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為什麼幾萬年甚至幾億年來有些人仍然無法坦然面對死亡?

一衣故里


對於這個問題,推薦你看一本書《人類簡史》。從宏觀角度去看一下人類的發現歷程。其實人對人自身的認知就和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一樣,基本上是一無所知。所謂的生和死的概念都是人類自己思想上的的產物。這樣講好像跑題了,不過也可以反問一句為什麼要坦然面對死亡?我們的思想意識已經被大部分人的思想給同化了,大家都不想死所以你也不想死。如果大家都想去死那你也很坦然的面對死亡了。所以坦然不坦然不是自己的意識,而是大多數人的意識。你感覺你跳出周圍人的思想認知的時候,恰恰是越陷越深。與其考慮這個問題,不如趁著還活著,努力讓自己變成人類的精英分子,在研究出來為什麼的時候你可以知道。



南潯苝往


俗話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人的生老病死是在無時不刻的在發生,存在著。


既然它是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現象,那麼人們為什麼不能坦然的面對死亡呢?

一是對於陰的懼怕。人的一生,是會辦出許多不合風俗,損害別人的利益之事。在歷史的傳統中,都是會遭到報應的。幾千年的封建迷信,把陽間的罪過讓陰間來懲罰,編造出愛搬弄是非的要把舌頭割掉,看了還該看的事要把眼挖出來,手長胳膊短的要把手剁掉,女人再嫁的要把屍體分開給兩個丈夫等等酷型,讓人想而生畏。就是人們對陰魂的形象描述,蓬頭垢面,牛頭馬面,其神態各異,面目可憎,就足以讓人懼怕三分了。


二是對人間的留戀。人生在世有配偶,有子女,甚至孫子孫女重孫子女。這些至親的人,尤其是活潑可愛,憨態可掬的小子輩們,更是讓人放不下心,離他們而去。多想看他們一步步長大,成為參天大樹呢。

三是人之離去,永不再來。俗話說,人死如燈滅,永遠不生還。自己在地球上辛苦了一輩子,創下了無數的財富,一閉眼,全部的都不是自己的了。只留下三長兩短一坑穴,哪裡能甘心呢。

但是,人雖然怕死,卻無一不死。那些紅極一時的皇公大臣,尋仙求道的雅士,看破紅塵的佛祖,雖然在尋找著長生之法,都無一倖免的去了西天。

如果怕死,就善待自己,保養好身體,儘量的延長自己的生命,才是唯一的可取之道。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死亡焦慮是我們最生命最深處的焦慮,怕死,不僅僅是因為死亡讓我們失去生命,更重要的是還會失去與整個世界的聯繫。我們在意和世界的聯繫,就像生命最初和媽媽的聯繫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在和世界的聯繫中,我們能對自己在群體中地位進行定義,明確自己與整個世界的關係,隨著自我定義的不斷豐富,我們會愈發珍視自己與世界的緊密聯繫。因此,當我們看到其他生命消失的時候,就會意識到這種聯繫是脆弱的,總有一天會不復存在,那樣,我們自身也將被毀滅。於是,死亡焦慮就此產生。

字裡行間看到你對這個議題的關注和焦慮,不知道是否與你的某些經歷有關,是什麼讓你這個時候焦慮?這種對消失的恐懼,或許喚起了我們生命最初被迫害的焦慮感,我想當你能夠更深入的看見內在的恐懼和需要,你會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如何活著,和生命的意義。或許當你內在世界有足夠的安全和某種情感的連接,那份恐懼就可以在你的能夠掌控的範圍了。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的部分。因為別的人、物會死亡/消失,而想到了自己的死亡。這是很常見的。人所有的焦慮最後都和死亡有關,而人們對死亡的焦慮都和活著的狀態有關。這也可以具體到每一個我們害怕的事情上,它們還在的時候是一種什麼狀態?

