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篆書選什麼帖練習?

芸希谷


學習書法,選擇碑帖有講究,一要考慮自己的性格與氣質,二要考慮個人的興趣與愛好,三要考慮碑帖的難易與技法。

就篆書而言,有兩個方向可選:

一是秦代李斯小篆。這是書法之源,從李斯刻石入手,正大氣象,端莊肅穆,是小篆學習的首選。

二是清代篆書。清代篆書明顯不同於秦代篆書,清人以隸書甚至楷書筆法寫篆書,簡化了篆書的筆法,增強了篆書的趣味,也不失為學習篆書的一種極好選擇。

就隸書而言,雖然清代是繼漢代之後又一高峰,但清代隸書風格太強,不宜初學,而應選擇漢隸。

但漢隸種類繁多,不同的漢碑適合不同的人。

比如,《曹全碑》《禮器碑》用筆平穩,秀麗多姿,適合於喜愛華美、力求華貴的人。

又比如,《史晨碑》《華山碑》《乙瑛碑》用筆嚴謹,結體方正,適合於嚴守法度、處事嚴謹的人。

再比如,《衡方碑》《西狹頌》筆畫厚實,結體疏朗,適合喜愛質樸、嚮往高古的人。

《張遷碑》《褒斜道刻石》等碑,個性太強,過於張揚,並不適合初學。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選帖要考慮目的性,不是盲目選個喜歡的就行了。通常每一碑帖的選擇都是有針對性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改進不足的,因此具體應該怎麼選還需要看你的書寫水平和狀況來定。

對於小白入門來說,

篆書主要用來鍛鍊線條,掌控毛筆。因此可以選擇較為規矩碑帖,也可以從石鼓文、大盂鼎等入手,體會大篆的古樸渾厚,再入小篆,可學嶧山碑,強化控制能力,中鋒用筆能力。

在初步掌握隸書書寫後,可以參照清人的篆書,體會筆墨變化,隸法入篆,各家不同的風貌,如鄧石如白氏草堂記,吳昌碩的石鼓文,趙之謙的臨嶧山碑

隸:掌握字體結體,點畫提按變化。張遷碑,石門頌是雄強粗曠一路,禮器碑史晨碑是端莊堂皇一路,曹全碑是陰柔秀美一路,各有優點可學。

可以與篆書比較,二者差異何在,對照清篆,清隸,分析特色何在,與唐隸比較為什麼算是更為出彩?

多動腦,多找茬,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如果自己找不到不足,找不到差異,那你就應該找個老師了。


雷水初六


隸書嘛,最高成就莫過於三頌一碑;篆書,筆法墨法章法俱佳莫過於吳昌碩門臨石鼓文,及陸維釗的螺扁,這兩人所寫雖是近現代的墨跡本,卻在墨法筆法和氣勢上豐富了原來的石刻本。後一條是我個人著法,只是建議。


高長寬4


請你關注“張慶濤中國書法大課堂”,進入主頁可以看到這篇文章:《各種書體有代表性的碑帖推薦》,文章裡詳細介紹了各種書體的代表性碑帖,可供您選擇。


張慶濤中國書法大課堂


清代近代


南玫瑰騎士


我是一人。練習隸書和篆書選帖差異很大。

隸書千人千面,篆書古今只有三人。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磔(折)”。

現存隸書的名碑非常的多,千人千面或者說千“碑”千面。

有個十大隸書名碑說法:《張遷碑》、《曹全碑》、《西狹頌》、《史晨碑》、《衡方碑》、《鮮于璜碑》、《華山碑》、《禮器碑》、《乙瑛碑》、《石門頌》。

我個人非常推薦《史晨碑》:端莊遒美,歷代公認為漢碑之逸品。並且保存較為完好,漢碑中比較清晰。

《曹全碑》非常秀美,靈動逸緻,現在很多人寫隸書都喜歡《曹全碑》的風格。

《張遷碑》,碑石原在山東東平州(今山東東平縣),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

隸書千人千面,每一塊碑都有自己的風采,選擇你喜歡的和適合你的練習。

篆書古今只有三人:秦相李斯、唐李陽冰、清鄧石如。注意:一般來說篆書指的小篆。

秦相李斯是小篆標準的制定者,小篆相傳是由秦篆整理編輯而成的。不用管李斯的什麼貼,只要是李斯的帖就臨。

唐李陽冰是一個傳奇,知名度不是那麼的高,李陽冰《三墳記》。

清代鄧石如是我們現在有些人,非常非常非常推崇的書法家,鄧石如的小篆帖也可以都臨。

一人有感

篆書和隸書,現在各大展覽是比較受歡迎的書體。

隸書的千人千面,篆書只有三人。一個那麼多選擇,一個只有三種選擇。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選帖!擇帖如擇師,重中之重!

