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你們老家的酒桌風俗?尤其喝酒勸酒方面有什麼習慣?

市井白話


酒文化是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各個地方都有不盡相同的風俗。我是安徽北部的,我老家的酒桌文化首先是喝酒要整幾道硬菜,而且是涼菜配熱菜,菜要上雙道,比如4道涼菜8道熱菜,然後就是開喝,首先在吃菜之前要先喝酒,一般都是東家帶頭,表示歡迎客人的到來,第一口喝下東家要熱情的請客人吃菜,同時嘴裡還謙虛的說“也沒什好菜招待,多擔待”等等之類,然後又是推杯換盞。小輩的要給長輩端酒表示尊敬,而且長輩要一口乾嘍才行,而且是連端三杯,也有來一大杯,一杯算三杯的,總之,一定要讓長輩喝好,並且覺得小輩很尊敬他。這就是我們老家的酒桌文化。當然,喝好就行。也有喝多了出事的,打架的,喝太多導致病死的,所以,現在大家也都不太勸酒了,能喝多少喝多少,其實,這也是一種酒桌文化,不是把對方喝倒才是厚道。我們老家的酒文化還是能體現出中原農民的樸實、厚道、尊老、熱情、大方的特徵的。說著說著就想叫幾個兄弟喝酒啦


美食讓你我更美


聊一聊你們老家的酒桌風俗?尤其喝酒勸酒方面有什麼習慣?

我的老家是江西贛州,那是一個不太發達的地區,不過面積很大,佔據了江西的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人口接近一億,大部分都是客家人。所以我們的生活習慣其實與江西北部地區不太一樣,無論是飲食,還是建築都有區別。當然關於酒桌上的規矩,還有喝酒時的習慣自然也不太相同,客家人是比較好客,而且大部分的人家中都會自釀米酒,每當有客人來到家中做客,那麼一定是會用米酒來招待對方,經常是由主人勸酒,倒酒的時候也是一定要倒滿,我不太清楚別的地方是不是這樣?但是我們那裡只要來了客人,那一定是要把酒懷倒滿。

客家人在過去是群居,一個大的圍屋,裡面可以住幾十戶人家,不過一個圍屋也是一個家族,當然現在已經很少看到圍屋,大部分還是分散而居,其實與南方大部分地方沒有了區別,不過我們在酒桌上的文化,還是與別處不太一樣。我們不會一直喝酒,有些地方可能一上桌,那就是先喝酒,然後不再吃飯,直到飯局結束了,喝得酩酊大醉之後才會散去。我們比較隨意,如果去某個人家裡做客,要是你不會喝酒,別人也不會笑話你,可以喝茶,或者是喝飲料。主人在入桌之前會把早已打開的酒,先給坐在上席的人倒酒,然後再挨個倒酒,要是到了你的面前,你不想喝可以提出來。這個時候主人可能會勸,但是隻要你堅持,那麼也就不會強求。

主人在倒過了一輪酒之後,並不會舉起酒杯來乾杯,這一點比較特別,大家只是圍坐在一起先是聊天,然後在聊天中每個人不時舉起酒杯喝那麼一兩口,再偶爾吃點菜。然後又是聊天,天南海北,隨後又是不停地重複。主人只是在看到別人酒杯裡沒酒後會起身相勸,但是很多人在喝了幾杯之後,會選擇吃一點飯,然後再坐下來喝一輪,這樣宴會就算是結束了。

我不會喝酒,那這些也是我去參加宴會時的感受,每次別人要給我倒酒,我一定是會拒絕,別人也不會說什麼,這一點其實我覺得不錯,不像有的地方,不會喝酒就不是男人。我們那裡的人喝酒比較懂得量,從來不會過量,也就很少看到那種酒鬼。雖然我們的宴會很普通,但是氛圍還是不錯。每個人都懂得自己能喝多少酒,即使是到了最後主人相勸,那也是會拒絕,總之還是比較文明一些。


品詩讀詞


聊一聊你們老家的酒桌風俗?尤其喝酒勸酒方面有什麼習慣?

