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前言,德國技術不僅僅來自於戰爭結束之後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戰爭中繳獲的德軍ME-109戰鬥機

人們通常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蘇聯曾經依靠繳獲到的大量德國技術(這其中既包括實物,也包括技術人員和資料。)大大的提升了自己的軍事工業水平,以至於在某些領域出現了跨越式的進步,迅速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軍事強國。不過這種觀點其實是很片面的,雖然戰爭的勝利確實讓蘇聯得到了不少好東西,但是蘇聯得到德國武器技術並不是在那個時候才開始的。很多資料都表明,早在上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得到了德國大量的武器資料甚至是實物。尤其是他們之間達成了軍事合作協議之後,這種交往就變得更加直接起來。也就在那個時候,蘇聯的武器開始融合進了德國的技術血統。

蘇聯地面部隊的情況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M1909式122毫米榴彈炮是名副其實的德國技術

蘇聯地面部隊的裝備裡擁有德國血統可以在追溯到那些沙俄時代的遺存。典型的代表就是M1909/37式122毫米榴彈炮,這是名副其實的德國克虜伯技術。其實,30年代蘇聯的122毫米榴彈炮現代化進程中,德國產品還是有機會再次佔據這個口徑的。但遺憾的是,由德國人協助設計的M1934式122毫米榴彈炮的表現實在是太糟了,最後導致一代名炮M30的橫空出世。不過在30年代還是有一款德國血統的火炮成功進入蘇軍服役,那就是採用萊茵公司技術的M1930式37毫米反坦克炮。當然,說起德國血統的蘇聯火炮。我們怎麼能忘記大名鼎鼎的M46加農炮的呢?即便是根據俄國人自己的說法,M46加農炮也在相當大程度上借鑑了德國的K44式128毫米加農炮。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V-2導彈是蘇聯導彈事業的基礎

與身管火炮相比,蘇聯火箭炮和德國技術的淵源就要鮮為人知的多。其實,早在戰爭期間,蘇聯人就根據德國41式280/320毫米火箭炮生產了BM-30自行火箭炮。不過蘇聯火箭炮德國技術一直用到了50年代的BM-14/24,因為它們火箭彈的傾斜噴灌自旋技術就是來自於41式280/320毫米火箭炮。而與火箭技術密切相關的導彈工業,蘇聯人更是主要依靠來自德國的技術。甚至他們的第一批P1導彈就是戰後組裝的德國V-2導彈。其實,不只是P1,當時蘇聯人研製的一些列導彈,例如P101、P102、P112等等都是直接來自於原有的德國型號。雖然它們最後大都沒有成為蘇軍的制式武器,但卻是蘇軍此類武器的技術基礎。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烏拉爾M72摩托車仿自寶馬R71

除了作戰武器,蘇聯的一些輔助裝備也同樣離不開德國技術的身影。例如早在1924年德國拖拉機就開始在蘇聯進行生產,而在戰時它們就是火炮牽引車。然後就是我們熟知的山寨寶馬R71的烏拉爾M72摩托車,這東西我們國內以前也有生產,即長江750挎鬥摩托車。除了拖拉機和烏拉爾M72摩托車,蘇聯在戰後生產的嘎斯-69越野車和瑪茲-200卡車據稱也有和德國汽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只是我們不清楚這種關係究竟有多深,是仿製了某些部分,還是隻借鑑了外形和設計思想。相比之下,蘇軍50年代前後廣為使用的ТАИ-43野戰電話其實就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裝備部隊的FF-33。

蘇聯空軍差點走上另一條道路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蘇聯獲得的Fa-266直升機不清楚是實機還是技術資料

蘇聯空軍和德國人發生關係的歷史一樣久遠。赫爾曼·戈林在利佩茨克的故事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當然,該故事的真假和本文無關。這裡主要想說的是,在20年代,蘇聯就已經根據德國人的技術開始組裝德國飛機。例如容克G-23、JU-20/21,福克С-IV、D-VII,亨克爾HE-37等等。在稍晚一些時候,蘇軍還使用過亨克爾HE-55和多尼爾DO-15。不過蘇聯第一次大量獲得德國新式航空技術是發生在1939-1940年間。這和戰爭沒有直接關係。因為在這一時期,德國主動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新式飛機。德軍當時的主力,巴伐利亞BF-109(就是以後的ME-109),多尼爾DO-215,容克JU-88和布洛姆福斯BV-131/133等等都被運到了蘇聯,甚至就連正在研製中的Fa-266直升機都“未能倖免”。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當時蘇聯高層有種意見是直接仿製ME-262

