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本 文 約 8731 字


閱 讀 需 要

2 2min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公元前642年,楚國的大殿上一場重要的外交會見正在進行。這是鄭國君主鄭文公前來朝見楚成王,對楚國表示臣服。渴望被中原國家承認的楚成王心花怒放。為了表現自己的慷慨,他決定贈與友邦鄭國一千金銅。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會見結束,鄭文公離開楚宮。然而楚成王突然為自己的這個決定後悔了。他派使者攔住了鄭文公返程的隊伍,與鄭文公鄭重約定,這批銅錠只能用來鑄禮器,而不能用來鑄兵器。


這是《左傳》中記載的一個有趣的外交事件。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楚成王不顧外交禮儀,在贈與鄭文公青銅之後,厚著臉皮追加條件呢?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在先秦時代,銅不僅僅是一種金屬,更是決定一個國家命運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俘金”二字,便是最好的例證。“俘”就是俘獲,俘獲的意思。“金”就是指銅。在先秦的時候,這個“金”一般都是用來指銅的。


大家知道,對於中國夏商周三代的王朝來說,這個青銅,“銅”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因為青銅器是那個時期最重要的國家的重器。無論是鑄造青銅的禮器、樂器、還是兵器,都需要銅礦的資源。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一個國家是不是能擁有豐富的青銅礦產資源,那麼決定了這個國家是不是有資格有能力去祭祀上天,祭祀祖先。取得了通天地的資格。另外一個方面是不是有能力去南征北戰,拓展疆土。


從古到今,銅一直都是人類歷史上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在沒有發明冶鐵技術以前,銅是人類掌握的第一種金屬。在先秦人眼中,這種閃著神奇光芒的金屬,如同石頭一樣堅硬,卻可以在人類的支配下,被塑造成各種形狀。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銅大大提高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在上古時代,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是宗教祭祀和戰爭。在這兩件事中,青銅都必不可少。


正是因為擔心鄭國將獲贈的青銅用於鑄造兵器,楚成王才會如此不顧外交禮儀,在贈與鄭文公青銅器之後追加條件。要求這批銅錠只能用來鑄禮器,而不能用來鑄兵器。


銅的資源太重要了,楚王當時賞給他銅是給他一個很大的恩賜。但是這個戰略資源無論到誰手裡,它都是一把雙刃劍。他既可以說他感恩你。但是他也可以利用這些銅來製造兵器。能夠製造什麼其他東西來打你。


在今天湖北大冶附近,有一座長約兩公里的丘陵,叫做銅綠山。在這座山上,漫山遍野長著這樣一種不起眼的小花,銅草花。這種花說不上多麼漂亮,但是在古代找礦人的眼裡,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因為它生長在哪裡就證明那片土地下,有珍貴的銅礦資源。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銅草花)


我們說銅草花它也又稱之為海州香薷,它一般生長在銅分子比較密集的這樣的地方。有經驗的礦工都知道,上面這個銅草花密集的地方,生長比較茂盛的地方,下面一定有銅礦。


作為一種喜銅植物,銅草花一般生長在銅離子豐富的地方。人們就是通過這漫山遍野的銅草花,發現了這座商周時期最重要的銅礦山。大冶這個地名也就是因為冶煉而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湖北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在開採銅綠山銅礦時,經常會挖到一些古老的巷道。在巷道深處一把巨大的青銅斧頭,引起了考古人員的重視。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一個驚人的場景漸漸浮現在人們面前。這是一座春秋時代的古礦井遺址,一共有36個豎井。最大采礦深度已經達到64米,深入潛水位以下8到10米。


春秋時期,銅綠山已經形成科學完整的採礦系統。通風、排水、礦石提升等,都有明確的分工。通過今天遺留的這些縱橫交錯的巷道,我們仍然可以想象在商周時期,成百上千人在這裡,指揮有序,分工合作,號子震天的勞動場面。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在這裡,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古代煉爐的遺蹟。通過遺留在這裡的40萬噸鍊銅爐渣,專家推算古代這裡累計產銅大約在12萬噸左右。這在先秦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春秋時代一把青銅戈重量在半公斤左右。也就是說這裡所產的銅可以製造2.4億件銅戈。


