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正在使西方大學失去中國學生?


新冠疫情正在使西方大學失去中國學生?

家長們覺得花數萬美元去海外攻讀學位已經不再值得,大學管理者們正在為此做準備。

家長們覺得花數萬美元去海外攻讀學位已經不再值得,大學管理者們正在為此做準備。倫敦——在英格蘭西南部,周佳妮(音)的大學校園裡,種族主義比冠狀病毒來得更早。

1月下旬,周佳妮一走進宿舍的電梯間,就有一個女孩朝樓梯走去。兩個建築工人看到學生會選舉中亞裔候選人的海報,低聲嘟囔著說:“投新冠一票。”

但現在,病毒已經在英國紮下了根,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採取的低調措施遠遠不夠,中國學生又有了新的擔憂:“這裡的人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周佳妮說。“在中國有很多防控機制,但這裡還沒有。”

這種對英國大學處理疫情方式的警惕,可能很快會產生巨大的財務影響。英語國家的大學越來越依賴中國學生的學費,尤其是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大學,這種商業模式可能會被病毒摧毀。

專家說,由於資格考試推遲、旅行禁令蔓延、中國學生和家長對西方國家在公共衛生上的放任態度越來越憤怒,未來幾年中國學生的入學率可能會大幅下降,這可能會讓一些國家的大學預算出現數十億美元的缺口。

許多大學通常依靠往往很高昂的海外學費,讓盈利能力不足的院系得以維持,分析人士已在討論,如果中國學生留在本國,讓這些大學得不到收入,政府有可能需要對高等教育實施財政救助。

“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我們已經對一種收入來源上癮了,”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中國研究教授克里·布朗(Kerry Brown)表示。“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中國學生不想在9月份來這裡,這可能是一種巨大的變化。”

在英國,一些中國學生對大學沒有更果斷地實施網上授課並取消春季舞會等重大活動感到憤怒。在採訪中,他們說一方面戴口罩對健康有好處,另一方面又擔心會受到種族歧視甚至攻擊,比如上月一名新加坡學生在倫敦就有這樣的遭遇,他們正在兩者間做權衡。


新冠疫情正在使西方大學失去中國學生?

隨著保持社交距離措施的實施,倫敦的大片地區已經被荒棄。許多英國大學沒有把課程搬到網上,取消大型活動。

現在中國似乎已經控制住了疫情,一些學生甚至購買昂貴的機票趕回家。

在澳大利亞,新學年大約在2月底開始,一項針對近期去過中國的人的入境禁令將數萬名中國學生困在家裡。不過,此次疫情在澳大利亞已經蔓延到一定程度,分析人士擔心,下一輪旅行禁令將由中國實施,政府可能會要求學生不要前往易受病毒感染的國家上學。

而在美國,學校迅速關閉,國際學生在收拾行裝、試圖找到買得起的機票回家時得不到任何幫助。

分析人士說,這些怠慢和誤判加在一起,損害了海外大學在中國的聲譽。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以及針對中國畢業生的新簽證限制已對美國大學造成了傷害。英國大學也在應對脫歐後歐盟研究經費和學生交流項目的不確定性。

在這個病毒肆虐的時代,家長們已經對全球旅行的風險產生了警惕,可能會覺得花費數萬美元去海外攻讀學位不再值得,大學管理者們正在為此做準備。

“我認為這將加劇一種多年來一直增長的感覺:對於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來說,英國不是好地方,美國也有點糟糕,”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社會科學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前院長克雷格·卡爾霍恩(Craig Calhoun)說。“申請和錄取人數可能會急劇下降,我認為英國很少有大學為此做過打算。”

在英國,由於政府資金減少,加上印度學生轉而進入美國學校,大學開始努力招募中國學生。去年,超過12萬名中國學生在英國註冊,一些主要大學的學生人數中中國學生的總數現在佔五分之一。

保守估計,中國學生的總學費約為15億英鎊,約合105億元人民幣。許多人選擇商業和金融的研究生課程,這是大學最大的搖錢樹。

“如果入學率下降四分之一,那會是一大筆錢,對一些大學來說,這足以決定破產還是維生,”布朗說。


新冠疫情正在使西方大學失去中國學生?

