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那些小留學生(高中之前就出國留學)現象?

錦江評論


所謂“小留學生”,就是從小在國外生活,接受西方教育的中國血統的未成年人。據我所知,這些人成年後回到中國的很少,絕大多數人都會入籍外國,成為外國人。由於人的思想觀念不是先天的血統決定,而是後天所受的教育決定的,所以,“小留學生”其實就是正在被“西化”成外國人的小屁孩[大笑]!過去,因中國相對落後,這些“小留學生”在國外有自卑感,對中國的感覺甚至都不如外國人好。現在中國在逐漸強大,他們將來回不回來,取決於祖國的發展水平。發展得好,他們會回來參加祖國建設;發展得不好,他們不會回來了!討論這個問題,我認為沒有意義。讓孩子在哪裡接受教育,接受什麼教育,選擇什麼國籍,那是父母的權利,我們無權干涉。但現在正值病疫關頭,“小留學生”回國避難,所有費用必須自理,祖國沒有義務為你們出錢避難!


戰略轟炸機1000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罷了。那些從小在外國接受外國的愛國教育的小留學生,以後也就是一個香蕉人。肯定是反華反中的。這種人不要讓他回來。

從小就去讀書, 和大學生去留學, 和成年人去遊學,完全是不同的。

如果一定要讓他們回來的話, 那麼也必須讓他們先進行一年的專門的愛國教育, 每天唱國歌,讀愛國誓言誓詞。 之後,從此在中國完成義務教育,且規定至少要讀三年以上,不管幾歲。


財經小將雲


朋友的孩子,小學畢業去的加拿大蒙特利爾。現在應該五、六年了吧。聽說花費不少,朋友是大學老師,妻子在國企,加上是獨生子,所以還勉強承受得住。後來當媽的辭職去陪讀,在當地找了工作。朋友一年去一次,娘倆一年回來一次。

這個孩子很獨立,當年臨走時,小小年紀就跟爸媽說:我自己能照顧自己,你們在家太悶,不行再要個二胎吧?一個就夠受的了,哪敢再要!

經濟條件允許,孩子獨立,父母又捨得,出去也就出去了。個人的自由,沒法評價太多。但讓我選擇,我不會讓孩子出去的,因為捨不得!在國內能學精,照樣出類拔萃嘛!


一孟之言


現狀:

近些年處出國留學的年齡越來越低,據統計,中國自費出國留學生每年約有3萬至5萬人左右,其中18歲以下的中小學生留學人數就佔到一半。

導致因素:

低齡留學熱潮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內教育供求關係存在矛盾。目前國內應屆高中畢業生升學率較低,許多孩子無法考上大學或者理想的大學。社會就業競爭激烈讓很多家庭走上了送孩子出國這條路。還有一點國內教育壓力過大,國內教育從初中開始就充滿競爭,尤其高考。號稱十幾年寒川苦讀打敗富二代,你如果是富一代你怎麼讓你的富二代不被打敗呢 ,哈哈。其次孩子學習比家長工作還要辛苦的。

優缺點

  1. 目前國內的教育模式來看的確實不如國外,有機會接受國外優良的教育體制當然很好。
  2. 可以鍛鍊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他們將一生受用;反之孩子出去沒人管,不會照顧自己,容易學壞(國外的很多新事物對於孩子吸引力很大,孩子又沒有太多社會經驗,也沒有身邊的大人即使叮囑發現,很容易讓自己走彎路或者說耽誤學習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 孩子可能會成為學貫中西的人,能夠在兩種體制下游刃有餘地工作和發展的人,而且老師與同學都是他很好的人際網絡,對他今後事業的發展有好處;反之如果以後要回國發展,國外的思維方式不一定在國內可行,可能會起到反面的效果(這點自行理解吧,不好多說)。

寫在最後

發達國家的教育制度固然是比國內好但是還是要想清楚, 孩子要面臨的壓力有多大,畢竟是自己一個人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說陌生的語言。

是否出國留學,其實和很多因素有關。我不能用簡單的“好”或者“不好”來回答中國父母是否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我覺得要因人而異並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內心感受,來決定是否應該讓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並經歷巨大的文化差異,當然還要問問你的腰包同意嗎?


唯一胡小然


當然是不贊成!網上民意洶洶一邊倒不贊成!我就不明白了,中國五千年文化發展史怎麼就不想讓孩子們學了呢?非得去外國學人家的?骨子裡的崇洋媚外怎麼就改不掉呢?把孩子這麼小就送出國,父母什麼目的不言自明!財富流失,人才流失!現在才知道這麼多花朵們也被他們的父母們送出了國!到底誰之過?貧窮常常限制我們的想象力。卻限制不了我們的愛國熱忱!戰爭年代窮人總會是在戰場上衝在最前面的人。他們要不戰死沙場,要不死在漢奸手裡。和平年代他們的聲音常常會被財富淹沒!這讓我無端的想到,如果戰爭發生,能保衛國家的會是那些人?



