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大軍閥,“東北王”張作霖的奉軍是最強大的一支嗎?

Alen-阿路


北洋軍閥主要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

袁世凱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


這些軍閥在名義上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不同時期的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的軍閥控制。

北洋軍閥主要有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對比一下。

一、皖系

皖系以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

徐樹錚﹑靳雲鵬、傅良佐、曲同豐號稱皖系“四大天王”。

袁世凱死後,皖系以北洋正統自居,操縱政局,聲勢顯赫。

但在1920年7月的直皖戰爭中,皖系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

在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興盛,亦最早衰敗。 皖系軍閥嫡系部隊,系西北邊防軍和一戰的參戰軍。

皖系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名,招兵買馬,成立了參戰軍,有3個師。

段:



部隊素質較高,但因成軍較晚,實戰經驗較差。 皖系軍閥掌握的武裝還有陳樹藩陝軍、倪嗣沖皖軍及趙倜毅軍。

大多為舊軍或革命軍組成,戰鬥力很差,且與皖系軍閥不同心。

皖系沒落後,浙江皖軍戰鬥力較強,割據淞滬,為皖系軍閥後期主要根據地,在蘇浙戰爭中失敗,部隊為直軍收編。

皖系軍閥核心力量,大多為參謀型軍人,實戰經驗較少。

外圍武裝大多為舊軍出身,有勇無謀。除了徐樹錚之外,缺少全能人才。

在三派中實力最差。

二、直系

袁世凱死後,以直隸河間人馮國璋為首的軍閥結成聯盟,稱直系。

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

直系的勢力當時主要在長江流域,江蘇督軍馮國璋、江西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佔元,稱“長江三督”。

馮國璋出任代理大總統, “長江三督”則是他的外部力量。

1917年護法戰爭爆發後,以皖係為首的護法軍完全不是直系的對手,吳佩孚大敗護法軍。


1919年12月馮國璋病逝,直系曹錕、吳佩孚於1920年7月聯合奉系軍閥發動直皖戰爭,擊敗皖系勢力,與奉系共同控制北京政府。

直係軍閥主力有18個師和18個混成旅。完全控制華北、華東及中原地區。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因馮玉祥臨陣倒戈,吳佩孚失敗退出北京。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吳佩孚、孫傳芳被北伐軍擊敗,直系到此消亡,大部分在北伐戰爭中被國民革命軍收編或遣散。

三、奉系

奉系軍閥因首領張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稱奉系。主要人物有張作相、吳俊升、張景惠、湯玉麟、張海鵬、張宗昌、馬占山等。

在袁世凱剛死之時,張作霖當時在東北三省秣馬厲兵,隱忍不出。

1920年直皖戰爭後,直系統治了中國。

但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直系潰敗,吳佩孚成為北伐的目標。

奉系此時乘機一個月內攻克直隸、山東、河南、安徽,一躍而成為勢力最大的軍閥。


1925年,孫傳芳擊敗奉系,攻取江蘇、安徽,控制江西、福建,張作霖退至山東、直隸及東北。

1926年北伐戰爭後,吳佩孚、孫傳芳被打跨,張作霖則坐擁35萬大軍,成為最強的軍閥。

張氏父子主政東北期間,先後創辦了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奉天糧秣廠、奉天被服廠、東北航空工廠、奉天迫擊炮廠等一系列軍工企業,東北軍事工業迅速發展。

東北的軍事工業起點高、發展速度快,很快成為同行業的佼佼者。

當時東北生產的產品除滿足戰爭需要的武器、彈藥外,還生產飛機發動機零部件、機關槍轉盤、機關槍連動機、航空儀器、以及糧食、服裝、帳篷等百餘種產品,涉及生產、生活各個領域。


東三省兵工廠鼎盛時期機械設備約合萬臺以上,日產子彈40萬發以上。

兵工廠所屬炮廠、炮彈廠、鑄造廠等引進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擁有當時國內最為先進的工業技術。

東三省兵工廠的生產能力、綜合實力躍居全國領先地位。

"不僅全國第一,即日本人亦為之側目"

