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要做“帶貨一哥”遭群嘲:失敗不是成功他媽,逆商才是!

是的,你沒看錯,羅永浩要出道做直播了。


在沉寂了許久之後的老羅,終於帶著新鮮的野心來了。


這一次,他立志要做帶貨一哥。


羅永浩要做“帶貨一哥”遭群嘲:失敗不是成功他媽,逆商才是!

簡單的幾百個字,就讓閱讀量瞬間突破10W+。


不禁讓自媒體人虛驚一場:幸好不是來搶我們的飯碗。


羅永浩要做“帶貨一哥”遭群嘲:失敗不是成功他媽,逆商才是!


羅永浩是一個剽悍的存在,沒有人像他一樣,做一樣黃一樣。


中年人中,沒有比他更會“丟臉”的了。


開場時有多囂張,落幕時就有多寂寥。


雷軍說,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羅永浩已經死過不下四五回了。


當你以為他終於折騰不了的時候,沒過多久,他又出現在你的視野中。


而且每次都一樣狂妄,似乎曾經的失敗,只是一個不起眼的休止符。


三表龍門陣說,“一箇中年人終於把壓箱底的技藝拿出來了,他輸不起了。”


我卻有不同的看法,這樣的羅永浩,我覺得很牛逼。


他像那個推著巨大的石頭上山的人,每次推到一半,石頭就掉下來。


但這個48歲的中年男人,至今學不會放棄。


說那麼多,我想表達什麼呢?


那就是,成功最大的對手,不是失敗,而是怕丟臉和輸不起。


你對失敗有多寬容,你就能有多成功。


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有的人跌倒一次就爬不起來?

為什麼有的人身處逆境依然能逆風翻盤?

為什麼投資人偏愛投失敗過數次依然站起來的人?

為什麼挫折對有的人來說是養分,對有的人來說是災難?


唯一的區別便在於,逆商不同。


01.

逆商高的人,從來不怕失敗


從VUCA時代到RUPT時代,我們身處的環境已經從動盪、不確定、複雜和模糊變成了急速、莫測、矛盾和纏結。


美股在這兩個月熔斷了5次。


疫情在全球爆發。


蝗蟲危機在東非到處肆虐。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像山頂上搖擺的巨石,隨時可能砸下來。


而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強有力的武器,就是逆商。

羅永浩要做“帶貨一哥”遭群嘲:失敗不是成功他媽,逆商才是!


什麼是逆商?


逆商就是,人們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逆商》一書的作者保羅·史託茲將成長和成功比作是登山,他把登山的人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放棄者,即放棄攀登,拒絕和無視山峰給予的機遇的人。


他們經常會將“不能”、“不會”、“不可能”掛在嘴邊。


第二種,紮營者,即走了一段時間,因為各種原因在中途停下來,安營紮寨扥人。


他們通常會說“這就夠好的了”、“我只需要做這麼多”、“事情可能會更糟”。


第三種,攀登者,無論背景如何,境況如何,一直在攀登的人。


“竭盡所能”、“總是有辦法的”、“怎麼實現這一點”是他們面對問題的第一反應。


攀登者往往比放棄者經歷多得多的失敗和挫折。


因為成功就是一條人煙稀少充滿崎嶇的路,只有經歷過徹頭徹尾的失敗,才可能摸索出獨一無二的向上路線。


可惜的是,放棄者和紮營者們通常因為害怕失敗,而錯過了山頂絕妙的風景。


逆商高的人,往往迎難而上逆風翻盤,逆商低的人,一次跌倒可能從此倒下。


人生中那麼多深深淺淺的坑,掉下去一點兒也不丟人。站的起來,叫試錯,站不起來,才叫失敗。


02.

逆商高的人,能夠創造不一樣的結果


梁寧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去北京三環邊賽迪大廈辦事兒,中午就剛好在旁邊的一個餐館吃飯。


梁寧發現,雖然到了飯點兒,餐館客人卻很少,老闆呢,閒在那裡,也沒什麼事幹。


於是梁寧便好奇地問老闆:老闆,這是飯點兒啊,怎麼吃飯的人不多啊?


老闆說:我認真地琢磨了,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這是三環邊,雖然過往車輛多,但大多一踩油門兒就走,不容易停下。


二呢,是這附近就這一個餐館,沒有扎堆形成聚集效應,你看簋街,一堆餐館開在一起,大家直接往那邊兒走,這家不成就去另一家。


羅永浩要做“帶貨一哥”遭群嘲:失敗不是成功他媽,逆商才是!


一年後,梁寧又去賽迪大廈辦事兒,中午又去了那家餐館,結果發現,那裡人超多,要進去吃飯還得排隊。


一看,發現老闆換人了。


於是梁寧又問這個老闆:哎,老闆,你們家生意怎麼這麼好啊?


