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日本就能造80萬噸的船,現在的日本能造航空母艦嗎?

育兒奶爸


沒錯,80萬噸油輪貨船日本幾十年前就能造了,“諾克·耐維斯”號油輪的滿載排水量高達82萬噸,這就是日本造船廠的傑作,到今天這艘世界最大的油輪都已經被報廢拆解了。日本造船業發達,能夠造82萬噸也是實力的一種象徵,但是這和能不能造航母沒有半毛錢關係!

雖然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不得不承認,日本是有造航母的能力的,難道現在日本服役的2艘“出雲”級不是航空母艦?記得去年底,低本好像將“出雲”級定義為了多功能護衛艦,其中一艘已經進船廠進行改裝,準備上F35B短垂起降飛機,變成真正意義的航母了!“出雲”級滿載排水量26000噸,而且船舷很高,為改裝而增大噸位留足了足夠的空間,而且這可不是兩棲攻擊艦,他的船體並不方,也沒有塢艙這個東西,這玩意是真正的輕型航母!

日本建造航母根本就不是難題,關鍵的問題是他的建造是否能夠得到老美得批准支持,這個問題一旦解決,日本軍國主義步伐就會快速的擴充,先打插邊球建造直通甲板的直升機航母偽裝一下,然後就建造了2艘“出雲”級,可以定義為直升機航母,也可以定義為輕型航母;日本下一步又得等美國的指令,一旦美國默認,發展有可能是2艘“出雲”級改進版,更有可能是2艘滿載4萬噸的中型航母!不要去懷疑的日本建造航母的能力,要知道出雲級從建造到交付也就4年時間,可沒有遇到任何技術難題而拖延精度,當然更不會出現缺點建造不下去的問題了!

要說航母的發展來說,早在二戰時期,日本就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甚至在那個戰列艦為王的時代,日本開創了6艘航母遠程偷襲珍珠港並取得巨大的成功。整個二戰日本共建造了23艘航母,其中比較出名的有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信儂號等,這些都是日本的主力航母,還有大量的大型民船改造的“鷹”系列航母,最終被擊沉19艘,重創後解體3艘,單是這些數字都足以說明日本積累了大量的航母建造技術。

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被懲罰,不能擁有進攻型武器,航母就是最典型的進攻型武器而被禁止!但是隨著東亞這些年局勢變化,美國軍事存在明顯有些力不從心,從而開始默許日本建造航母,日本也是打著插邊球,與護衛艦的名義不斷建造直通甲板航母,目前出雲級2艘會進行改裝後裝備大約10~12架F35B,這應該還算是半吊子航母吧!

但是一旦得到美國的進一步指示,日本一定會繼續建造下一級真正意義的航母,初步估計的方案可能會是出雲級基礎上改進,將噸位增加到32000噸左右;更可能是發展下一級的40000噸的中型航母。當然這些都需要得到美國這個幕後老闆的同意。

還有日本建造航母的能力可以說除了美國和中國外,應該就會是日本了,而且以日本建造“出雲”級只需要4年的工期來看,日本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絕不會是印度那種半吊子,也不會像英國那麼缺錢。技術積累雄厚,資金沒有問題,關鍵就是看美國主人的臉色,一旦這個主人點頭默許,重型航母相信對於日本來說也沒有問題。


狼煙火燎


“二戰時期日本能造航母 = 今天的日本能造航母”,

“上世紀70年代日本能建造80多萬噸排水量的超大型油輪 = 今天的日本能造航母”。

反正在某些人眼裡日本就是無所不能的,別說是航母了,就是高達、奧特曼日本東京灣下面也埋著一大堆,海自的實力永遠都是亞洲第一,遲早有一天會成為世界第一,日本發展是不用時間的,其他大國需要幾十年才能積累下來的底蘊,日本通常一個星期到一個月時間就能搞定,所以造航母對於日本來說有什麼難的?只要給日本一個星期,最多一個月的時間,美國“福特級”這樣的核動力航母日本也能造出來。

