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的導彈發射口被擊中,導彈會殉爆嗎?

你來替我做一個夢好嗎


軍艦的導彈發射口被擊中,裡面貯藏的彈藥當然有很大幾率會殉爆,但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更具體的面對。

很顯然,導彈發射口被機槍、炮彈、破片、導彈、航彈攻擊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可能籠統的混為一談。而導彈發射器的形式、導彈的種類等等,也決定了它能被破壞並殉爆的程度。

上圖.MK41發射單元是西方廣泛使用的傳家寶

以西方慣用的MK41垂直髮射單元為例,它可放置的導彈品種相當多。也正因為如此,垂髮系統其實是軍艦的一大軟肋,雖然它的蓋子具備一定的裝甲厚度,等閒的炮擊也不容易攻擊到與甲板平面的單元口,但是,如果遭遇敵方反艦導彈攻擊,一發入魂都不稀奇。

(注:現代軍艦早已放棄裝甲防禦戰術,改為區域攔截和誘餌欺騙、電子對抗,因此雖然現代軍艦的薄弱環節幾乎遍身都是,但並不足以過分詬病之)

上圖.爆炸的“薩克森號”

不過,我們也需要了解到現代軍艦的一些抑制技術,垂髮單元並非表面看到的這麼簡單,它是一套自動化系統,其中包含了防火抑爆成分,對殉爆之類的問題存在一定的解決能力。

上圖.燒爛的MK41發射單元

例如德國就發生過這樣一起可供參考的垂髮單元爆炸事件:2018年6月21日,德國F219 “薩克森號”驅逐艦在發射一枚“標準2”防空導彈時,由於彈藥故障,“標準2”未能正常射出發射口,導彈在管內發生了爆炸,導致軍艦火災,2名水兵受傷。

上圖.“薩克森號”火花竄起了幾十米,但彈頭並未爆炸

當時巨大的火球從軍艦的艦橋前部綻開,並拋灑出大量明亮的碎片,整個爆炸持續了近一分鐘。

上圖.“薩克森號”正常發射狀態

不過呢,總體上“薩克森號”沒有遭遇什麼很大的損害,受創部位主要為艦橋部的火災燒蝕、MK41發射單元整體故障、垂髮平臺安置甲板破損,這艘軍艦隨後開到挪威HARSTAD港進行災情評估。

上圖.挪威海軍的反艦打靶,導彈將靶艦炸碎了一半

這件事件如果按常理來看的話,爆炸的導彈應該將軍艦炸成一片火海,而不是僅僅點燃艦橋發射單元那塊兒,甚至爆炸會影響到發射單元隔艙中的其它導彈,引起讓全艦粉碎的殉爆。

但MK41發射單元並沒有產生毀滅性爆炸,只有這枚發射故障的導彈因為尾噴口故障而爆燃,連戰鬥部都沒有爆炸。單元中其餘的導彈,哪怕被震撼與高溫燃燒,也仍然維持了穩定。這其中MK41單元的防火隔熱性能與導彈的鈍性設計起了很大的作用。

上圖.“查爾斯·亞當斯”級驅逐艦

上圖.被反艦導彈擊沉的靶艦DDG-14 “查爾斯·亞當斯”級驅逐艦“布坎南號”,這是伯克級的前任。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標準2”的威力問題,如果是另外的導彈來襲,恐怕結局不會是區區一枚未爆彈燃燒這麼簡單;反艦導彈的衝擊足以撕裂發射單元的結構,戰鬥部的爆速也足以殉爆彈藥。引述這個德國案例只是想讓大家能更貼近的看待此種事件罷了。

顯而易見,只要遭受到足夠的攻擊,導彈發射口發生殉爆的可能性相當高。但相應的,這塊位置有其對應性的防護舉措,如果攻擊強度不夠,未見得能將之打爆,起碼你的威力要超過那枚筒內燃燒的標準2。


王司徒軍武百科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基於“避免被發現、避免被鎖定、避免被攻擊”的設計理念,配備了越來越多的導彈來提升自身的戰鬥力,同時為了提高軍艦的導彈搭載數量和發射速度等關乎到軍艦戰鬥力的設計理念,越來越多的軍艦開始裝備能夠大幅度提高載彈量和導彈發射速度的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同時由於導彈垂直髮射系統佈置在主甲板以下,所以也間接提高了軍艦甲板整潔度和隱身性能以及美觀程度。但是隨著軍艦搭載的導彈數量越來越多,那這些高密集佈置的導彈如果被擊中,會不會直接引爆繼而導致軍艦沉沒呢?