日本人稱東三省兵工廠為"東方第一"。

在奉系軍閥統治時期,東北獨特的地理環境也構成了其統治的區位優勢。


東北的地理環境有兩大特點: 一是與外界相對隔絕。二是自然資源豐饒。

加上奉系的內部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凝聚力,能夠保持統治區域內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所以奉系軍閥能夠統治東北10 餘年,並多次問鼎中原,數度操持北京政權,其首領張作霖居然還爬上了 北洋政府時期末代元首的寶座。

綜上所述,在北洋後期,“東北王”張作霖的奉軍是最強大的一支。

參考:《民國軍閥研究》 作者: 歪眼小史工作室 馮生


剛日讀史


直係軍閥的大帥是馮國璋,其著名將領有曹琨,吳佩孚,,,皆為當時的悍將偉才,晥系軍閥乃段琪瑞統領的一隻大軍,其著名將領有徐樹錚等,奉系軍閥是其中一支,最👍大的是直係軍閥,他們兵多將廣,多為當年袁世凱的手下,自袁世凱稱帝敗亡後,直系軍隊,一直在馮國璋撐控之下,馮國障當總統後,軍隊被吳佩孚和曹錕分別統領,加上它的坐擁京機,雄視天下,為政府隸屬軍隊,因而勢力較為強大,後曹琨匯選當了總統,有被馮玉祥端了高窩,自此直係軍閥分屬於吳佩孚,和馮玉祥揮下,晥系比較弱小一點,自軍閥混戰始,二虎相爭必二敗懼傷,因奉軍統轄關外三省,一家獨大,加上張作霖老奸巨猾,利用日本人,德美俄多國技術形成了完備先進的軍工製造體系,樹倒胡孫散的蝦兵蟹將均歸於其門下,如日中天不可一世,兵多將廣,實力雄厚,,,成為一隻不可呼示的強大力量。一九二五年左右,張大帥率領幾十萬大軍入主中原,座擁京師,成為北洋政府的大元帥,政府首腦,也正是因為張大帥手黑寸土不讓,令日本帝國🇯🇵主🔥火冒三丈,才施以奸計,在黃姑屯炸死了北洋元首,從而少帥張學良成為奉軍的大元帥總司令。由於北閥軍多路出擊,打敗了直系和晥系軍閥,到中原大戰時,蔣介石許以張學良中華民國付總司令之職,奉軍易幟終於統一了全中國。


94310417小云


我們不難發現,形成這些軍閥之前都是一個朝代的晚期,這個時候社會混亂不堪,老百姓民不聊生,中央政府名存實亡。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形成了北洋軍閥,這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回顧一下中國近代史也就是清朝晚期。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在此期間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沙俄侵佔中國領土的事件。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內外交困,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樣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1861年辛酉政變後,慈禧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誌著歷時30餘年的洋務運動失敗。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佈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袁世凱死後(1916年6月6日),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爾虞我詐,爭鬥不已。

北洋軍閥分裂後,為了爭奪政權發生了一系列的戰爭。1920年7月14日,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吳佩孚、曹錕為首的直係軍閥,為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進行戰爭。



1920年4月,直、奉兩繫結成反段聯盟。5月,吳佩孚自衡陽率直軍北上至保定,準備討段。段祺瑞召開秘密軍事會議,調徐樹錚的西北邊防軍在北京附近佈防。7月14日,直皖兩軍在北京東西兩面的京津鐵路和京漢鐵路線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帶開戰。此次戰爭歷時五日,最終皖軍大敗,直、奉兩系軍閥遂控制了北京政權,對中國形勢造成了很大影響。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以直系戰敗而結束,奉系控制了北京之後,政權落入奉系軍閥手中。


小編認為這三大軍閥之間的混戰,最終奉系能走到最後,這必須得有強大的軍隊,有強大的軍工廠,有強大的經濟作為基礎。還有一個因素是地理位置,奉系比皖系直系遠離中原地區,佔有地理優勢。奉系才能最終贏得勝利。


火狐lsls


直系最強,皖系其次,二系筋疲力盡,奉系坐收漁利。但都無一統天下之力。所以張學良易幟稱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