▲ULCC超級原油運輸船

上面那段話,被一些日吹看到他們應該能笑醒,畢竟說到他們心裡去了。言歸正傳,能造超大型商船,跟能不能造航母最多就有著半毛錢的關係(我就不說沒有任何關係了),也就是說日本能造ULCC(超級原油運輸船)並不代表日本就能造出10萬噸級的航母(我這裡先說明是10萬噸級的航母,不然有人又會拿“出雲”、“日向”來抬槓),因為世界上能造建造幾十萬噸排水量油輪的國家不少,韓國、挪威、瑞典這樣的國家都有能力建造幾十萬噸排水量的油輪,包括我們國家在內也一樣能造,比如由中船集團廣州南沙龍穴造船基地建造的排水量達到35萬噸的“新埔洋號”油輪,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我國建造的“新埔洋號”油輪

但是誰說能造油輪就代表著能造航母的?而且即使同樣是航母,那也有著不同的規格和建造難度在裡面,幾萬噸排水量的和10萬噸排水量的航母難度就不在一個等級,使用常規動力的跟使用核動力的航母之間同樣又有著不小的技術鴻溝,如果按照題目的邏輯,“能造建造超大型油輪 = 能建造航母”的話,那麼像挪威、瑞典這樣的小國也同樣能建造航母了?而我國在2002年就已經下水VLCC(排水量在20~30萬噸,不是ULCC),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早就能造核動力航母了?然而我們現在雖然已經可以建造6萬噸級的常規動力航母了,但是卻還沒有能力建造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

▲垂直起降的F-35B

至於日本,如果把“出雲”和“日向”算上的話,那你說日本能造航母也是可以的,只不過“出雲”和“日向”怎麼起降固定翼艦載機是個問題?畢竟沒有彈射器,還有甲板也需要重新改造,然後重要的是,日本連艦載機都沒有你跟我說航母?至於說用垂直起降的F-35B?開玩笑,什麼時候日本能買到手再說吧。總之,能造大型油輪並不代表著能造航母,至於所謂的“能造VLCC,就能造航空母艦”這種說法,額,能造VLCC甚至是ULCC,那隻說明你擁有這樣的大型船塢,並不意味著就能建造航母,航母使用的鋼材是油輪能比的麼?航母的發動機甩油輪十幾條街,這是油輪能比的麼?航母需要抗損、抗爆,在結構強度上是油輪能比的麼?因此,不要吹日本被“閹割”過的軍工了,海自的軍艦很多都是用美國技術的,就這還想著造航母?


哨兵ZH


能啊,當然可以,事實上能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一大堆。只要能起降一隊飛機就算航空母艦,無非就是飛機是螺旋槳的還是噴子式的/是30噸的四代機還是10噸的小飛機/能不能帶固定翼的預警機諸如此類的。

只要美國願意賣,把彈射器/阻攔系統/F35B/C型等等日本沒有的關鍵系統賣給他,理論上幾年攢出個航母不是問題,再花幾年訓練形成戰鬥力。

所以這命題沒什麼意思,因為日本建不建,建多大的,實際上由美國決定。出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國的075和美國的黃蜂級(圖二)都是正正經經的兩棲攻擊艦,肚大能容有塢倉。出雲(圖一)就是用一個小的多的船體通過外飄頂著不亞於以上兩個大傢伙的飛行甲板,沒有塢倉。這就是正正經經的航空母艦造型!但是他能成為航空母艦的最後一步蛻變,是美國賣給他F35B,不然就是個直升機母艦。

如果把航空母艦的標準提高到圖三或者圖四,那日本的確造不出來🤔(有人看出來圖三四有什麼區別麼)

隨便再說說句中國造航母的難度在哪裡。因為中國是被高技術封鎖的(自行搜索瓦森納協議)。技術輸入來源二毛子自己水平就不高,還沒成品,還遮遮掩掩,對於中國造航母沒幫助是不可能的,能幫多大咱也不知道也不敢問。中國基本上把航母需要的所有子系統要自己造一遍,當然難了。

但是就像小狐狸說的,有所得必有所失(那聲音我太愛了)。反過來一樣,再難我憋出來了,也就有了和你對抗的資本。






wuking


日本是一個島國,其造船工業十分發達,而且也十分注重海洋作戰力量的發展,在二戰時期,日本就已經擁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並且還列裝了一大批航空母艦戰鬥群。雖然在二戰結束以後,日本聯合艦隊被解散,作為戰敗國,日本也不得繼續發展進攻性力量。但實際上,對於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戰艦,日本還是很有想法的,而日本的造船工業也仍然不斷得到發展。