青銅劍一般重達兩公斤。12萬噸銅可以製造的青銅劍,多達六千萬把。一枚青銅箭頭重30克左右。如果以此計算,那麼這裡所產的銅,可以製造40億枚箭頭。很顯然這是一座能決定一個大國命運的礦山。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礦山,幾百年以來一直是楚人夢寐以求的財富。周王朝同樣十分清楚這座礦山的戰略地位。因此在漢水流域分封了一系列王室成員,他們被稱為“漢陽諸姬”。所謂的“漢陽諸姬”他們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守護這種金錫之路。就是青銅和錫的運輸。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我們知道南方最生產青銅的地方是大冶銅綠山,以至包括江西德安。那麼這裡的銅首先要經過長江,從長江然後又轉入漢江,從漢江走隨棗走廊,才到南陽盆地。然後到達周天子所在地。


這一條“漢陽諸姬”(守護的道路),是保障青銅安全運輸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通道。所以他們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隋國是“漢陽諸姬”中最主要的一個諸侯國,它歷史悠久、血統高貴、位置險要,為周王室守護著銅資源豐富的銅綠山。多年來,楚國南下的一個主要動力就是征服隋國,控制銅綠山。直到楚武王時代,楚人才看到了奪得銅綠山的曙光。


公元前740年,楚國內部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楚君蚡冒的弟弟熊通秘密策劃了一場宮廷謀殺。雖然被稱為蠻夷一直使楚國很不滿意。但是不得不說,在楚國的上層社會中的確存在著強烈的蠻夷習氣,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弒君傳統。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熊通殺死了自己的侄子成為了楚國的首領。37年之後,他自稱楚武王。從西周開始中國政治權利的傳遞,就一直遵循著一個明確的原則,“立嫡為長”。也就是說選擇繼承人時,不必考慮他的品質、才能、年齡,而僅僅考察其出生順序即可。


就是這種體系往往是一種先天就給你定好了的,所以它不容易引起爭議。它辦起來很順暢,但是往往真是因為它很順暢,它沒有爭議,所以它沒有生命力。


久而久之這個人哪怕是弱智,哪怕是非常平庸,他也能在這個位置上做統治者。那你可想而知,在這種平庸人的統治下,這個國家的前途會是怎麼樣一種現象。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只有楚國敢於破壞這種規則。在楚國前期歷史上,叔叔從侄子,或者弟弟從哥哥手中奪取王位極為頻繁。混合了蠻族和中原血液的楚王家族的男人們像餓狼渴望鮮肉一樣,對王位垂涎三尺。弒君之舉雖然殘酷無情,卻保證了登上楚國王位的都是進取心極強生命力極為雄健之人。


《左傳》記載,楚國的大事,往往是在少年君主手中完成的。在楚國的歷史上,弒君篡位者,大抵有所作為,有所建樹。而且都出現在楚國力量的上升時期。楚武王熊通就是這樣的人。篡位者的罪惡感壓迫著他必須有所作為。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踏步守中原規矩,一即位就要周王朝晉升自己的爵位。熊通被拒絕後大怒,他說你既然始終認為我是低人一等的蠻夷,我乾脆與你平起平坐。當即熊通自立為王。


他們是在蠻夷,等於是在那樣一個生態環境裡面,對王位的那種野心是一種赤裸裸的。然後他們沒有中國(中原國家)的這種王位繼承這種禮制約束。在這種心態下,中國的很多這種禮制,這種規章制度,對他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熊通的這種叛逆之舉其實是一種強烈的自尊心和進取精神。從侄子手中奪取了王位後,楚武王熊通就開始了野心勃勃的擴張。楚武王繼位不足三年,就揮師討伐江漢平原的西部。權國便成為了他到手的第一塊肥肉。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這個大膽的篡位者,在政治上表現出極強的創新精神。熊通滅權後,他沒有像其他諸侯那樣把權國分封給臣下。而是改權為縣,設置了縣尹加以管理。這是春秋時期最早設縣的行政體制改革,被史學家稱為是“春秋第一縣”。