在許多學校突然關閉後,在美國的中國學生不得不迅速制定應急計劃。許多人收拾行李,試圖找到航班回家,卻沒

去年大約有40萬中國學生在美國大學學習。澳大利亞甚至更依賴中國招生,它擁有20萬名中國學生,有人估計,如果與冠狀病毒相關的旅行禁令讓他們錯過第一學期,澳大利亞將損失約40億美元。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國際學生被當做搖錢樹對待,結果他們系統的缺陷真正浮出了水面,”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助理教授、獨立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dependent Studies)的兼職學者薩爾瓦託·巴博內斯(Salvatore Babones)表示。“我們實際上只是在提供一種碩士水平的離岸大學體驗。”

中國迫切希望解決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生源匱乏,近年來提升了其高等教育系統的質量,想要留住一些學生。英國大學的管理者現在擔心,這些變化,加上中國在與抗擊冠狀病毒疫情上的成功,可能會更加促使人們不願意去海外上學。

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體育管理專業二年級學生盧哲軒(音)說,他驚訝地發現,英國政府在今年1月春季開學時無視這種病毒。

此後,很少有國家能像英國那樣選擇與中國截然不同的道路。英國最初不願關閉餐館和酒吧。相比之下,根據中國的報告,通過大幅度減少人們的活動,本地新增病例已降至零。

作為巴斯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Bath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的主席,盧哲軒致函大學副校長,要求將更多講座和課程筆記放到網上。但是他說,在校園裡確診有這種病毒病例之前,大學不願做更多的事情。

盧哲軒說:“除了中國學生以外,沒有人擔心這件事,因為中國學生知道發生了什麼以及在國內怎麼做是有幫助的。”


新冠疫情正在使西方大學失去中國學生?

在澳大利亞,新學年從1月份開始,一項針對所有近期去過中國的人的入境禁令,讓許多中國學生滯留在國內。

然而盧哲軒說,儘管英國用這樣的方式應對,今後的中國學生並不會因此而不願申請英國學校,他說病毒會過去。

巴博內斯說,如果威脅持續更長的時間,中國有可能會順應其他國家的旅行禁令,考慮要求其學生不要出國學習,擔心他們會把這種病毒從疫情更加嚴重的國家帶回來。

“這將是一次巨大的宣傳勝利,”他說。“你不讓我們的學生進去?現在我們把他們接回來。”

一些英國大學正在考慮在網上提供學期前的英語課程,並允許中國學生將入學時間推遲到明年1月。近年來,有些人還試圖使他們的國際學生群體多樣化,儘管分析人士警告說,這不太可能彌補中國學生流失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儘管英國脫歐將給其大學帶來壓力,但政府表示將延長國際學生的簽證,以說服他們留下。

在某些方面,英國大學對病毒的反應,體現了首相辦公室的含糊其辭,它一直不願下達任何強制命令,遲遲沒有勸阻大規模的人群聚集。

在一封令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學生感到不安的電子郵件中,校方堅稱,儘管學生們擔心人群擁擠,但商學院仍將在上週在多達40人的房間內舉行考試。校方以及下屬學院“正在竭盡全力為學生和教職員工做好準備,應對不可預見的情況”。

對身為英國巴斯大學學生會研究生負責人的周佳妮來說,在病毒感染期間留在英國意味著要應付母親打來的焦慮的電話。

這也意味著要嘗試適應其他人較為鬆懈的觀點,例如,在她決定認為病毒使演唱會變得太過危險而不能前往後,她試圖將門票賣給一名男子。

“他覺得‘只是媒體抽風罷了’,”周佳妮說。“他鼓勵我去,並享受美好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