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老布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方法论

老布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15年,有10年以上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从业经验。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探讨一下,围绕互联网产品设计所总结的一些方法、理念。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如有谬误、敬请斧正。


纯干货:老布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方法论

什么是方法论

先简单聊聊,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有什么用?

方法论是一个哲学味比较浓的概念。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培根、笛卡尔两位不同领域的大师各自提出归纳、演绎的思想之后,方法论的概念才逐渐为人所熟知、推崇。

其实,我国历史上的很多先贤,也都有过类似的认知和理论传世。

比如:

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多闻”;“一以贯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荀子主张的:“虚一而静”等很多学习和思维的方法。

其实这些思想,都包含了朴素的方法论的概念。

哲学上对方法论的定义是:它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

个人理解,方法论的关键在于两点:

1、它是用来帮助我们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方法的方法

2、它是经过抽象提炼出来的,具备较强的可传承性和可复用性

这也正是方法论的用处和意义所在。

本文的核心内容

今天总结分享的内容,从宏观概念到细节方法都有一定的涉及,我把它们概括提炼为4个方面。

包括1个概念、2条原则、3种方法,最后再附送4点提示

什么是产品?

首先聊聊1个概念,什么是产品?尤其是我们所更关心的互联网产品?

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关于产品的概念性,是没有百分百标准定论的,大家看待问题角度和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可能会导致有不同的描述。这里只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我认为:产品=功能+服务。我们所接触到的绝大多数有形的产品,都是这二者的集合,缺少其中任何一样,都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上面说的是产品的外在形态,给用户直接传达的感觉和体验。

对于产品的内涵和核心价值,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字:“解决问题”。

能否帮用户解决问题,是衡量一个产品是否真正有价值的唯一标准,当然,这里的“问题”指的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总设计师,不是产品设计师哦,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在1978年6月2日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提到: “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

这里借用一下,我们做产品也应该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把握住这个最核心的东西,用于指导日常工作,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碰到的:多个方案如何做选择、一个改动方案是否值得去做、如何评估迭代改进是否有效果等。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出自《论语》开篇的学而篇。

我也借到这里用用,虽然与原文原意已不完全一样,但道理是相通的。

一切事情,都应该抓住最根本的,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都不得长久,舍本逐末更是不可取的。

正所谓: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法乎其下,可能毛都没了。

抓住根本,我认为才是真正的法乎其上。

什么是好产品?

前面简单聊了我所理解的产品的概念和做产品最应该关注的核心价值。

接下来就呼应题目,聊聊怎么做好产品。

这里我总结了两个具备一定普适性的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是:简单化

目的是让最终呈现出的东西,用户以最小的学习成本就能学会用、而且方便使用。

这里举个例子:

早期的摇一摇功能,整个屏幕界面上没有任何操作按钮,只有一个手握手机摇晃的示意图。

无需任何引导说明,这么一个创新性的功能所有人都能做到上手即用。

而且,配合着背后强大的产品功能支持,这个摇一摇很短时间内就风靡起来。成为当年对讲机之外,助微信开疆拓土的另一把利器。

二是:场景化

目的是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觉得贴心、自然、好用,我们要拒绝一切违反人性、违反自然规律的设计。

举两个例子:

1、全屏观看视频(锁定、调整亮度、调整声音)。

2、windows和macos的页面滚动设计。

这两条原则的目的,是让我们的产品和功能,让用户觉得会用、好用,结合着上一篇说到的“产品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可以提炼为有用。

那么,一个有用、会用且好用的产品,当然就是一个好产品了。

如何做出好的产品

接下来,在前面提到的两条原则基础上,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更接地气能帮助我们做个“好产品”、做出“好产品”的3种方法。

1、角色代入

场景化设计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角色代入,或者叫“换位思考、模拟用户”。

记得张小龙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这个说法,大致意思是说:

需求只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不来自调研,不来自于分析,也不来自于讨论。

当我们研究不到用户需求时,其实是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把自己当作一个傻瓜来用产品。把自己当作傻瓜,这个挺难的,但据我所知乔布斯也是用这个方法,而且他这方面功力特别强,他能瞬间把自己变成一个傻瓜。我就不行,我要经过5-10分钟的酝酿才能进入到这个状况,这是非常难的一个功力。我观察公司里面有一个人也很厉害,就是Pony,他大概能在1分钟的时间内酝酿成。但是我发现我们的产品经理经常花了3天还达不到一个傻瓜的状态……。

那具体怎么做才能不断接近大神们的境界呢?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观察、多尝试,逐步养成能时时刻刻、随时随地换位思考的习惯,一切唯手熟尔,在这里10000小时定律是比较适合的场景了。

2、举一反三

《道德经·42章》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也借用一下,举一反三,三生万物。

这里我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有很多同类的词语,大家也会经常看到。比如:触类旁通、由此及彼、提炼复用。核心思想都差不多。

举一反三包含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是横向的广度层面的;一是纵向的深度层面的。大家可以自己细细琢磨其中的内涵。

建议大家多多使用这种方法。

一方面:这种方法前期可以强迫自己多借鉴、多联想、多思考,保持对周边事物的主动性和敏感性,解决很多同学不知道学习什么不知道怎么学的问题;

另一方面:养成习惯之后,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升,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3、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的理念,是日本丰田公司几十年来遵循、仰仗的核心信条和生产管理哲学。

其实这里我要说的精益的概念,更多是从“精益创业”那本书里学到的。推荐大家有兴趣的话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虽然这本书名字里有创业俩字,其实对于大部分并不创业的人来讲,也是很有帮助的。从中能够学到很多如何做事情、如何做好事情、如何低成本快速做好事情的经验和方法。

回过头来看,这里提到的三个方法其实各自针对了一个方面。

角色代入:是提升自己对人的模拟和把握

举一反三:是锻炼自己对事物的了解和思考

精益生产:是指导自己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控制

怎么提升产品能力?

下面要说的4点提示,在以上2条原则、3个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更通俗的说法,告诉大家具体怎么做,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产品设计能力。

1、多了解

2、多思考

3、多提炼

4、多尝试

每一条都很通俗易懂,我就不过多解释了。

只是提示一下,这4个动作可以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任何一点都既可以是发起点,也可以是结束点。

最后的总结

产品=功能+服务!

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问题!

产品的三个核心要素:有用、会用、好用!

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需要:动力匹配+内在认知!

老布,从业15年的互联网职场老兵,与大家分享所思、所想、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