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天敵,人體唯一自帶的降糖素,降糖界老大哥——胰島素

今天我要說的就是糖尿病的天敵——胰島素(Insulin),這為降糖界的老大哥。

胰島素

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受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

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

發現、發展歷史

胰島素於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貝斯特首先發現。

1922年開始用於臨床,使過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中國科學院腎病檢測研究所主治直至80年代初,用於臨床的胰島素幾乎都是從豬、牛胰臟中提取的。

糖的天敵,人體唯一自帶的降糖素,降糖界老大哥——胰島素

顯微鏡下的胰島 beta 細胞


第一代胰島素-動物胰島素

1921年弗雷德裡克·班丁(Frederick Banting)與約翰·麥克勞德(John Macleod)合作首次成功提取到了胰島素,不同種族哺乳動物(人、牛、羊、豬等)的胰島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和結構稍有差異,其中豬胰島素與人的最為接近

動物胰島素是最早應用於糖尿病治療的胰島素注射製劑,一般是豬胰島素,豬胰島素與人胰島素存在1至4個氨基酸的不同,因此容易發生免疫反應,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胰島素過敏反應,並且由於其免疫原性高,容易反覆發生高血糖和低血糖,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

第二代胰島素-人胰島素

20世紀80年代,人們通過基因工程(重組DNA)(轉基因)酵母(啤酒酵母.畢赤酵母或漢遜酵母)或重組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表達出高純度的合成人胰島素,其結構和人體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一樣。

對比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較少發生過敏反應或者胰島素抵抗,所以皮下脂肪萎縮的現象也隨之減少;由於人胰島素抗體少,所以注射量比動物胰島素平均減少30%;人胰島素的穩定性高於動物胰島素,常溫25℃左右常溫可保存人胰島素4周。

在起效時間、峰值時間、作用持續時間上不能模擬生理性人胰島素分泌模式。需在餐前30分鐘注射、有較高的夜間低血糖風險。

第三代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

20世紀90年代末,在對人胰島素結構和成分的深入研究中發現,對肽鏈進行修飾: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胰島素肽鏈上某些部位的氨基酸組合;改變等電點;增加六聚體強度;以鈷離子替代鋅離子;在分子中增加脂肪酸鏈,加大與白蛋白的結合,均有可能改變其理化和生物學特徵,從而可研製出更適合人體生理需要的胰島素類似物(insulinsimilitude)。胰島素類似物可緊臨餐使用,也稱為餐時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

糖的天敵,人體唯一自帶的降糖素,降糖界老大哥——胰島素

胰島素降血糖的原理

胰島素與組織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

在人體內許多組織的細胞膜上都存在著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在細胞水平發揮生理作用,首先必須與靶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後,才能開始發揮其生物效應,這是胰島素髮揮正常生理作用的先決條件。

安排糖分的貯藏和使用

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胰島素分泌增加,和靶細胞的胰島素受體結合後,可以“命令”從食物中吸收進血液的糖分加速進入肝臟、肌肉等組織,並以糖原的形式貯藏起來備用;同時又約束貯存在這些組織裡的糖原不能輕易溜回血液裡,免得引起血糖過高。

幫助脂肪的合成和貯存

胰島素可以促進肝臟合成脂肪酸,使三酰甘油合成增多,極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快。它還可以抑制脂解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脂肪的分解。在這一作用下,胰島素可以把體內一部分多餘的糖分趕入到脂肪組織裡,並將這些糖分轉化成脂肪貯藏起來。同時,胰島素也不讓脂肪組織隨便分解成葡萄糖。

糖的天敵,人體唯一自帶的降糖素,降糖界老大哥——胰島素

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自身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在發病時就需要胰島素治療,而且需終生胰島素替代治療以維持生命和生活。約佔糖尿病總人數5%。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的基礎上,如果血糖仍然未達到控制目標,即可開始口服藥物和胰島素的聯合治療。一般經過較大劑量多種口服藥物聯合治療後 HbA1c仍大於 7.0%時,就可以考慮啟動胰島素治療。

新發病並與 1 型糖尿病鑑別困難的消瘦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診斷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時,應該儘早使用胰島素治療。

對於血糖較高的初發 2 型糖尿病患者,由於口服藥物很難使血糖得到滿意的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緩解可以部分減輕胰島素抵抗和逆轉β細胞功能,故新診斷的2 型糖尿病伴有明顯高血糖時可以使用胰島素強化治療。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下也須應用胰島素治療

圍手術期:出現嚴重的急性併發症或應激狀態時需臨時使用胰島素度過危險期,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乳酸酸中毒、感染等。

出現嚴重慢性併發症:如糖尿病足、重症糖尿病腎病等。

合併一些嚴重的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血液病、肝病等。

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合併妊娠的婦女,妊娠期、分娩前後、哺乳期,如血糖不能單用飲食控制達到要求目標值時,需用胰島素治療,禁用口服降糖藥。

繼發性糖尿病和特異性糖尿病人。

糖的天敵,人體唯一自帶的降糖素,降糖界老大哥——胰島素

胰島素按藥效長短分類:

1、 超短效:注射後15分鐘起作用,高峰濃度1~2小時。

2、短效(速效):注射後30分鐘起作用,高峰濃度2~4小時,持續5~8小時。

4、長效(魚精蛋白鋅胰島素):注射後4~6小時起效,高峰濃度4~20小時,持續24~36小時。

5、預混:即將短效與中效預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鐘),持續時間長達16~20小時。

市場常見的有30%短效和70%中效預混,和短、中效各佔50%的預混兩種。

使用注意

開始胰島素治療後應繼續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並加強對患者的

宣教,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以便於胰島素劑量調整和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所有開始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都應該接受低血糖危險因素、症狀和自救措施的教育。

胰島素的治療方案應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礎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兩部分的補充。方案的選擇應高度個體化,按照血糖達標為驅動的階梯治療方案,儘早控制血糖平穩達標。

學會自我觀察經常用手指按壓注射部位有無硬結、疼痛感,嚴重時應請教專業醫護人員,打針時要避開這些部位。注射胰島素的人,應自備血糖儀,保證每天自測血糖,瞭解血糖波動情況,每次將結果記錄下來,以便複查時醫生調整胰島素用量。

糖的天敵,人體唯一自帶的降糖素,降糖界老大哥——胰島素

最常見低血糖反應,如果出現怎麼辦?

多見於Ⅰ型中脆性型或Ⅱ型中重型,特別是消瘦者。一般由於體力活動運動太多,偶或飲食太少、減量、失時或劑量過大。症狀有飢餓感、頭暈、軟弱、出汗、心悸,甚而出現神經症狀,如定向失常、煩躁不安、語無倫次、哭笑無常,有時可更嚴重,甚而昏厥、抽搦、狀似癲癇,昏迷不醒,以致死亡。

治程中應教會病人熟知此反應而隨時提高警惕,及早攝食糕餅糖食或糖水以緩解,較重者應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ml以上,繼以靜脈滴注10%葡萄糖水直至清醒狀態

當低血糖反應恢復後必須謹慎估計下次劑量,分析病情,以防再發。在多次低血糖症後由於刺激胰島α細胞及腎上腺可發生反應性高血糖(Somogyi效應),由此常導致脆性型,必須儘量避免。

今天這篇胰島素的寫完,我們糖尿病專題就結束啦,藥者要好好想想下期的內容了。大家有什麼意見??可以給藥者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