在1976年,日本住友重機械工業曾經建造過一艘大型油輪,這艘油輪的完工年份為1979年,其船體設計為雙層方案,可防止原油洩漏的風險。最初的時候,油輪被命名為“海上巨人”號,其排水量高達48萬噸級,而在之後,“海上巨人”號的船體進一步重建擴大,其總長度達到458.45米,滿載排水量超過80萬噸,因而成為世界最大船舶,船隻名稱後面也改為諾克·耐維斯號。

和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相比,諾克·耐維斯號的長度多了一百幾十米,排水量更是可達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8倍左右,而且值得關注的是,諾克·耐維斯號的自動化水平其實非常高,如此巨大一艘船,卻僅需要40人左右就能操作了。日本造船廠具備建造此類巨輪的能力,這也正是日本造航空母艦的主要籌碼之一。雖然造航母和造油輪不一樣,但是強大的造船工業必然是造航空母艦的前提。很明顯,日本在這一方面已經做足了準備。

在“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之前,日本實際上也已經發展了多個版本的直升機驅逐艦,這些艦型的排水量逐漸增加,2009年至2011年服役的“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1.7萬噸,緊接著日本就下水了兩艘“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該級艦滿載排水量達到2.6萬噸,相當於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以及意大利加富爾號航母的級別。

而在去年日本又通過了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以及對應的《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明確了要將“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更改為航空母艦的計劃。今年5月份,安倍晉三邀請美國總統特朗普登上“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加賀”號,這實際上是要試探美國的態度。特朗普果然登上“加賀”號,這被視為是默許日本發展航母。並且,特朗普還表示日本將增購F-35戰鬥機,預計日本F-35戰鬥機採購量可高達147架,其中就包含日後用於配備“出雲”級航空母艦的F-35B短距起降戰機。如果F-35B短距起降戰機出口給日本的話,則意味著美國還有意幫助日本發展航母這樣的進攻性力量。

既然日本已經明目張膽表示要造航空母艦,那麼就說明日本實際上已經做好了準備。“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使用的平通式甲板,就是為日後改裝做準備的。目前日本要做的是克服甲板強化等難題,但是對於日本這樣的技術強國而言,這些問題並非無法解決的難題。只要假以時日,日本就會邁出擁有航母的第一步。而在之後,日本可能將會正式開建新型航空母艦。在歷史上,日本曾經侵略過周邊國家,而且該國一直不肯正視歷史。所以日本一旦擁有航母,對周邊國家而言將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白虎堂


真要放開手腳不管,做為監守國家的美國,放任日本突破和平憲法限制,本來就是造船強國的日本,軟、硬件都不缺,有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有國際上最為先進的造船設備,可能造出噸位更大的航母,這是世人很普遍的認知。

能造2.7萬噸的“出雲”級,也能造出更大的,話說80萬噸的船也造過,雖說現在日本接到的訂單不比中韓,但造船噸位和層級比較高,僅就技術來說,沒有問題。

只是有些關鍵技術還操之在航母強國美國人那裡,日本航空實力亦不頂事,就是有船,沒有飛機也是枉然,所以日本打造航母,只有三分之一的技術,能力嚴重殘缺不全。

我們知道航母,是海上移動的科技城堡,總是最前緣科技的代表,因此,世上擁有航母的不少,真正能造大型航母的少而又少,英國前防務大臣曾說,只有三個國家,那便是中美英。日本不在其例,正因為還缺乏關鍵技術,勉強造出來也只能徒具軀殼。

試問彈射器,阻攔索,核動力,傳動系統,以及航母佈局等等,日本有嗎?

