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轉眼到了三月,今年的春天還沒有徹底明媚起來,不過春天的鳥叫聲卻更加密集了。溫暖,下雨,霧不散,空氣裡都是水分。然後突然降溫,霧散開了,清冷。整個春天基本都是按照這個規律在反覆。


好不容易盼到一個好天氣,就只想在人少的地方閒蕩。曲曲折折,兜兜轉轉,走了很多路,無非就是曬太陽。有時也會碰到一對對手牽手散步的老人,在三月的陽光裡,牽成了一道風景。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很多很美的詩歌都在描寫春天,春天的陽光,春天的草木,春天的花朵。
每年春天,我都在花的現場問人,“這是什麼花?”“這是什麼花?”然後忘記,然後在下一年,接著問人,接著忘記。以至於很多年,我覺得我比那些知曉所有花兒名字的植物學家們,更是春天的親人。
我們都曾親眼目睹春天的美麗,也都曾親眼目睹春天的逝去,來來回回,會覺得人世很長。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電影《立春》裡有一句臺詞:“春天來的時候,總覺得會發生點什麼,但是到頭來,什麼都沒發生,然後就覺得自己錯過了點什麼。”
比如春天換季的時候,會拿出春裝,也會翻出很多舊物,這些舊物因為承載著記憶,想丟卻又總捨不得。於是堆積起來,滿滿的一箱又一箱,總覺得日後還會用上,但事實上,我們再也沒有碰過它。想來,只是收拾物品都難以做到“斷舍離”,又何況是一份感情呢?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我倒覺得春天,是一個特別適合來談論失戀的季節。在暖暖的陽光下跟自己來一場關於“斷舍離”的談判,接受失去,然後迎接嶄新的季節。
不錯,就在一個春日的午後,朋友們聚在一起喝茶,喝著喝著,話鋒一轉竟談起了失戀。失戀的痛不欲生,失戀的遺憾,失戀的感傷……所有深刻的記憶都與痛有關;就像一雙顏色款式都極美,自己又極其鍾愛的,卻又不合腳的鞋,放了許久,想起了再拿出來穿上,依然磨腳。也只能輕輕嘆息︰多麼漂亮的鞋子,只是……可惜了。就如許多年後想起某個愛過或錯過的人,只能輕輕嘆息︰多麼好的一個人,只是……可惜了。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有的人從此被囚禁在失去的痛楚,沉浸在往事甜蜜裡。等待思念徒刑服滿出獄,卻永遠揹負著回憶的案底。每個人都是回憶的現行犯,只是有的人被囚禁的長一點,有的人短一點;有的人冷靜以待、安然接受,有的人沉溺其中,不願自拔;有的人知難而退,有的人重蹈復輒……
我們就那樣在各自的回憶裡,澆灌各自那些或貧瘠或肥沃的時光。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後來我慢慢體會到了,忘記一個人的感覺,就是話到一半突然被打斷時的難過,就是不得不轉回身時空掉的一雙眼。