大家好,我是美食來臨,一個愛吃愛喝的美食博主。四川人好吃好喝,那可不是“蓋的(四川話,意思是:吹牛)”。可能住在城裡的人對於四川人好喝酒的感覺並不是那麼重。也就是一些火鍋店、串串店、KTV等比較熱鬧的地方喝酒的人多,而且多數為年輕人、男人。我經常去鄉下辦事,在農村裡的酒香可不止是年輕人或者男人,許多農村婦女、老太婆也會喝上幾口,有時候酒桌上坐的可不只有老爺們兒,有時候女人們也會單獨坐一桌喝酒。

農村老家的女人喝酒確實沒得男人那樣“豪情”,她們多數會簡簡單單自己端著喝,碰杯次數不多。勸酒的情況不多,多數會以“友情”為主,簡單碰下杯,喝多喝少自己考慮。

在農村老家的老爺們兒就比較“兇悍”了,划拳、猜拳、抓鬮、鬥嘴,熱鬧非凡。每次宴席,喝酒的那桌人最熱鬧,吃的最久。勸人喝酒的情況也會比較多,似乎有一種“你不和我喝一杯,就是和我作對”的感覺,往往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去勸人喝酒。比如:感情深一口悶;是兄弟就幹了;看得起我就喝了;我先幹了你隨意(意思就是:我都喝完了,你不喝完就是看不起我)等各種各樣的勸酒話。還有就是玩遊戲,罰杯的時候也非常多。

本文由“美食來臨”創作。創作不容易,請勿抄襲,搬運。喜歡美食的朋友記得收藏與關注哈。每天與您分享更多更好的美食,大家一起相互學習進步,一起交流更多美食的知識。

美食來臨


我老家江西的。

江西人喝酒的規則,有一種屬地主義的色彩。無論是席位的安排,敬酒的順序,動箸之先後,都有一套細緻的規矩。這些規矩皆是屬地法,解釋權都歸主人,江西人的勸酒浸染著一股藝術的氣質與善良的霸氣。有板有眼,循循善誘,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餘地,恍如軟刀子殺人,於溫藉融和之間,讓人酩酊大醉。而且,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說法,每一種說法都有一套論證,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納,無所不包,對被敬者構成了強大的論證,讓人覺得不滿飲此杯,簡直枉披人皮矣。



小鬍子的精緻美食


我們老家婚喪喜事、逢年過節、廟會等,親朋好友來家裡吃飯必須喝酒,家裡的主人先敬酒,主人把每個人的酒杯倒滿酒,然後一個一個敬酒,敬酒時主人不喝酒,每個人敬三杯酒,主人敬完酒後,他的堂兄堂弟,侄子侄孫輪翻敬親朋好友酒,都是三杯,他們也不喝酒,等都敬完酒後,大部分人都喝醉了。


shuhuavideo


同飲前三杯

賓朋皆坐,上第四道菜或六道菜後(三個菜是不喝酒的,三個菜喝為“斷頭酒”),尊長或東家便會提議同飲,飲畢,斟滿酒杯,吃會兒酒菜,便同飲第二杯,然後便是第三杯。

說是隨意,但有人提議同飲時,還是不得不喝。即至少3杯酒。

倒酒

同飲三杯後,東家便會出來給賓客倒酒,每人3杯酒,然後再與賓客同飲1杯,即每位賓客要喝4杯,至少3杯酒。

勸酒

眾座若有初次見面者,要喝“認識酒”,一般是“敬一個、端一個”的風俗,客人要接受敬酒。

敬酒以見底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 你先得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後由敬酒的人倒滿,兩人碰杯一飲而盡,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兩杯,但敬的酒一定要喝完,注意:這是對敬酒者的尊重 。

端酒

敬酒者恭恭敬敬地雙手捧酒,走到客人座位邊,站立在客人的座位旁,向客人表達祝福或感激之意後,再將酒高高奉上,等客人喝完放下酒杯後再離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喝一滿杯。

  魚頭酒

在河南酒桌上,魚是最常見的,端上來後,魚頭要對準主賓或年長者。

有句話叫“頭三尾四,脊五肚六”,即魚的這四部位對著誰,誰便要喝幾杯酒。

若有人把魚眼睛夾給誰,誰便要喝3杯,此謂“高看一眼”,魚兩隻眼睛,便是6杯;

若有人把魚臉(即腮)夾給誰,誰便要喝2杯,此謂“賞個臉面”,魚左右兩腮便是4杯酒;

其間若有誰把魚的背鰭夾給誰,誰便要喝3杯,此謂“一帆風順”;

把魚尾夾給誰便是“委以重任,娓娓動聽”,需喝2杯;

魚肚下面的魚翅夾給誰可謂“展翅高飛”,又是3杯,如能把四個魚翅都打發出去,便是12杯;

有人從魚肚子裡夾出的肉送與誰,意為“肝膽相照”,同飲2杯,即4杯;

有時為了湊熱鬧,把魚肚皮所指處,定為“心腹之人”,脊背方向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望子成龍”、“早生貴子”,“多子多福”等都是用魚做文章常用的行酒令,都是從魚肚子裡夾出一塊肉來送與別人;

魚菜漸涼,可用一句“團團圓圓”同飲1杯,然後吃魚。

有時魚頭對著的主賓不想喝魚頭酒時,就用筷子捅捅魚嘴“大家通通都喝”,然後便同飲1杯後吃魚。

有的人不能喝酒,卻又被魚頭所指,可以用筷夾片菜葉蓋上魚眼,這叫“一概(蓋)不論”,隨便大夥咋喝吧。

魚頭酒,與王共享!