(縣的長官)當時叫縣尹。縣所謂縣,就是懸掛的意思。這個懸掛意思就是它懸在中央手中。而不是說所有的權力是歸諸侯所有。縣的出現,在中國政治史上意義非凡。


周天子在王朝建立之初,將天下分為眾多諸侯國,諸侯國國君在國內又分封卿大夫等,讓他們世襲土地。時間一長,這些卿大夫和諸侯一樣,權勢越來越穩固,與中央的關係也越來越遠。很多老牌國家因此被逐漸分裂。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縣,他由國君直接掌控,國君直接任命縣令。第二縣公不可以世襲。第三縣公的財政不可以留為自己所用,要上繳國庫。它不能夠允許有大規模的軍隊存在。軍隊只能從屬於國家。


這樣子國王對於地方的控制權就大大加強了。所以說楚國能擺脫這樣一個分封制的負面對他們的束縛,所開創的以縣來治理的這樣一個先例。


這樣和中原相比的話,他們反而是走在前面。在春秋戰國的第一波效率化改革中,楚國佔了先機,這就是所謂的後發優勢。擺脫了古老王國的陳規陋習,新興的國家可以在吸收他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因此常常能後來者居上。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正因為被人視為蠻夷,所以楚國才要發憤圖強,在中原國家面前證明自己。同樣正是因為被人視為篡位者,楚武王必須有所作為。就在楚武王登上王位不久,他看出了中原與往常不一樣的形勢。


此時一股“弒君潮”正在中原興起。周王朝已經失去了以往那樣的控制力,天下綱紀混亂,各國以下犯上只是層層出不窮。


楚武王17年,晉國的曲沃莊伯殺掉了君主晉孝候。兩年後,鄭國君主鄭伯的弟弟起兵造反。四年後,衛國臣子殺掉了君主衛桓公。


楚武王29年,魯國人也殺掉了君主魯隱公。兩年後,宋國的太宰華督殺掉了君主宋殤公。


混亂的局勢讓熊通看到了崛起的希望。中原國家自相殘殺,顧不上防範這個南方的小國。楚國正好可以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實現多年來對外擴張的夢想。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地小國,成長為一個大國。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不過楚武王很清楚,要實現這個大國夢,他首先必須擁有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銅”。那麼隨國就是他要征服的第一個目標。你無論是就是銅綠山的“銅”。還是再南,銅綠山之南獲得的銅,你要想向北運輸,必須經過隨國。他就是“漢陽諸姬”裡面的第一大國。


所以楚國想,如果要想控制“漢陽諸姬,”要想從周天子手上,把這一條金錫之道把它奪過來,必須要滅掉這個隨國。雖然對銅綠山垂涎了幾個世代,但是楚國遲遲沒有動手。只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熊通,敢把隨國列入他征服名單的第一位。


在這個頗具實力的古老國家面前,熊通不是沒有過猶豫。但是他只猶豫了一瞬,他無法抑制心中強烈的衝動。楚國上下對銅的渴望,自己不凡的個人能力,以及楚國軍人的勇敢善戰,讓熊通心中積蓄起強大的底氣。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這是湖北孝感博物館收藏的一枚銅鏡。上面印刻著這樣的圖案,兩個武士頭戴盔甲,各持劍盾,正與雙豹緊張搏鬥。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紋飾,武士和猛獸是最常見的主題之一。巨獸的獠牙利齒面前,這些鎮定自若的武士,眼神中流露的興奮,生動的體現出了楚人的尚武精神。


從遷徙到長江流域開始,楚國人就一直在戰鬥中生存。楚國周邊的各個少數民族,一個個都勇敢善戰。幾百年來,楚人從來沒有放下過武器。在與這些桀驁不馴的野蠻人的周旋中,楚國人血液裡的勇敢指數不斷上升。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隨著楚國站穩了根基,勢力的拓展。他的拓展,從剛開始的一種不自覺被迫的,訓練成這麼一種尚武精神。到後來的養成一種尚武的自覺。


這種自覺的是什麼呢?他有一種使命感,他不但要守住自己已經站穩的這麼一個根基,他還要開疆拓土,問鼎中原。與中原諸國乃至周王朝分庭抗禮。在這方面,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武備,他自己難以服眾,難以站穩腳跟。