很高興與書畫愛好者共同探討學習,我們知道隸書在中國書法演變進程中,是由秦小篆演化而成。源於秦代,發展成熟在兩漢。

大家都知道秦以前五百年的封建割據和諸侯混戰使漢文化的發展同樣陷於極度混亂,文字的異形多樣日趨複雜,更加阻礙了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秦始皇併吞六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推行一系列改變措施,文化上更要求“書同文”。由於秦統一後政務非常繁忙,大量的書寫很耗費書家精力,慢慢將規範標準的小篆書寫成比較草率、體方筆直多隸意的民間書風。這就是開隸先河被世人稱之謂古隸,也就是秦隸的書體。

晉代衛恆《四體書勢》:“隸書者,篆之捷也。”“捷”指快速草率、急就簡化之意;“隸”則含隸屬、徒隸、佐隸、輔佐篆書之意。隸書又稱佐書或章程書。所以說漢字的字體從產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也是無數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人們在不斷的書法實踐中逐漸演化而成。

秦至西漢初期,隸書還沒有脫離篆意,也未形成撇、捺。從傳世的碑刻和《居延漢簡》可以看到秦隸向成熟的漢隸演變的實例,其體勢逐漸趨向方形,其字的筆畫上出現了波磔,撇與捺互相背向分張,也可看出已逐步擺脫了秦隸的篆書意味。

東漢是隸書藝術成熟的黃金時代,漢隸的演變是從古隸平實樸素的風格轉變成為莊嚴、華美的風格。按其風格神韻主要有(一)秀美飄逸如《曹全碑》、《孔廟碑》、《史晨碑》等。(二)方整勁挺如《張遷碑》、《鮮于璜碑》等。(三)開張寬博如《乙瑛碑》、《韓仁銘》等。(四)茂密雄強如《郙閣頌》、《衡方碑》等。(五)遒勁凝練如《禮器碑》、《華山碑》等。(六)奇縱舒展如《石門頌》、《西狹頌》、《熹平石經殘字》等。

從秦代隸書的興起到西漢初期的發展一直到東漢時期的成熟定型,整個隸書的發展演變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過程。

我們瞭解隸書的發展和演變,再來說如何選帖的問題。不論學什麼肯定都要取法乎上,從最好的、最經典的、最規範的學起。首先應儘量是接近真跡的精良版本;其次要選擇適合個人興趣的字帖。

要了解篆書更是一個複雜的書學過程,在這裡我們簡要知道篆書有大篆和小篆之分。一般書法史上把秦以前的古文字通稱大篆,秦統一後,李斯把六國文字規範後的文字稱小篆。

學篆書就要學習篆書名家的作品,在這裡我們認為學習鄧石如的篆書是因為鄧石如的書法成就以篆書為最高,他的篆書尤其小篆最好。其小篆以斯、冰為師,有出處,結體略長,卻富有創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其中,大膽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極大豐富了篆書用筆。尤其是鄧石如晚年篆書,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於化境,開創了清人篆書的典型!








弄墨人3476384831199


很榮幸能回答您這個問題:我認為學習每一種書體都有他的好處和缺點,不能一概而論,可以根據自己具體的情況和以後的追求來選擇書體,初學書法必須練習某種書體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篆書入手

我以前教學生一般都從篆書入手,先練習小篆,如鄧石如的《白氏草堂記》、秦代李斯的《嶧山碑》等等,通過小篆來練習中鋒用筆,中鋒用筆是書法的最核心的筆畫,一開始學習書法就掌握了它,對於以後的學習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通過幾年的教學,感覺先學習篆書的效果還可以,這些學生後來學習隸書和魏碑都比較順手,手腕的運用也比較靈活,寫出來的字也比較紮實。

隸書入手

我沒有從隸書開始教過學生,但是我以前學習書法的時候有不少同學是直接學習隸書的,隸書寫的也很好,但是後來練習楷書和行書的時候比較困難,很難從隸書的影子裡擺脫出來。

因為隸書本身比較扁,這些同學無論寫什麼都是扁的,加上隸書裡的鉤畫和撇畫還不成熟,寫行書和楷書的時候會遇到困難。

不過學習完隸書可以接著學習章草,然後再學習小草書,這個路子是可行的,因為章草是直接由隸書變化而來的。

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我會繼續給您帶來更多更好更有意思的文章,謝謝您!






墨騰四海


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書法鏡子~老宋。我按照底下三個方面來給你談一下,我們按照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首先我們要考慮一下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在書法學習中,有不同的目的和追求思想,是長久學習呢,還是隨心所欲玩一玩?。首先要有一個定位,那麼我們就好選擇我們學習什麼?

二、這兩種書體他有不同的效應,首先你在學習篆書,那麼篆書裡面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能讓我們的限制比較圓渾而有質感,但是相對來說,篆書要出作品,難度就比較大,因為很多字很難查找。隸書好入手,但是真正要寫好不容易,但是我們要拿一幅隸書創作的話,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所以說漢隸也有它的特色。

三、我是把他做一個愛好,要長久的學習下去,那麼我們不單單要學這,兩個書體,那麼我們可能還要涉足的事,小楷行書草書等等很多順序都要入門,而且要有一定的層次。要做到這種情況還真不容易,必須先給自己定個位更好,進入學習。

你上午幾個問題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問題,可以留言,隨時進行交流。


書法鏡子老宋


隸書可選:《曹全碑》、《張遷碑》《石門頌》、《西狹頌》、《史晨碑》等

篆書可選:大篆《散氏盤》,小篆《嶧山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