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與經濟基礎是愛情和婚姻的根基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而婚姻是否穩定或幸福,與夫妻兩人各自愛情觀息息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夫妻風雨同舟,夫唱婦隨,相依相偎到白頭。而有的夫妻則爭吵不斷,貌合神離,大難臨頭各自飛。究其原因,從個性上說,各有說辭。但從共性上看,主要原因是婚姻中的男女雙方愛情觀的不同,因而在共同生活中發生矛盾後互不相讓,最終因量變到質變而分手。

“三觀

愛情觀是指對待愛情的基本看法和態度,也是婚姻制度和倫理道德觀念在愛問題上的反映,更是理想、道德、義務、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愛情觀與一個人所受的敎育、家庭成長環境以及人生經歷感受不同而因人而異。愛情觀對男女初戀愛乃致婚姻的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三觀”和經濟基礎則是維護愛情與婚姻的根基。其理由如下。

一是,只有“三觀”一致,才能志同道合。

“三觀”是指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相愛的戀人也好,由愛情轉變為親情的夫妻關係也罷,在相處過程中,對事物的看法,觀點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都與“三觀”相關。如果“三觀”不合,很難達成共識,甚至沒有共同語言。往往出現南轅北轍之偏差。我曾遇到這樣一對夫妻,是我家的鄰居。他們家有存款50萬,在如何支配問題上雙方產生了分岐。男方主張掙錢是為了享受,想買一輛汽車,出行方便

可以族遊,享受生活快樂。而女方認為投資理財好,因為讓錢生錢,才有足夠的資金更好的提高生活品質。無奈之際,女方揹著男方投資理財後,頭一年投資回報率很高,可是過了兩年,音信皆無。後來得知女方投資理財的公司是以投資理財為名,行非法集資之實。就這樣全家多年的血汗錢白白打了水漂,繼而引發夫妻大戰,導致分道揚鑣。

“三觀

二是,沒有經濟基礎,愛情則是抽象概念。

愛情與婚姻不是脫離客觀生活條件而獨立存在的,也不是靠激情浪漫山盟海誓一鑄而就。其中經濟基礎是不可缺的。沒有經濟基礎的愛情是沒有尊嚴的。

記得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即“湯沒鹽不如水,人沒錢不如鬼”。

馬斯洛需要層次告訴我們,基本生活衣食住行的問題解決了,安全了,人才會考慮愛情的需要。

如今社會發展了,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已不僅僅是滿足於有衣穿有飯吃的單一層面上,而是嚮往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然而由於社會貧富差異太大,加之人們攀比虛榮心理的存在,有的女人嫌貧愛富,傍大款。有的未婚男青年因沒錢娶媳婦而單身。近幾年我國單身人數和離婚率逐年居高不下,雖然因素有多方面,但經濟基礎也是其中之一,這是不容置疑的。

“三觀

此外,體現在婚姻中成熟的愛情觀還應注重夫妻雙方的責任和擔當,平等和信任,互敬互愛,相惜相守,共同付出,努力經營,婚姻才能穩定,生活才能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