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醫護人員行業緊缺,必須早日拿證!

疫情之下,大家更能發現我們緊缺醫護人員,醫療環境、資源匱乏比較嚴重,尤其是下面幾個專業,缺口十分的大,而這些都和臨床有關!

兒科醫師缺口近9萬,招生不足5000,中國0~18歲的兒童近2.8億,而全國兒科醫生的數量僅13萬。我國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僅為0.49人。不久前,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0.69名,以該比例計算,我國還缺少將近9萬名兒科醫師。但每年能招到的兒科醫師數量不足5000人,形勢迫人前進。

2.全科醫生缺口達50萬名

目前國家全科醫生共有20.9萬名,每萬名居民擁有全科醫生1.5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要求,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這意味著仍有50萬名全科醫生缺口要填補。要完成《意見》中的目標需要多渠道同時發力。1、加強“5+3”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2、開展“3+2”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臨床助理醫師可以通過轉崗培訓,成為全科醫師。3、加強基層在崗醫生的崗位培訓,提升他們的能力,幫助通過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同時,改善全科醫生的薪酬待遇,提高崗位吸引力,讓大家有積極性、有熱情去從事全科醫生工作。4、新增臨床醫學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計劃中,重點向全科醫學等緊缺的專業方面傾斜。

這些醫護人員行業緊缺,必須早日拿證!

3.急診科醫生缺口達到三分之一

2016年《人民日報》的一篇《急救醫生誰來幹?》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刷了各位醫生的屏。醫學生不願意做急救,來了的也很難留住。“招不到北京籍的,就招非京籍的;編制內不足,編制外的補;招不到本科就招專科,只能退而求其次,門檻一降再降,”但即使如此,“仍擺脫不了無人問津的尷尬”。除了急救醫生,急診科醫生也面臨著相似的窘境,一篇題為《急診醫生離職潮》的調查報道顯示,上海門急診量最高的新華醫院急診室,今夏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急診量僅內科就有1000人次。而新華醫院急診科常務副主任費愛華表示,急診科61個急救醫生編制,現在只有47個急救醫生,7個急診醫生直接離開了醫院,另外14人到了醫院醫保辦等行政職能部門。

4.病理科醫生缺口達3至4萬人

一個數據顯示,全國有近40%的手術未進行病理切片分析。尤其在基層醫院,不少醫生只是憑藉個人經驗及影像學進行診斷。《解放日報》今年在《招不到好學生留不下好醫生缺口達四萬人,如何解“病理醫生荒”》一文中,用“觸目驚心”來形容這一數據,究其原因,與醫生對病理科不重視、病理科醫生不足脫不開干係。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我國病理註冊醫生在一萬人左右,按照每百張病床配備1至2名病理醫生的標準計算,全國病理科醫生缺口可能達3至4萬人。

其實以上提及的每個科室“醫生荒”的原因並不盡相同,對於兒科醫生來說,複雜緊張的醫患關係讓他們難以招架,而對於病理科醫生來說,“不受重視”“沒有成就感”則顯得更重要。

而要從根本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渠道同時發力,物以稀為貴,匱乏的資源往往含金量更高,國家的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為緩解院前急救和兒科崗位專業人員匱乏的現狀,

根據崗位實際,自2015年起,在醫師資格考試中對院前急救和兒科崗位從業人員,開展加試相關專業內容的加分考試。

而在2019年新增了病理生理學單獨科目,也是為了緩解病理科醫生人員匱乏現狀的一種措施,鼓勵臨床助理醫師參加轉崗培訓,國家大力扶持的專業,薪資水平和工作環境都會更好,同時我們也相信,國家的醫療環境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