在戰場上迅速崛起的大國,大多數是邊緣型國家。這也是春秋列國競爭中的一個規律性現象。例如秦國地處西北,在與遊牧民族曠日持久的競爭中,培養起了虎狼之性。


齊國地處東海之濱,在與東夷的長期鬥爭中,保持了不懈的鬥志。而晉國與北狄和山戎做了幾百年的鄰居,從他們身上薰染到了,中原文化所缺少的強悍和暴烈。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不過在這幾個大國中,楚人的尚武精神是最為突出的。楚王他文獻上有一句話,楚王“三年不出兵,死不從禮”。這是文獻對楚王的要求。如果說在你任王之內,有三年你沒有打仗的話,死了之後你的屍體就進不了宗廟。


春秋時期,大概有十六個王,十六個王實際就有十三個王領兵出征過。那三個沒有領兵出征的,要麼是早夭,要麼就是身體不行。還有一些楚王戰死在戰場上。文王死在討伐黃國的途中,直接死在戰場上。這在其他的國家是比較少見的。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率領大軍,踏上討伐隨國的征途。伐隨國的難度前所未有。隨軍精良的武器,是他們最大的戰鬥力。雖然楚人的尚武精神超過隨人,同時楚國軍隊在人數上,佔有了壓倒性的優勢。但第一次攻隨戰爭並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張正明先生在《楚史》中說“武王幾度伐隨,始終沒有把隨真正打敗,根本的原因呢是兵器不如對方”。那個時候誰的銅錫多,誰的鑄造技術高,誰的兵器就好。


楚國在這兩個方面都不如隨國。這個事更證明了如果要崛起成為一個大國,就必須首先邁過隋國這道坎。


距首次伐隨16年後,年已70歲鬚髮花白的楚武王,再一次踏上征途。他發誓要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個關係楚國前途的重任。他突然感覺到心臟一陣不適。事實上,就在這次出征前舉行祭祀儀式一次次起跪時,楚武王已經無奈地感覺到不祥的徵兆。


用我們現在話說,可能楚武王他有心臟病。那麼這個心跳厲害就是心臟病要發的這種預兆。憑楚武王的精明,他不會不知道這個常識。(王妃)鄧曼已經看出來了。但是楚武王執意要自己親征,就是說我不降服隨國死不瞑目。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楚武王與夫人鄧曼)


楚武王對王妃坦誠了自己的憂慮。楚國女人身上有著非同尋常的堅毅和勇敢。面對楚武王的擔憂,王妃鄧曼說出了楚國史上一段著名的話。她說“我也有一種預感,大王的福壽這次可能是要到頭了。不過您放心的出發吧,即使您捐軀在途中,楚國終將會迎來勝利的”。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率領大軍第三次踏上了征伐隨國的路途。從熊繹的隱忍馴順到熊通的大逆不道,自立為王,楚國已經脫胎換骨。楚國這個覺醒的巨人北上的步伐將震得中原大地不斷的顫抖。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鄧曼的預言不幸變成了現實。征途上楚武王不時感覺“心蕩”。日益嚴重的病情,沒有讓他放緩前進的步伐。行走到漢水東岸時,楚武王心臟病突發,命運就是如此令人難以捉摸。


楚武王奮鬥一生就是為了征服隋國。到了即將完成平生大願的最後一刻,楚武王卻在一棵樠木之下,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按照武王的遺囑,楚軍將帥嚴密封鎖國君去世的消息,率領大軍直撲隨都。楚人的性格是愈挫愈勇。前兩次伐隨都是鎩羽而歸,這次國王又出師未捷身先死,楚軍上下一片悲憤。


在必勝的信念之下,數萬楚國大軍直撲隨都。楚軍前所未有的氣勢,讓隨國人膽戰心驚。在首戰失利後,迫於楚軍的壓力,隨國不得不臣服楚國。楚軍終於用一場勝利,告慰了為國捐軀的武王。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這是一次奇怪的凱旋儀式,得勝的軍隊上下一片縞素。軍人臉上毫無笑容。楚武王的靈魂,率領著他的軍隊凱旋迴都。楚國百姓和王妃鄧曼一起,向這位偉大的君主致以最後的敬意。


楚國人永遠懷念這位傳奇的君王。他為楚國留下了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留下了一片廣闊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尤其重要的是,這次對隨國的征服,意味著當時天下最重要的一座銅礦山,納入了楚國的勢力範圍。