這是諮詢裡一些基本的思路。

死亡,可以讓人不用再死一次,不用再承受生老病死、生離死別。這是很多人嚮往死亡的原因。也有很多人會用具體的“死”(自殺、被殺、恐怖的場景等),代替死亡真正的含義:自己慢慢衰老、變醜、變得不重要——這些都是活著才能體會到的。

面對死亡最好的辦法就是[好好活著],一個人活得越充分,就越不害怕死亡——就像一段關係,兩個人相處得越健康,大家分開的時候就會越輕鬆。

對死亡的觀念是可以拯救一個人的,它會讓我們給自己的生命做減法,我們就能知道,自己活了這麼久,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恍如夢丶


首先死亡和認識死亡是兩個概念。死亡幾乎是每個人甚至剛懂事的小孩子都清楚的事情。而認識死亡是另一個概念,如果知道自己即將面對死亡時,能做到坦然而無畏者甚少,因為那需要另一種境界。

就用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來舉個例子。秦始皇陵墓至今還為未被完全發掘出來,僅兵馬俑而言已經是世界之最,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能超過他了。秦始皇為了繼續完成他的統治,在地下又為自己修建了一座皇宮。而這座地下皇宮正是在嬴政統一六國後登基稱始皇帝時就已經開始修建了。嬴政在公元前247年建立大秦王朝,卒於公元前210年,而修建秦陵的時間是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08年(即秦二世二年),共歷時39年。這裡不是為了介紹秦陵的,只想說明一個問題,秦始皇嬴政在統一之後便開始忙碌他的後事了,這說明,他很清楚他以後會死亡。

秦始皇明明知道他會死亡,為什麼還會派出那麼多人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呢?而且他自己最後就是死在尋長生不老藥的路上。這就足以說明他那種明知道會死,但不想死的矛盾心理。說明秦始皇也不敢直面死亡。

秦皇只是一個面對死亡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真正能夠做到直面死亡的人是有的,那就是開悟之人,能夠真正將自己的生老病死看成一個過程而且能坦然面對的人。

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直面死亡的,這需要修行,修性,看淡生死,明白生死輪迴的意義。


文史匯菜


坦然面對死亡的人太多,不是每個人都怕死,不想死的原因更多是對親人的留戀。我叔丈人剛下葬,得的也不是絕症,如果經濟允許完全可以花錢續命,生存質量也不差,只是家底花光後尚有一未婚的兒子娶媳婦難了。我爺爺在醫院對自己兒子說了這些道理,其實彼此都明白。回家後叔丈人安然離去,無痛苦。


貓貓艾米莉


死亡現象。就是一種心靈的糾纏。現在有個學名叫:量子糾纏。也就是人們說的輪迴感應!?。因為他不知,死後自己會變成 什麼狀態,所以害怕。所以,只有修煉的極好的人。一生極善良的人,才會坦然平安 的面對死亡。唉!不管你是勇敢的面對,!還是不敢面對。!反正死神來了,都得走。好人走的安詳。壞人走的恐懼。😔🙏🙏🙏


12025日期08015


等你活到80歲,又老又醜,沒人待見,又滿身病疼,生活不能自理,請個保姆還天天對你虐待,那時候你就坦然面對死亡了,甚至希望死亡來得快一些。


黃河208409052


生命本來無生滅的是永恆存在的的,可是因為現代人類的對生命錯誤的認識不相信不探索生命本質真理,面對身體死亡就會懼怕,如果你真正確的徹底的認識生命本質真理,把握了生命,就會明白身體死亡了只是象換件衣服一樣的,因為我們的生命體和意識是永恆存在的沒有生滅的。


智慧575


怕死是上帝設計人時加入的一段編碼,目的是讓人珍惜生命。當人到了百歲之後,就不怕死了。還有一種情況也不會怕死,就是人生的希望都沒了,就會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了,也就不怕死而去赴死了。當人的正義感被大限度激發出來時,也不會怕死,但這種情況是短暫的。


事後諸葛亮9


你能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