老闆說:哎呀,這個吧,我覺得是因為第一,這是三環邊,過往車輛多。第二,這附近就只有我這一家餐館。


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覺得很有意思。


同樣的地理位置,同樣的消費群體,為什麼前一個餐館門可羅雀,而後一個餐館卻門庭若市呢?


這就是有逆商和沒有逆商的區別。


前者,就是紮營者,他曾努力攀登過,想要盤活一家店,但最終失敗了,於是他把失敗的原因歸因於地理位置、消費群體,卻沒反思自己的菜品、經營方式等問題。


而後者呢,也許就是保羅·史託茲口中的攀登者,面對問題,他們從來不逃避,比起抱怨,他們更傾向於想方設法解決、鑽研。


所以即便同樣的條件下,攀登者卻能夠創造不一樣的結果。


逆商低的人,止步於困境,而逆商高的人,卻在困境中生長,長出鎧甲。


03.

逆商高的人,在失敗中汲取養分


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增田宗昭曾分享過一個創業經歷。


在第一家蔦屋書店大獲成功之後,增田宗昭趁勢在香裡園開了第二家店,但是和第一家店不同的是,第二家店做得非常失敗。


為什麼呢?


因為開第一家店時,他會認真地調查市場、競爭對手,還會認真站在顧客角度思考,這是不是顧客想去的店,是否有顧客願意花錢租的商品,顧客走進店鋪後會不會興奮,是否打造了讓員工感到快樂的工作環境等問題,並且針對這些問題,制定了周密的計劃。


所以第一家店在開門後第一天,顧客就擠爆了電梯。


那為什麼第二家店失敗了呢?


因為他們在第一家書店獲得成功之後,每個月有了盈餘,一心只想掙到更多的錢,只是照搬第一家店的成功模式,從而忘記了從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


地點變了、競爭對手變了,顧客所處的環境也會變,在郊區大獲成功的模式,搬到市中心就不再行得通。


所以這次失敗的經驗,讓增田宗昭意識到,任何時候,都要站在顧客角度思考問題,即顧客價值,如果拋棄了這一基本的問題,就必然遭遇失敗。

羅永浩要做“帶貨一哥”遭群嘲:失敗不是成功他媽,逆商才是!


所以增田宗昭才會說“經營的本質,在於對失敗的寬容”。


一個容錯率低的人生,是止步不前的人生。


“正是因為這些失敗,人們的經驗值才會逐漸增高,只要還有機會,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逆商像一種特殊的轉化劑,將失敗轉化為營養,將踩過的坑編輯成通關攻略。


04.

逆商高的人,才能將命運扭轉


要說逆商,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褚時健。


褚時健從來不是一個“命順”的人,早年父親意外身亡,家裡有除了母親,還有6個兄妹,7張嘴要吃飯,作為長子的褚時健不得不學習烤苞谷酒,以此來養活一家人。


那個時候,烤苞谷酒是個力氣活兒,不僅要把700多斤的苞谷一袋袋扛到水缸邊,還得將苞谷連續放在鍋裡蒸十幾個小時,鍋裡要一直有水,灶裡一直要有柴火,所以褚時健得一直盯著。


後來褚時健甚至練就了趴在灶臺邊睡覺,2個小時自然就會醒過來的本領。


所以褚時健從來沒有把苞谷蒸糊過,憑藉烤酒的手藝,褚時健養活了一家7口人。

在經歷了人生的暴擊和重錘後,他並沒有一蹶不振,每次都是頑強地站了起來。


羅永浩要做“帶貨一哥”遭群嘲:失敗不是成功他媽,逆商才是!


“人吶,打擊是經常的,你自己心裡要有譜氣,不然什麼都幹不了。”


褚時健不甘於在逆境中逆來順受,所以選擇在每次低谷後絕地反擊,用逆商走出了人生的那座“哀牢山”。


面對強大的命運,有的人選擇認命,而逆商高的人呢,從來不信命,敢和命運對抗,從而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最後:


今年,是羅永浩的本命年,快到知天命年紀的他,依然在頑強地和命運對抗。


不妥協、不服輸、不認命,這不就是逆商的本質麼。


馬雲曾說過,最成功的人,往往經歷過最多的失敗。


牛逼的人,不是從不犯錯,而是在短時間內大量試錯,從而累積比怕失敗的人更多的經驗。


因為在高逆商的人的眼中,失敗只是暫時的。


站起來的那一刻,曾經不堪的過往都變成了烙印在人生里程碑上的勳章。


故事還沒算結尾,失敗後面,是要劃逗號還是句號,由我們自己來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