好女子遺世獨立


我覺得吧,是攀比形成的趨勢。

你看以前學生,初中未畢業就輟學。而幫著家裡做農活,忙得熱火朝天。

在貧窮家庭,弟兄多。讀書成為奢望,可謙讓讓最小的讀書。

從來沒有因文化低而感到自卑,他們幫助家裡減輕負擔。而在外面去打工,緩解生活壓力。

別人孩子穿金戴銀,自己雖然妒忌,勤勞雙手可以改變現狀。

不管國內讀書還是出國留學,也要努力。

給你優越條件,如果浪費光陰

再好看面孔,也只是擺設

還不如在國內奮鬥





詩歌愛好者與文學者


他們基本實受父母安影響排出的國留學。他們基本沒有變別的的能力,父母說好就好不好就不好。與父母有關。再者說父母缺少愛國文化教育,認為有兩個錢了不滴了,在中國盛不開他們孩子和自己了。嘚瑟了。認為國文化不如外國文化。簡直是白痴,他們不是在國內受教育長大的嗎,生活還糙嗎?就是有錢燒的,藐視國文化。又該出臺法律,限治高中(包括高中)之前出國留學。若執意去好納稅,拿他個生活不能自理。叫他們安排子女出國,叫他們顯擺得瑟。現在國內還有些貧困教育地區,叫貧困地方的孩子和情看。起碼享受國家基本教育後再去。


裝修設計領域者


回答這個問題有點深,他是一個社會勢力表現的一角,今天才知道光一個英國就有我國的小留學生1.5萬人,你想全世界得有多少人可想而知,這也真真正正題現了我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以來對一切事物也包括世界觀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持贊尚的態度,這也給我國人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一個真實寫照,也是祖國繁榮強盛另一個縮影,愛國不分地域,在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更何況學業有成回來報效祖國的大有人在,隨著我國的飛速發展,以及各國對這次疫情的種種表現,我相信出國熱會暫時涼一陣,我認為以後來中國謀生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不信,走著瞧。


佔軍


俺就不進城打工俺也不讓孩子進城上學,村辦小學挺好,能認字就行了,在鄉里上完學就回村種地給我養老,俺不知道出國有什麼好的,就說進城吧城裡人看不起俺鄉下人還遭白眼,俺愛農村俺孩子就必須在農村種地,這樣孩子才會愛俺村,也麼孩子進城上學就不回來也就白養了,俺村就有很多混蛋孩子進城幾年就不知道自己是農村孩子了,回村就說這樣不好那也不好,一年回不來一次兩次看一眼就走,所以孩子千萬別讓他們進城上學打工,幾年就成白眼狼了,出國留學俺農村人更不懂了,這些家長是為了什麼?孩子在身邊多好,讓孩子打個工擺個攤位賣個菜不是挺好的,怎麼不是一輩子。俺村裡面的人都打算把進城上學打工的地給他們沒收,這群混蛋一點都不愛土地不愛鄉村。城裡的月亮就是比咱村亮?為什麼非要進城上學工作結婚生孩子?回村不行?好多鄰居讓孫子回村上學孩子都不幹,真是辛辛苦苦幾十年養了些混蛋。讓孩子當農民種地養豬有什麼不好?俺現在在村裡最幸福,老婆孩子熱炕頭,全村就俺孩子種地沒出息可在身邊伺候俺,孩子也想讓孫子進城上學,我怕孫子再不回來了變成白眼狼就沒同意,就讓他們世世代代的像俺一樣種地就挺好,俺開心就行了。


志傑179066115


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些小留學生的家長不管他們算不算得上精英,起碼個個非富即貴,每年高昂的留學費用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不管你承不承認,那些學生的家長哪一個腦子也不比我們遲鈍,所以不要用我們自己的思維去抨擊別人的事情。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一樣,當我們對一些事情感到匪夷所思的時候,其實不一定都是別人錯了,我們的視野也可能侷限了我們的判斷。

網上已經把那些小留學生的父母讓孩子留學的目的分析的比較透徹了,可能有人就是為了十年後孩子能夠拿到所在國永居,進而取得國籍。不用去糾結國外到底比中國好多少,以中國富貴階層對國外生活的瞭解,想必比我們這些沒有踏出過國門半步的國民要清楚的多,如果非要去和他們爭個是非曲直,恐怕我們真該懷疑一下我們是哪來的自信了。不用去探討這些人愛不愛國,和改革開放初期大批的公費留學生出國學習,學成後逾期不歸、滯留國外相比,這不是一個概念。在國家政策範圍內的自費留學應當得到尊重,吃不到的葡萄不一定都是酸的。

至於學生年齡太小,背井離鄉遠離家庭的生活,肯定不利益孩子的性格成長及日後的民族、國家歸屬感養成。既然出去就是直接奔著以後入籍打算的,那麼愛國就只能憑藉著他們自己的良心了。現在疫情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些滯留國外的小留學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公民,如果國家有計劃讓他們自費包機撤離,應該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包機撤僑是我們國家新時期國力強大後的一項社會福利,在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什麼社會制度,社會福利都是面對貧困和弱勢群體,每一個小留學生背後的家庭都是非富即貴,顯然他們沒有條件免費享受國家的這項福利。只是這樣龐大的人數規模,回國後的隔離措施我們怎麼實施,這才是事情背後的最大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