關於喝魚頭酒風俗的來歷,有各種傳說。其中最早的一個版本,跟商帝太甲有關。

據說在商朝第四代帝王太甲即位時,大宴群臣,宴中,大臣伊尹為表心意,獻上陶製魚頭形佳釀一罈,高聲頌道:“魚頭酒,與王共享!”遂將佳釀分飲,舉坐皆喜。此後,魚頭酒方有榮譽、地位象徵之說 。

河南人名為“好酒”,實為“好客”!但酒雖好喝,切勿貪杯哦。奉送一句萬能拒酒詞:只要感情有,喝茶也是酒!


齊齊曼


山東人擺酒,入席後每位先滿上一杯,叫門前杯。意思是讓各位自掃門前雪。這杯酒是每位到場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對主人或者東家的不尊重。這杯酒當然要由主人帶領大家喝。主人一般要有一個開場白,客套一番,然後定個標準。就是說這杯酒要分幾次喝完。一般是6次,叫“六起”。“起”的意思包含有“發達”的意思,圖個吉利。

這樣大家在主人的帶領下,邊喝、邊吃、邊說話。這個酒一般不碰杯,山東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是在舉杯的時候可以在桌子上點一下,叫“過電”。經常可以在飯店裡面聽到這樣酒杯磕碰桌子的乒乓聲。酒桌戲稱“丐幫開會”。

等主人帶領大家滿飲此杯,該輪到主陪發言了。同樣是客套一番,也帶領大家喝一杯酒。一般情況下,兩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紅耳赤、腳下升雲。這個時候,主人宣佈禮畢,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注意了,這個自由活動可不是真的讓你出去活動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單獨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推薦:朝鮮族的飲酒習俗

一般這個時候,客人要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謝意,一般輪是主賓與主人,次賓與主陪,依此類推。在這期間,是酒桌上氣氛最活躍的時候,賓主的關係一下子能拉近許多。但這個時候往往是比較頭疼的時候。因為此時已經有半斤白酒下肚,期間勸酒的花樣又多,特別容易喝醉。

山東人喝酒時間一般比較長,除了一些禮儀性的筵席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外,一般酒席時間要超過3小時,而一些摯友之間的聚會則時間更長。所以在山東除了酒量小的,一般人一場酒要喝個半斤八兩左右,等酒席結束,大部分人肯定是舌頭大、步子歪了。


浪跡五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來自河南農村,我們這裡婚喪嫁娶,親朋好友都會過來幫忙,忙完過後,大家分桌依次而坐,主人會端上豐盛的飯菜,當然也有好酒。無酒不成席嘛,這時候主人家會依次輪桌敬酒,表示對親朋的感謝。隨後大家就自由飲用,氣氛持續到吃過飯後。當然平時沒事的時候好朋友好兄弟也會聚在一起,很簡單搞兩個小菜,一壺熱茶。幾人東拉西扯,談工作,談愛情,談人生,談理想。藉著微燻的酒意把兄弟情,朋友情進一步的提高。

俗話說:小酒怡情,大酒傷身。任何時候切記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到能喝半片喝三兩,高高興興,平平安安。



王妃心宇


中國的酒文化在觥籌交錯中衍生而來。飲酒文化也正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現如今,企業商談合作、簽約訂單,但凡約餐,桌上必得有幾瓶好酒兜底。沒有酒的聚會宴請,根本無法讓人盡興。酒桌上談事情,拼的就是你的酒量。而全國各地,又有著不同地域獨有的民土風情,酒品種類不同,對菜酒的選擇各有千秋,讓我們瞭解下全國各地的飲酒風俗吧!