楚國的大國夢獲得了強有力的物質支柱。楚國幾代人的夢想終於在這一代雄主手中完成了。


第三次伐隨真正勝利,就是楚王他充分總結了,那些原來伐隨失敗的一些教訓。那失敗教訓一個是什麼呢?就是兵器不如人,器不如人,不是技不如人。所以他們改進兵器。


春秋時期,中原諸國的主要戰鬥形式是車戰。在楚武王以前,楚人還和南方的少數民族一樣,全靠步兵作戰。正是前兩次伐隨失利,使楚武王明確的意識到,武器技術對於國力發展的重要性。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曾出土兩件帶矛的車軎。一般的車軎都是青銅圓筒,僅僅只是用來固定車輪。而曾侯乙墓出土的車軎,卻是鋒利有刃的矛狀。它們安裝在車廂兩端,在作戰時對敵軍的步兵和戰車均能構成較大的威脅。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春秋時代的戰車以木質為主。而河南淮陽馬鞍冢楚墓中出土的戰車,卻與眾不同。他的車廂欄杆外面鑲有八十塊銅甲板,銅甲板剛好能佈滿該戰車的左右兩側。可以說這是一輛名副其實的古代裝甲車。


在戰國時期有大量用的是弩機。這個弩機第一射程遠。第二力量,發力很強大,穿透力很強。


如果你對方打過來了,這個貴族站在車子裡頭,或者其他戰士屈著在車裡頭,一下子射穿了,就把他傷著了。你有個銅片,他至少傷不著。這就等於人穿著鎧甲一樣。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第三次伐隨過程中,楚國軍事裝備和作戰方式,發生了重大改進。楚國建立了第一支戰車部隊,車兵首次裝備了戈矛合體的戟。為了適應車兵作戰,楚武王還專門建立了,一支負責平整道路,架設橋樑的工兵部隊。


正是楚軍在隨都郊外迅速架起的浮橋,讓隨國人最終選擇了投降。從那以後,楚國的戰車技術就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

在征服了隨國擁有了銅綠山之後,楚武王的兒子楚文王繼續擴張戰略。將楚國的戰略重心放到了開闊的江漢平原。他的孫子楚成王,南撫揚越、北收弦黃、東征徐夷,控制了大別山南北的通道。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周王室攝於楚國的兵威,正式承認了楚國對江漢平原一帶的銅治權力。這一承認意義非同尋常,因為這等於承認長江中游的數座大銅礦,成為楚國的囊中之物。


正是因為楚國得天獨厚的擁有了那個時代最多的銅礦資源,正是青銅的力量,推動楚國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成長為一個席捲江漢,問鼎中原的強國。



楚國將方圓的鄰里的這些小國,逐一給殲滅,形成了被周王朝不得不認可的地位。


這一個大國的地位,就是因為在它的境內,擁有豐富的這個青銅礦產資源,給它提供了一個豐富的,用於鑄造這個青銅禮器和青銅兵器的一個礦產來源。


同時也給他提供了一個和北方諸國以及中原王朝進行貿易的,取得一個經濟實力的這麼一個非常重要的精力來源。有了銅礦資源,就意味著楚國可以製造最多的武器。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而征服了青銅冶煉特別發達的隨國,就意味著楚國可以學習到當時天下最先進的武器製造技術。自立國以來,楚國一直以胸襟廣闊善於學習聞名,把各種不同的文化資源融合成一爐,向來是他的強項,也是他不斷髮展的動力。


在這片平靜的丹江水庫水面下,淹沒著一座古老的楚國都城。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在這座都城附近的大量的楚墓中,發現了數量眾多的兵器。這些在地下沉睡了幾千年的武器,向人們提示了楚國崛起的秘密。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同樣,湖北江陵發掘的楚國墓葬,出土了數量驚人的青銅劍。雨台山(楚墓)是五百五十五座。它大概出的劍是有兩百多座。


咱說小一點的墓地,太暉觀(楚墓),它十座墓葬裡面居然就出了六座。那還有拍馬山(楚墓)它有五十座墓葬裡面也出了二十多座。所以這個出銅劍的比例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也就是說,基本上是每一個男人都配上一把銅劍。這就證明它(楚國)就是一個非常尚武的民族。而在中原地區就不一樣了,中州路(東周墓)它兩百多座,只出了二十多件(銅劍)。