戰爭結束以後,蘇聯獲得了更多的戰利品,這其中既有實物也有技術資料。像蘇聯邊防部隊就一直使用Ar-196水上飛機到上世紀50年代末,蘇聯民航部門的JU-52運輸機也使用到差不多時間。但是相比之下,蘇聯獲得的技術資料明顯作用更大。例如他們通過仿製德國的Jumo-004和BWM-003發動機成功的使自己進入了噴氣式時代。當然,相比之下蘇聯放棄仿製ME-262可以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雖然捷克斯洛伐克擁有比較完整的生產ME-262技術,但是蘇聯選擇走己的路是正確的。實際上,ME-262從技術角度上看遠不如同期美國P-80戰鬥機。要是蘇聯真的走仿製德國戰鬥機路線,歷史恐怕就會走上另外一條路了。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布魯諾夫·巴德主持設計的OKB-150噴氣式轟炸機

不過,儘管蘇聯放棄了仿製德國戰鬥機,但是由於繳獲的德國資料實在太多,蘇聯在噴氣式飛機研製上又相當落後。所以在戰後初期設計的噴氣式飛機上依然不可避免的有著很多德國風格。例如米格-9和P.1101十分相像就是一例。而布魯諾夫·巴德帶領著一票戰俘技術人員搞出來OKB-150噴氣式轟炸機,則真是德國人使用德國技術設計出來的蘇聯轟炸機。雖然最後它還是輸給了圖波列夫的圖-16,但是依然在蘇聯的航空史上書寫下了濃厚的一筆。另外,作為蘇聯空軍裝備最早的制導炸彈,其實都是繳獲自德國的成品。即使是蘇聯生產的UB-2F“海鷗”無線電遙控制導炸彈,在技術源頭上也可以追溯到德國的Fritz-x。

蘇聯海軍,最大的收穫並不是航母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齊柏林”號航空母艦對蘇聯來說最大的作用就是靶艦

提起蘇聯在德國人身上收穫的海軍技術,我們大家往往會想到的是“齊柏林”號航空母艦。其實,蘇聯人在這艘軍艦上得到的東西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少。它並沒有給蘇聯建造航母提供太多的幫助。如果說曾經起到了什麼作用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是蘇軍在對其進行射擊訓練時獲得的相關數據。畢竟,攻擊一艘真正的航母,蘇軍此前,以後都沒有遇到這樣的機會。坦率地說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蘇聯在水面艦艇方面收穫的德國技術並不多。那個購買來的“彼得羅夫斯克”號也始終沒有完工,只有一些軍艦作為戰爭賠償在蘇聯海軍服役了一段時間。當然,嚴格的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也算不上水面艦艇強國,所以說這個情況並不出人意外。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蘇聯海軍的613級潛艇

相對來說,蘇聯在潛艇方面獲得德國技術要比水面艦艇早得多。甚至其戰前最好的潛艇——C級本身就是德國血統。在德國投降以後,蘇聯同樣繳獲了不少德國潛艇。其中四艘XXI級直接進入波羅的海艦隊服役(舷號分別是Б-27、Б-28、Б-29和Б-30)。蘇聯人繳獲的XXI級資料及其使用經驗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戰後蘇聯第一代常規潛艇611和613級的技術參照。實際上,蘇聯潛艇的AIP技術最早也是來源於德國的戰利品。根據工作原理不同,蘇聯在50年代分別建造了使用單一閉式循環柴油機的615級和採用蒸汽燃氣輪機的617級潛艇。不過受到時代的限制,這兩款潛艇在技術上都不太成熟。甚至617級還在1955年因為過氧化氫問題發生了爆炸,導致整個項目失敗。

黑色幽默:德國的技術並不僅僅流淌在戰後的蘇聯武器血液裡

蘇聯仿製過2次G7e電動魚雷

除了艦艇部隊,蘇聯海軍的水中兵器也有很多德國血統。像他們一直使用的450毫米F-5W魚雷就不說了。另外早在1942年,蘇聯軍工們還曾經制造出過一種ЭТ-80電動魚雷,它的技術來源就是繳獲的德國的G7e。不過這次仿製很可能並不成功,因為後來在1946年又出現了同樣仿製G7e的ЭТ-46電動魚雷。與此類似,在1950年蘇聯人還仿製了德國的T5被動聲自導電動魚雷,並將其命名為 САЭТ-50。除了電動魚雷,蘇聯人還在繳獲的德國資料基礎上研製了一系列的533毫米口徑熱動力直航魚雷,例如53-51、53-56和53-57都是這個系列的代表。其直系後代迄今還在很多國家的海軍中服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