北京

京城的“老北京”喝酒必喝二鍋頭,且需50度以上的,一碟花生米,豬耳朵,小蔥拌豆腐,齊了,這邊是最鍾愛的下酒菜。對頭飲酒能侃半天。

天津

天津老百姓最愛白乾,度數越高越帶勁。中華老字號天寶樓的醬肉,大肘子,燒雞,乳鴿,小肚兒。月盛齋的醬牛肉,牛蹄筋,腱子肉。各種肉食滷味搭一點素菜,便是下酒的好搭檔。

江浙一帶

南京人紹酒白乾皆可用,鹽水鴨,炸臭豆腐乾必不可少。無錫蘇杭等地喜飲黃酒,醉雞醬鴨糖醋排骨,黃泥螺,油燜蝦,可謂十分豐富。紹興的咸亨酒店因魯迅先生的 《孔乙己》得名因而做成了今天這樣的大買賣。茴香豆,毛豆,鹽水花生,青魚乾,醉雞,臭豆腐等早已成為招牌。

福建

閩南一帶有“七分茶,八分酒”之說,即喝酒時只倒八分,留有餘地。與人乾杯,不能“留空”必須見底,否則將被視為失禮。閩南人喝酒好鬥,喜歡在酒桌上猜拳,泉州劃酒拳那更是列入鯉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

陝北

由於陝北特殊的氣候環境,形成了陝北人“愛喝酒”的習慣。不管是紅白喜事,還是給老人賀壽、孫子做滿月,陝北人都要擺上幾桌,喝個痛快。陝北人性格淳樸善良,為人正直,講原則。酒場上,也講究酒規。與人交往看重人品,喝酒還講酒品,酒場上,一律按酒規辦事。陝北人喝酒的名氣很大,而且絕對不是徒有虛名。

陝北有即興現編的勸酒麴,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地域文化色彩。比如“騎馬難遇硬塄塄,咱倆難遇這麼一陣陣。山丹丹開花背陽畔紅,喝酒人兒是個英雄。”聽了這熱情的讚美,誰都得忍不住多喝幾杯!

山東

山東人向來善飲,梁山好漢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更是天下皆知。身為山東人的小編更要和大家好好嘮嘮了。山東自古是禮儀之邦,所以酒桌上的賓主,長幼之分是萬萬不可馬虎的。酒桌上一般衝門口的是主人或者東家,戲稱“莊主”。他的對面一般是主人叫來一起招待客人的,叫“主陪”。這兩個位置可能因地區叫法有點差異,但都是差不多的。在山東酒規比較多,一般在酒位上一坐,見面就三杯酒,有的接下去就四季發財,六六大順,八仙過海,多都是為了圖個好彩頭。

一般山東人請客,酒席上必不可少魚。魚在山東算大菜,酒桌上叫“大件”。管他什麼山珍海味,在魚面前,只能算“小菜”,不是說山東人稀罕魚,而是為了圖個吉利,“年年有餘”嘛。上菜時魚頭要朝客人表示尊敬。

山東人喝酒時間比較長,一般會面禮儀性的小宴席在一個小時左右,像紅白喜事,添喜升學等酒席就在三小時,而摯友親朋會面時間更長,喝酒完全看心情,喝酒助興,越聊越來勁,感情也在杯杯相碰之中昇華。

聊了這麼多地方的酒規風俗,下次去外地酒席,千萬不要出醜了哦 歡迎大家補充指正[可愛]






土著王大人


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今天聊一聊,你們老家的酒桌風俗,尤其是喝酒勸酒方面有什麼習慣,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中國的酒文化,從古至今,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特別是在飯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不知道別的地方待客,和辦酒席風俗是什麼樣,因為地域的關係,可能還是有所區別的

我就來說我們這邊的吧。

我們這邊的風俗習慣,只要家裡來客了,那肯定是,要做一頓豐富的飯菜招待,在找幾個酒量比較好的陪著,我們這邊叫陪客,會喝酒的,那肯是要喝的如果你的酒量大,那你肯定要醉,很會勸酒,那怕你不怎麼喝酒,多少還是要喝點,農村辦喜酒,也是特別的熱鬧,現在不光是男人能喝酒,現在女人也比較能喝,在桌上,最怕的就是那些愛打酒官司的人,這樣的人真比較難纏,感覺不給你喝醉就不罷休,這種人在酒桌上太多了,有時煩,你也沒辦法,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風俗,你要麼不會喝酒

自從立法在酒桌上給人喝壞了,有連帶責任之後,現在沒有以前那樣了,能喝就喝,不能喝就不喝,非常的自覺,你哪怕想多喝,也不會給你喝,

以前我們這邊,每年為了喝酒,出事的人有太多了,現在風氣非常正,哪怕酒在好,喝多了對身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