那麼二里崗,就說他是兩百多座,只出了兩件(銅劍)。這個比例相差太大了。這就證明這個楚人這個尚武,就是彪悍的風格。就是尚武的精神是時時刻刻存在。這個在墓葬裡面具體的體現。


楚墓中出土的最負盛名的青銅劍,並非楚國所產。而是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吳越原本是歷史悠久的“寶劍之鄉”。他們製造的寶劍天下聞名。楚國人多年來一直殫精竭慮,向吳越人學習鑄劍技術。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鑄劍,越國賴以名動天下的絕技,在楚國工匠的手上推陳出新。特別是吳越相繼被滅之後,原來為越王鑄劍的名師“干將”“莫邪”,轉而成為了楚國的鑄劍大師。楚國全面吸收了吳越的技術精華,鑄劍工藝後來居上,一度達到了當時最高水平。


可以說,各國武士皆推崇楚劍。一劍在手,翩若游龍,飛若驚鴻。後人更是以“吳鉤明似月,楚劍利如霜”這樣的詩句來描述楚劍的鋒利。


楚國這個兵器慘如蜂蠆,就是殺敵人的時候那個兇殘的就像那個蜜蜂蜇人,像蠍子尾巴蜇人那麼厲害。就是說殺人的話很鋒利。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楚國人的學習創新能力,還突出表現在對兵器的改造上。這把來自江陵楚墓的雙矢並射連弩,被認為是半自動步槍的鼻祖。這些前進的武器,反映出楚國人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蓬勃向上的楚人對四周的文明,一直是敞開胸襟,擅於接納。他們博採眾長,推陳出新,這正是從楚武王開始。楚國國勢一日千里,奔逸絕塵的秘密所在。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經過幾百年的積蓄力量,楚國境內的土地及礦產資源,都得到了充分的開發。特別是得到了銅綠山的銅礦資源後,以青銅和矢器為兩翼,楚國成為一隻展翅飛翔的鳳凰。光彩奪目,聲勢逼人。


《左傳》這本由魯國史官書寫的史書,記載的大多數是中原諸侯的大事。對南方那個邊遠小國,中原國家毫無興趣。在楚國建國三百年間,《左轉》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楚”字。


直到公元前710年,這本惜墨如金的史書,終於提到了楚國。它是這樣說的“蔡候鄭伯會與鄧,始懼楚也”。就是說蔡候和鄭伯,在鄧這個地方會盟。會盟幹什麼呢?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因為他們害怕楚國強大了,他們要商量對付楚國的辦法。也就是說中原的國家,已經開始感覺到楚人的威脅了。


那就證明了到了楚武王的後期,他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力量,確實有個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那不然在中原腹地的這些“鄭伯”“蔡侯,他們怎麼會感到我們已經感到來自楚國的威脅?”我們要大家在一起會面,來商討我們的一些對策呢?


《左傳》中這短短的一行文字,透露了中原王朝對這張新面孔的恐懼之心。很快事實證明了,這些古老諸侯國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公元前688年,楚國軍隊一路沿武當山東側平原北上,直插南陽盆地。征服了權國、羅國、鄧國、絞國和申國,中原已經近在咫尺了。


楚軍另一路則直指大別山。在迫使隋國臣服之後,楚又消滅了中原南端的息國,並揮師北上,攻打蔡國和鄭國。


楚國把它的勢力插入了中原腹地。之後,楚國佔領了從川東、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里沃土。並對華夏世界形成了新月形的包圍。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楚國一連串狂風暴雨般的戰爭表演,讓中原諸國驚呆了。他們從來沒想到,這個遠在南方默默無聞的蠻夷,突然會爆發出如此驚人的能量。讓這麼多世系久遠、文化發達的諸侯國,都難以抵擋。


那麼驚魂初定後,中原國家是否會聯合起來,阻止楚國氣勢洶洶的腳步?楚國人最終能夠實現他們問鼎中原的夢想嗎?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了作者權益,請聯繫我刪除。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楚國八百年-第二集:覺醒

認識我們:

楚國八百年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