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特殊的遇見,次次都不同,科技改變教育的震撼。

八十年代末期,我參加市裡組織的一次教學大獎賽,記得當時根本沒有任何輔助教具,僅存的一些掛圖早已破爛不堪。我講的是《可愛的草塘》那一課,為了能夠使自己的講課更具有直觀性,我自己購買了水彩,請一位師專回來的美術老師給我按照課文內容畫了一幅畫。當時在課堂上確實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那節課非常成功。而市裡一位老師已經用上了錄音機播放課文朗讀,他請的是一位播音員朗讀的效果非常好,人們靜靜的聽著播音員那聲情並茂的朗讀,情感被深深的打動了。分數一下子傾斜了,而我們基層老師所有的努力在當時顯得那樣的微不足道。

九十年代末期,我在重慶教育學院參加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去成都市實驗小學觀摩聽課,課堂上那投影機就如同小電影一樣的鮮活生動,記得當時聽得是《小青蛙》,屏幕上會說話的小青蛙把青蛙的一生演繹的淋漓盡致,從小蝌蚪到慢慢長出四肢的過程用動畫一步步演示出來,配上擬人化的語言,讓我們大多數從全國各地基層來的教師大開眼界,效果自不必說驚人的好!

2016年我參觀一次青少年科技大賽活動,學生們已經學會電腦編程,自己組裝好機器人然後輸入指令,讓機器人按照自己的指令沿著既定的軌跡行走。還有機器人足球賽,機器人搖滾舞,三D打印等等讓人眼花繚亂,讚歎不已。那些孩子們不同級別不同序列的比賽讓我又一次受到震撼,科技的發展如此神速讓人目不暇接,有些措手不及。

如今無論鄉村學校還是城市孩子,基本都不同程度的享受到了科技帶給教育的紅利,好多鄉村孩子通過各種基金會的支助,通過各類渠道各種設備體驗三D效果觀看大自然的神奇,觀察宇宙的奧秘,立體視聽教學走進課堂,通過各種科技手段利用網絡的力量與全國優秀學校資源共享,教育均衡發展幾乎全國普及。科技大篷車每年進校園,科技作品大賽挖掘啟迪了許多青少年潛在的智慧,各地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的科技館讓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用一日千里來形容科技帶給教育的進步也不足為奇。

三次的特殊教育教學經歷和所見所聞,讓我感受非凡,敬畏科技,敬重為發展科技事業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我相信教育的未來一定在更加先進的科技手段

三次特殊的遇見,次次都不同,科技改變教育的震撼。


三次特殊的遇見,次次都不同,科技改變教育的震撼。


三次特殊的遇見,次次都不同,科技改變教育的震撼。

引領下,定會大放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