沒有可以從美國引進,或者去偷師,也許美國會拱手相送,也未可知呀,送與不送,此乃後話。F-35B就送了,還會不會送其它?大約只有天知道。

真要再造出10萬噸的航母,與美國海軍可就是一樣一樣的了。

為了一己之私,為了使日本為其看守亞太,自恃還蠻強大的美國,沒什麼不敢的。昨天用幾十年再次養大了一隻老虎,現在又要開籠放虎了呢。只是到頭來咬傷的不只別人,可能還有自己。


魂舞大漠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其實就是日本建造的鳳翔號,所以日本在航母建造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

這裡我們還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日本目前不是有沒有能力造航母的問題,而是有人允許不允許日本造航母的問題!我們知道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既然是戰敗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就受到了嚴重的約束,日本的軍事力量被規定只能作為防禦,而不能超過防禦的力量範圍,像航母這樣的極具進攻性的武器,是絕對不可能允許日本建造的!

雖然有約束,但是日本還是在不斷的試探,日本想要恢復航母國家的野心一直都沒有放棄!最直接的代表就是日本已經先後發展了兩款輕型準航母了,一款就是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其實就是直升機航母。還有一款就是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不過這一款就不是什麼直升機航母了,而是標標準準的輕型航母。雖然日本對外宣稱它的滿載排水量有兩萬七千噸,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日本是隱瞞了出雲級真實的排水量,實際可能超過了30000噸排水量。

因為同樣是兩萬七千噸的排水量,意大利的加富爾號就是一艘標準的航母,能夠搭載垂直短距型的起降戰鬥機,比如海鷂式戰鬥機或者F35B型戰鬥機。並且出雲級直升機航母的長度和寬度都要比加富爾號要長要寬,說它只是直升機驅逐艦,恐怕沒人相信!

就在今年八月份,日本也正式的掀開了出雲級的遮擋布,正式的對外宣稱日本將要從美國進口F35B垂直短距型的艦載機,用於裝備出雲級,這樣的動作也已經證明了出雲級未來就是實打實的航母了!

所以日本是絕對有能力建造航母的,日本的造船業是非常發達的,軍用造船的能力也是非常強。除了前面說的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和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日本的軍用戰艦建造能力也是非常厲害,比如先後建造了金剛級和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這種軍艦全世界也沒有幾個國家有能力建造!

日本的工業實力大家都是知道的,也有種說法就是日本能夠在數個星期之內就能研製出來原子彈。這樣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是也是對日本實力的認可!要不是受到了嚴重的約束,日本的軍事實力目前肯定可以排到世界前五,亞洲第二的位置!

美國現在允許日本擁有像出雲級這樣的準航母,完全也是為了讓日本分擔美國自己的壓力,因為東亞地區的軍事力量整體上升了,美國受到的威脅和挑戰越來越嚴重了,適當的放寬日本的軍事力量的發展限制,也是一種策略!

綜合來看,日本未來也極有可能建造真正的航母,日本的出雲級準航母,也只是一種簡單的試水而已!


資訊所長


據有關統計,從第1艘鳳翔號航母起算,至二戰結束日本共裝備了25艘航空母艦。其中專門設計建造的為10艘,改裝的15艘,雖然總數上遠遠不及美國的147艘和英國的96艘,但依然是一股十分強大的力量。


正因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強大,給很多人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迄今仍有很多人相信,只要日本願意,建造航母是分分鐘的事情。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顯然不是。

以現在的眼光看,所謂的二戰航母,技術水平是十分低下的。以鳳翔號為例,作為世界上第1艘真正的航空母艦,其於1922年12月正式服役。從設計上看,鳳翔號採用了全通飛行甲板,島式上層建築,整體頗具現代航母雛形。
二戰時期日本鳳翔號航母

但可惜的是,它畢竟不是現代航母,跟現代航母相比,其造型非常簡陋,等於是貨輪上加了一層飛行甲板的感覺,航海性能不佳,根本無法進行遠洋航行,更別提發揮海戰核心的作用。正因為如此,鳳翔號被早早拋棄,故而能夠遺存戰後。

因此,根據二戰時期日本建造使用航母的經驗,來認定日本具備建造現代航母的能力,是相當不科學的,這種觀點的堅定擁護者,要麼無知,要麼純屬自欺欺人。

建造一艘現代化航母,需要龐大的工業鏈支撐,而日本向來就不是一個具備完整工業鏈的國家。雖然日本在電子、材料、汽車等個別領域技術儲備雄厚,擁有世界一流的水平,但在大型艦用燃氣輪機、艦載戰鬥機等關鍵領域,長期需要仰賴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供應。以出雲級直升機航母為例,其裝備的LM-2500艦用燃氣輪機、密集陣近防系統、SH-60k反潛直升機、f35b垂直起降戰機等都來自美國。沒有這些裝備,即使日本造出了殼體,也跑不出海。


