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堂對話斯賓塞——控制疫情與防止經濟下滑雙線作戰

北京時間3月22日晚9點,身處意大利倫巴第大區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漢堂學術委員邁克爾· 斯賓塞(Michael Spence)與位於疫情剛剛掠過的中國杭州的羅漢堂秘書長陳龍,就新冠疫情對未來經濟和社會格局的影響展開對話,兩位親身經歷“新冠”風暴的經濟學家提供了他們的一線觀察和觀點。

羅漢堂對話斯賓塞——控制疫情與防止經濟下滑雙線作戰


斯賓塞指出,“在中國即將取得抗擊新冠疫情的全面勝利之時,世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疫情在全球爆發了。”陳龍認為,“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最為慘痛的教訓是,從中國到東亞其他國家抗疫的教訓和經驗,並沒有被其他國家和地區吸取,終於釀成了今天疫情在全世界的全面爆發。”據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到目前為止,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經突破40萬例,造成了一萬多人死亡。

新冠疫情不僅沉重打擊了中國經濟,在全球擴散後,對全球經濟、資本、安全、合作等全部領域,帶來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影響或改變。全球原油市場暴跌,面臨史詩級的崩盤;各國股市更是猛烈下跌,10天內美股4次熔斷,史無前例;美聯儲將利息降到0,並推出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後,恐慌仍在蔓延。與此同時,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如多米諾骨牌般陷入與疫情的苦戰。疫情蔓延與經濟急速下滑,像張開無盡翅膀的兩隻黑天鵝,讓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又一次的全球經濟大衰退,新一輪金融危機就在眼前。

陳龍教授說,以往的危機,或者是因房地產過熱造成的,然後傳導給金融系統,或者是高科技泡沫造成的,或者是過度金融投機引爆,而這一次危機是要雙線作戰,同時打響兩場戰爭,一方面抗擊疫情,另一方面阻止危機對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這種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需求側。受疫情影響,很多地方效仿武漢,實行封城或區域管控,導致人們很難出去消費,另外有很多人失業沒有收入,需求側大為降低。二是供給側。由於物理隔離,很多人無法復工;消費乏力,導致沒有訂單;許多國家關閉國門,導致出口停頓,供給側遭受重創。三是信心。疫情面前消費者和投資者都有一些恐懼心理,每個人都想先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消費者和投資者都喪失了信心。四是金融,也就是資本市場。所有的危機都會傳導到資本市場去,美國股市的多次熔斷就是這種壓力的表現,這在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四個因素交匯,衝擊全球經濟。

總體來看,要想控制疫情,政府必須讓社會生活和經濟放緩,但與此同時就會影響到供需以及人們的信心,最後衝擊到金融市場。但如果恢復經濟活動,病毒又可能捲土重來。在雙線作戰中,如何在經濟和疫情之間找到平衡,是化解本次危機的關鍵所在。要在加強疫情管控的同時,儘量減少對經濟的長期影響,使經濟能夠儘快在疫情控制之後復甦。公眾擔心全球是否再次陷入大蕭條,是否會發生最糟糕的場景?斯賓塞和陳龍表示,前景並非如此悲觀。斯賓塞指出,“儘管早期防控工作失敗,本次疫情到今年年底也可能會告終,全球主要經濟體可以逐步復甦。”

當前最大的利好是中國在經歷新冠疫情的驚險考驗之後,已經換來了大逆轉,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逐步走上正軌,全國上下正在採取一系列政策舉措,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努力確保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同時,當經濟陷入停頓、人們被迫不能出門的時候,數字技術也開啟了“快進”模式,數字化在抗疫戰疫中發揮了越來越多的作用。

羅漢堂對話斯賓塞——控制疫情與防止經濟下滑雙線作戰


在全球化背景下,所有人不能做孤島。本次危機中最關鍵的是正確的領導力和各國之間互相協調的能力。一些全球頂尖智庫開始思考疫情的影響以及全球如何合作的問題,布魯斯金學會、胡佛研究所、以及中國全球開放型研究機構羅漢堂等。

病毒沒有國境,這並不是某一國的危機,而是每個人都面臨的問題,各國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儘快結束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成為未來世界的共同價值觀,“一帶一路”也將成為助推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強大引擎。

羅漢堂對話斯賓塞——控制疫情與防止經濟下滑雙線作戰


極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國際社會正在攜手應對風險挑戰,我們相信,最後的勝利必將屬於人類,屬於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