首先我們看軍艦上的導彈垂直髮射系統的時候,只能看到其發射艙蓋,也就是說導彈發射艙蓋成為了導彈最容易被擊中的部位。所以在設計導彈垂直髮射系統的時候,也會將導彈如果被擊中,或者發射系統中的導彈自爆會不會間接導致其他導彈殉爆,繼而導致軍艦內部爆炸沉沒的防爆理念考慮在內。比如最直接的我們看各國的導彈垂髮系統的時候都能看到在導彈發射管和主甲板之間有一個緩衝,最上面也有一個看起來很厚、防護能力很強的裝甲鋼板保護著導彈,這樣就能避免和保護導彈從發射艙蓋被直接擊中爆炸的可能。再一個如果真的發生連導彈發射艙蓋都被擊中的時候,那就意味著該軍艦上的防空系統已經全面癱瘓,等於是該軍早已經沒有了防空反擊能力。

其次導彈垂髮系內部本身就設計有非常健全的防護系統,比如在實戰中一一旦被擊中或者發射自爆,垂髮系統自帶的損管系統會立即報警並啟動滅火系統,比如系統在判斷出險情不大的時候,會對垂髮系統內部的導彈噴淋滅火劑或者海水來降溫,同時注入二氧化碳來防止二次起火。再一個像屬於冷發射方式的導彈垂髮系統而言,如果發生某枚導彈出現爆炸或者高溫預警時,可以立即將這枚即將爆炸的導彈用高壓空氣彈射出去,來降低導彈自爆對垂髮系統的破壞和影響軍艦的安全性。


其次為了防止垂直髮射系統內部的導彈發生自爆或者被旁邊出現明火的導彈引爆,比如導彈熱發射時,導彈排出的高溫火焰在被排出前,會加熱導彈排焰道的結構件溫度等,所以為了避免導彈因為自身的故障出現影響軍艦自身安全的問題,導彈垂直髮射系統也被設計成一旦導彈殉爆所產生的衝擊波和爆炸指揮摧毀導彈發射系統和附近的一些設施,並不會對軍艦的自身安全產生影響。比如從裝有導彈垂直髮射系統的發射陣位和艦橋、動力艙段等都是重點防護部位,為了保護軍艦兩舷被敵方反艦導彈擊中後引爆導彈,所以在導彈垂髮系統陣位的結構防護上會特別敷設一層或者多層防護裝甲來提升防護能力。再一個就算是導彈發射自爆,導彈發射艙蓋也能在最短時間內將爆炸衝擊波排出來保證自身的安全,就像此前德國的護衛艦因為導彈在垂直髮射系統中起火爆炸,但是衝擊波從發射艙蓋排出後,對於軍艦的安全並沒有產生很大的破壞,只是可惜了艦橋被燒燬。


所以導彈垂髮系統雖然屬於高密集佈置方式,本身也就存在著更高的危險性,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就要將各種險情處理方式考慮在內。像美國海軍自家的MK41導彈垂髮系統曾發生過不下30次的發射事故,像導彈彈頭直接在垂髮系統內爆炸、導彈點火後沒有飛離而是繼續燃燒等發射事故都沒有對軍艦的自身安全產生過影響。所以高科技的裝置在提升先進戰鬥力的同時,對於自身的防護、保險措施也都沒有放棄,因為只有在加強自身戰鬥力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安全性才是更強的表現,否則一些不必要的技術失誤將會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損失。


魑魅涅磐


是的,題主的擔心很接近事實,所以現代艦船放棄了用裝甲硬扛的思路,改用主動防禦,儘量避免被擊中。當然這也是因為二戰後雷達火控、防空導彈和速射炮等技術日益成熟,為主動防禦提供了可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