F-35b戰機和出雲號航母示意圖

所以,那些吹噓日本造航母能力的人可以停矣,本子的軍工生產研發能力是不錯,但要說荒廢了幾十年的航母設計建造能力,一夕之間就能夠重新獲得,那也太小看現代航母的技術含量了。


兵者詭道也


日本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本國的造船業可以說是很厲害了。80萬噸的大船造起來並沒有那麼困難,那麼日本現在具有造航空母艦的實力嗎?其實日本對於航母的建造目前來看難度並不小,例如沒有彈射技術,以及航母使用的高精尖武器的安裝技術,而且沒有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意識。

日本對於航母的關注程度並不低,在航母的概念提出來之後,日本就非常重視航母的發展。特別是在二戰初期的時候,日本航母的發展水平甚至都超過了美國,不過在二戰結束後,日本就被限制製造航母了。就目前日本的實力來說想要製造出現代化的航母已經缺少經驗了,特別是日本目前並沒有掌握彈射技術。如果日本建造航母后選擇滑行的話,估計作戰能力會大打折扣。

日本現在正在製造的出雲級,整體的噸位將會達到2萬多噸,這個噸位已經超過了輕型航母的噸位了,雖然說出雲級無論是外形上還是功能上看起來都已經具有航母的特徵了。不過它採用的是以直升機作為作戰時候的主要武器,也就是說日本目前並沒有可以垂直起降的戰鬥機,所以說出雲級目前顯得很雞肋。

另外對於真正的作戰系統來說,不僅僅是戰鬥機的問題。航母上所要搭載的還有攻擊機、預警機、電子偵察機,還有護衛艦、驅逐艦等等作戰系統。當然作戰時候的偵察系統也是非常關鍵,一旦偵查系統缺失,在作戰初期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局面。所以說日本正在努力的將所有的關鍵技術都搞到手,並且拼湊到一艘航母上。這些關鍵技術基本都掌握在美國手裡,估計美國是不會願意都交給日本的。

還有就是在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上,一方面是要投入大量的彩禮和物力,另一方面是這些飛行員至少要培訓5年左右,才可以組成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飛行員,日本並沒有在這方面進行準備。

所以說就目前來看,日本對於建造航母的很多關鍵技術並沒有真正的掌握,想要建造一艘真正屬於自己的航母確實是很困難的。


諸葛小徹


一直以來,不少網友對於日本的軍工水平總是過分誇大,比如什麼“日本可以一個月研製出核武器”、“日本可以輕鬆建造出大型航母”了,雖然現在日本的科技水平確實很不錯,二戰時期日本也建造了20多艘航母,早在1976年就建造出了82萬噸的ULCC(超級原油運輸船),但實際情況是如今的日本並不能自主建造一艘現代大型航母!

▲日本“鳳翔號”和大型航母設想

要想自主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動力系統是一大難題,不管是常規動力方式還是小型大功率核反應堆方式,如今的日本在都沒有拿得出手的動力系統,而且在短時間內無法突破!

以“出雲級”直升機航母為例,滿載2.7萬噸已經很像現代航母了,但是該艦許多武器設備都是來自美國,如“密集陣”近防系統和“海拉姆”導彈以及SH-60K反潛直升機等,而其中最為核心的動力裝置也是從美國購買的,4臺LM-2500艦用燃氣輪機,總功率約合99兆瓦(約合13.5萬馬力),使得“出雲級”直升機航母航速可以達到30節!

那或許有人會說燃氣輪機的技術達不到要求,那其他動力方式也能推動航母啊,82萬噸的ULCC(超級原油運輸船)都能推動,還推動不了一艘幾萬噸的航母?其實,還真推動不了,因為日本這艘82萬噸的巨型油輪的動力總功率還沒達到10萬馬力,還沒有2.7萬噸的“出雲級”動力強勁,所以其最大航速還沒超過16節!而對於一艘航母來說航速達到不25節(其實應該說30節)以上就會對其戰鬥力有很大的影響!

