?有的人總是以愉悅的心情享受生活、享受工作……而有的人大多時候感受到的是命運的艱辛。更有甚者,生命對他們來說只是沉重的枷鎖,往往被無盡的困惑、煩惱、痛苦或絕望所籠罩,無法解脫,總是感到幸福的時光稍縱即逝,從而產生了人生苦短之感。”

竇彥傑也常常思考,為什麼之前自己有高收入、有一定的職務,但就是不快樂,總是感覺內心有一些不可言喻的負重。


什麼是成功?事業成功了,內心依然在煎熬,事業成功而家庭不幸福,這叫成功嗎?

“真正的成功是以健全的心靈品質,依道而行,達成目標,同時擁有幸福自在乃至圓滿崇高的人生。”

書中真正成功的定義,讓竇彥傑感覺找到了一個人生答案——心靈圓滿,幸福自在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


竇彥傑在明心淨心中反求諸己,他讀懂了一句話:“事業的高低起伏,完全是自己心靈品質的折射。”


原來,之前十年的職業生涯,自己雖然職務提升了,但心靈品質並沒有隨之提升,格局境界沒有提升,德行沒有增長。十年啊!整整十年,自己沒有成長,反而內心升起了各種傲念、怨念,最後工作出現問題,是自己“德不配位”。


重回幸福,路徑到底在哪裡?

竇彥傑一家四口


在公司安排下,竇彥傑還參加了一次中華文化的三天線下學習會,在深刻反省中,反求諸己,他徹底修復了和妻子的關係


竇彥傑在反省中看到,妻子在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嫁給他,提醒他考取執業證書,人前人後尊重他、維護他,一直照料著他的衣食起居……也想起了自己的初心,當時不會算計,就是一心一意想著對妻子好……


竇彥傑感覺自己一下子找回了當初愛妻子的那顆初心,他淚如雨下。他說:“這麼多年,妻子一直在成就我。妻子已經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卻沒有關注她、讀懂她,辜負了她對我的期望。


溝通,只需要肺腑之言。


竇彥傑回家將自己的反省的感受分享給妻子,後面每一次反省,都會跟妻子分享,每一次都淚流滿面。他也不再祈求原諒,只想全心全意對妻子好。


慢慢的,竇彥傑能感受到妻子心裡的冰疙瘩在融化。早晨上班離開時,妻子會說等他回來,晚上加班到12點,一進客廳亮亮堂堂,那是妻子留的燈……


幸福,真的可學而至;幸福,不是強扭的瓜,而是明理之後內心喜悅的自然呈現。“可學而至”,成了竇彥傑最喜歡讀的四個字。


當生命停止成長的時候,家庭會出現問題,事業會出現問題,一連串的問題都會接踵而至。

竇彥傑感同身受:“人生到一定階段,必須要成長,不成長,便會陷入泥潭

。如何成長?聖賢思想為我們指引了一條光明大路,我們要依道而行。但沒有明心淨心的功夫,依道而行也是艱難的。在心上下功夫,事半功倍!”


如今,在家中竇彥傑跟妻子一起讀書,常常深入溝通,彼此默契,關係勝過了初戀階段的濃情蜜意。


在工作中,他也贏得了領導的信任,重新走上管理崗位


正如竇彥傑所說,“道,或許與我們的認知是相反的。


聖人講述的是聖人之道,展現的是大我乃至無我,而一般人展現的是自私自利等小我。小我是痛苦的根源,是家庭不幸、事業不成功的根源。


敢於反省、敢於思考、敢於改過、敢於體證。依“大我之道”而行,明心淨心,幸福可學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