這首歌來自關淑怡《忘記他》,我喜歡聽關淑怡唱歌,她的聲音時不時地會呈現出一種全然消極、頹廢的黑暗面。沒有華美的歌詞,也沒有千迴百轉的隱喻,她只是簡單而又直接地吐露著種種強烈的愛恨,吟唱逐漸平息的不甘,以及浴火重生後那一點點微弱的意志。一邊毫無能力地抵抗回憶的來襲,一邊又冷笑說我過得比你好。一邊竭盡全力擺脫誰的陰影,一邊在時間的磨合下漸漸得到平息。她的聲音所帶出來的情感,是一個女人在沉溺與釋放中的拉扯,在成長與微笑後的神傷。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我人生中第一次獨自遠行,是在十九歲那年。坐在春天的教室突然覺得煩悶,於是悄悄溜出教室,回到宿舍拿了幾件外套、一個MP3、幾包餅乾、還有一本加繆的《異鄉人》,去了一個我一直想去的城市,見了一個我一直想見的人。
“一排排柏樹綿延到遠方貼近天邊的山丘,一望無際的紅土綠地,一間間分隔甚遠、躍然紙上的房屋⋯⋯這裡的夜晚該是像個憂鬱的休止符。白天,氾濫成災的日光,讓在熱浪中融化的風景顯得無情且令人沮喪。”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我現在都還記得我坐在搖搖晃晃的大巴車上,隨手翻開《異鄉人》,就讀到了書中的這段話。沒有人物,沒有情節,只是一段景色的描寫,卻在那一瞬間強而有力地擊中了我,理解到“勇敢”這兩個字另外的含義,也是從那時起,我就覺得每一次旅行都應該是一場冒險。
有些歌聽起來就是隱忍到極致的無力表白,對著虛無的人和事喊話,輕輕一喊,傻話也就不覺得傻了,讓人記住的反倒是那種隨波逐流心甘情願的溫柔和瀟灑。
別問我怕不怕一個人,愛多深就能走多遠……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這完全就只是一個女人的自問自答,關淑怡將這份灼燒自己的情感唱得抽絲剝繭,木入三分。
春天不言不語地給植物換了華麗的盛裝,正在舉行了一場日夜不停的盛大舞會,而在這樣的盛大之中來聽這首歌倒顯得特別有趣了。
今年的春天彷彿比往年要冷一些,到現在都還沒有脫下羽絨服。我想起那部叫做《春逝》的韓國電影。影片中李英愛扮演的恩素說:“我們去聽溪水緩緩流淌,去聽竹林被風吹拂,去聽山上一朵野花盛開的聲音。我們一起把它們裝進神秘的盒子裡,但是我們愛情的聲音,它可以捕捉嗎?”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李尚優是一個錄音師,他喜歡記錄大自然的聲音,母親去世後,他和父親以及患有老年痴呆的奶奶生活在一起。一次工作的機會尚優認識了剛剛離婚的電臺DJ韓恩素,他們在冬天相遇,在春天相愛,走遍各地去捕捉大自然的聲音,有竹林的沙沙聲,河水流淌的潺潺聲……
尚優心中充滿了柔情蜜意,他會因為想念她醉酒後乘車去遠在郊區的恩素家,他會偷偷錄下恩素在錄音時隨意的哼唱。只是春天漸漸離去,尚優依然熾烈的愛著恩素,但經歷過情變的恩素卻始終相信愛情像聲音一樣稍縱即逝,對尚優越來越冷淡。尚優怎麼也想不通,他想不通愛情怎麼會無聲無息地溜走?
只是春日已逝,這段感情,也隨著春天一併遠去了……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記得裡面的臺詞:“變了心的女人,就像走掉的巴士,永遠不會回頭了。”
一個很清新很細膩的愛情故事,又理所當然的無疾而終。一把年紀的人了在愛情裡面依然會受情緒擺佈,雖有點悲傷和遺憾,但是很美,導演把韓國電影的細膩入微,清新文藝,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時光易逝,愛情裡的相聚與別離,如同春日櫻花般的絢爛與短暫,卻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回憶。他們分手了,可誰又能說,他們就沒有過仰望幸福的美好時光呢?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也許有那麼一個人,曾狠狠地踐踏你的自尊,毫不留情地拋下你獨自留在原地。也許曾經許許多多個深夜裡,你徹夜無眠,輾轉反側,反覆思考為什麼會突然間就失去,猜想著你和他之間究竟到了怎樣的絕境。那些所有的不確定,不相信,都一點點將你撕裂,潰不成軍。
你聽著他喜歡的歌。只因為他喜歡,你就不斷地播放。你甚至無法分辯自己是因為聽著這首歌才想起他,還是因為他才想聽這歌。但最後,卻只有這首歌還在陪著你,這樣的單曲循環太過有趣,也太過心酸。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音樂是很美好的事,成全了你我的夢境,電影也是如此,折射出我們各自的情感。電影的最後一幕,尚優露出淡淡的微笑,靜靜地傾聽蘆葦搖擺的聲音,那一刻的他彷彿一切都釋懷了,有著恬靜安然的模樣。
有些感情縱然來得快去得也快,縱然消失的毫無理由,也無人欣賞,但它也是帶著歲月的溫度的,接受它,不必執著,在時間面前釋懷與安然,在每個黯淡的日子裡勇敢和堅持。

三月,適合談論失戀。

畢竟,我們都這樣給過彼此一些美好,不是嗎?
那些還沒放下的,時間會告訴我們的。
有一天時間也會告訴我們:你已經不再絕望地想念他了。
初夏的陽光,隨後,也就到了……
三月來了,希望你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