4臺LM-2500艦用燃氣輪機輸出13.5萬馬力的動力對於2.7萬噸的“出雲級”直升機航母來說有不小的盈餘,這也是日本要將該艦改成真正意義航母的原因之一,按照日本的設想改造完成之後“出雲級”滿載排水量將達到5萬噸,航速還能達到25節,搭載F-35B艦載機成為真正的航母!

不過,這樣一來,5萬噸的“出雲級”航母除了殼子是日本的技術外(FCS-3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也是),核心的動力裝置(LM-2500燃氣輪機)和武器系統(F-35B戰機、“魚鷹”直升機、防空導彈等)都是來自美國,就算再建造新的航母,情況也會與之相近,又算什麼自主建造的大型航母呢?


天下布武


不開頭了,粗暴一點直接進入正題,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下圖為“企業”號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對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並且受到限制應該是沒有意義,《和平憲法》和《日美安保條約》是目前鎖住日本的主要法律依據。所以美國其實對日本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高度監管,比如日本的核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西屋,也是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掌控,而反應堆也全部是沒有鈈-239生產能力的輕水堆。下圖為簽署《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為什麼反潛能力那麼強?反導防空能力那麼強?其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七艦隊反潛大隊”的綽號不是空穴來風,1951年《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簽署後其實就已經將日本自衛隊“吞入”到美軍的作戰體系當中,完全喪失了自主權。反潛方面就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防範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突入太平洋對美國亞太甚至整個亞洲區域實施核打擊,所以自衛隊成了美國的“出頭鳥”,被美國培養成了全球第二大反潛力量。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水下威脅並沒有消失,俄羅斯的核潛艇依舊處於“無解”的狀態,中國的水下核力量也不斷加強,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反潛方面一直沒有鬆懈,配合美國第七艦隊組成全世界最大的飯錢團隊,給美國海軍當“炮灰”。

而反導方面也是一樣,冷戰結束後東亞地區的空中力量日益增強,三代機源源不斷加入中國空軍、中、俄、朝的彈道導彈力量不斷加強,核投送能力直接威脅美國亞洲基地甚至是美國本土。在美國的絕對優勢逐步被削弱的前提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接收美國“宙斯盾”系統研發了“金剛”級、“愛宕”級和“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裝備美國SM-3反導導彈的國家,可以在中、朝彈道導彈發射初段和中段實施攔截,儘可能保障美國本土和其他基地的安全。但日本的“宙斯盾”艦並不是可以無限制發展,日本自衛隊目前只允許擁有8艘。

所以我們認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下的一切動作都是基於美國的需求,包括此次美國對日本發展輕型航空母艦的“沉默”也是針對中國在東亞地區的海上力量急速崛起,短短7年內擁有2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重型航空母母艦以及超過30艘“盾”艦。這樣,在美國經濟實力不允許的前提下,第七艦隊在不能增加航空母艦的情況下只能讓日本發展海上航空力量,讓日本海上自衛隊作為海上衝突的前導力量,利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把日本作為的美軍作戰體系中的“出頭鳥”。但反過來說,因為美國只是將日本自衛隊作為自己作戰體系中的前導和補充,所以美國是絕對不允許日本擁有超越自己的地區實力,所以短時間內美國並不會允許日本發展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還只是侷限於載機量不到20架的輕型航空母艦。

至於美國知不知道日本搞航母,其實美國人心裡清楚地很。日本現役的“出雲”級輕型航空母艦的“密集陣”近防系統、“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SH-60K反潛直升機、MCH-101掃雷直升機、F-35B戰鬥機都是美國原裝進口的,而LM-2500燃氣輪機也是美國授權才能製造的。其他所謂日本“自行研發”的OPS-50有源相控陣雷達、OPS-28平面搜索雷達、OQQ-23艦首主/被動聲納等等也是依賴美國核心。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當日本向美國提交“採購申請”的那一刻,美國就已經知道日本要幹什麼了。一般來說大型軍艦從立項到服役不會低於10年的時間,所以美國有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機會知道日本的心思,至於最後批准那就是美國真的需要日本發展海上航空力量。下圖為海上自衛隊SH-60K直升機


上面三個問題我覺得對於民船軍艦、日本海上軍事發展以及現代航空母艦的問題就解釋的很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