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截止到發文時的微博熱搜數據

今年的支付寶年度賬單, 你查收了嗎?

要說最近比較火的話題,那恐怕要屬支付寶的年度賬單了。朋友同事見面,總是忍不住會問:

“你支付寶年度賬單收入支出多少錢啊?”

朋友圈曬賬單的更是數不勝數。

最近在熱搜榜上一直居高不下的“支付寶年度賬單”,目前閱讀量已經達到9.9億,討論32.8萬。

網友們熱議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一句話:我咋花了這麼多錢?其中點贊量較高的是:為什麼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消費?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支付寶賬單熱門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是的,支付寶賬單那一串串數字的背後,可以說折射出的是每一個人的消費觀、消費模式以及消費習慣等等。

當然,每一個人的消費行為模式的背後,還有許許多多的影響因素。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人們在消費過程中的一般模式是什麼?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人們的消費需求?

最後,我們引入“WRAP”決策法,來幫助大家進行正確的消費決策,形成良好的消費行為模式。

01 消費行為模式的一般環節

為了更好的明白如何控制消費行為,我們需要了解消費行為產生時設計到的5個環節:喚起需求,收集信息,比較評價,購買決策,售後評價。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消費行為模式一般環節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人類在內外因素的刺激下產生了某種消費需求,其中部分需求是非剛需的,不理智的。於是在衝動的情緒下我們沒有充分收集信息進行比較就進行了購買決策。

我曾經在超市促銷的時候買過一個車載迷你垃圾桶,原因是上面的龍貓圖案非常可愛,我心想反正才9塊9毛錢。

但是當我把它放到車裡時,發現這真的就是一個衝動消費。

如果往車載垃圾桶裡裝上果皮紙屑,封閉的車內就會瀰漫著難聞的氣味。

所以用過一次之後就扔進了後備箱成了擺設。每每看到這個車載迷你垃圾桶,我都會覺得自己當時的消費行為真的超級不理智。

為什麼會產生不理智的消費行為呢?其實是因為龍貓的可愛喚起了我的消費需求,然後衝動下就買了下來,做出了購買決策。我們只有在喚起需求和購買決策環節進行干涉,才會達到控制消費的目的。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最愛剁手的省份排名(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有哪些因素會喚起消費需求,從而影響消費模式呢?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改善消費模式呢?

02 影響消費行為模式的心理機制有哪些?

1.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 (mind of rivalry) 是一種脫離自己實際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費心理。在“面子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互相激活,導致互相攀比。這種心理極易造成追逐消費熱點、負債超前消費乃至搶購等怪現象,將消費行為導入誤區。”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漂亮的衣服

大街上隨處可見各種誘發你攀比心理的廣告標語,涵蓋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沒有醜女孩只有懶女孩”

“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你”

“房子雖然是租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20歲的連衣裙到50歲穿上就沒有意義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

作者在街頭隨機採訪27名路人,23名受訪者表示,因為攀比心理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開支是導致自己高支出的最主要原因。

商家為了激發消費者的消費衝動,拼命的販賣焦慮,促使消費者產生“不買某件物品,人間就不值得,就比別人低一等”的心理。真正的高人一等不一定是穿比別人貴的衣服,住比別人高的樓房。

如果你不成為攀比心理的主人,那麼你將會成為攀比心理的奴隸。

2. 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破窗效應”圖片

勿以錢小而花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小錢積累多了就成了大錢,任何一筆小的開銷乘以無數次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還記得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世界上最不守信用的就是錢,一起出門的時候是紅(100元)的,回來的時候就藍(10元)了。

一旦第一筆不按計劃的開銷產生後,就容易有更多的開銷,這是心理學的破窗效應。

理財顧問大衛·巴赫曾經算過這樣一筆賬,每天兩杯拿鐵的花費70元,一年就是25550元,30年就是76.65萬元......

在日常中像買糖果、瓶裝水、雜誌、報紙還有拿鐵等不太引人注意的“小錢”積累起來就是一筆“大錢”。

想要擁有大錢,從節省每一筆小錢開始吧。

3.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行為,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後,面對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習得性無助”圖片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用狗作的一項經典實驗時提出的。他將狗關在籠子裡,當蜂音器(一種可以發出嗡嗡聲的器件)一響,就對狗給予電擊,狗無論怎麼掙扎都無法逃脫牢籠。

多次實驗後,當蜂音器響起,在對狗進行電擊前把籠門打開,狗也不會逃跑了。電擊使它產生了“掙扎無用”的想法,只是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省這兩塊錢也發不了財……”這是很多窮人的口頭禪。大多數窮人認為自己反正也就這樣了,註定自己是個窮人,註定控制不了消費……,所以產生了習得性無助行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破罐子破摔。

控制消費是一種需要信心的事情,要相信只要堅持下去,讓自己控制在合理消費的範圍內一定會實現的。

如果世界上總有人能攢到錢,那這個人也有可能是你。

"WRAP"決策法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改善消費模式。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WRAP”決策法出處(圖片來源於網絡)

03.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行為模式?

美國暢銷書作家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在《決斷力: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選擇》這本書中提到了“WRAP”決策法。

所謂“WRAP”決策法,是這樣來理解的:

一個完整的決策過程通常包括4個步驟:面臨選擇、分析選項、做出選擇、接受結果。

一個正確的決策過程應該包括4個步驟:

面臨選擇時,儘量增加選項。(Widen your options)

分析選項時,多途徑驗證選項。(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

做出選擇時,抽離自我情緒。(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

接受結果時,準備迎接錯誤。(Prepare to be wrong)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WRAP”決策法四個步驟(圖片來源於網絡)

WRAP決策方法同樣也可以應用到控制消費領域。

1.儘量增加選項。當我們考慮要不要買某件物品時,已經掉進了選項狹隘的誤區,因為你只留了兩個選擇:買還是不買。

你可以考慮一下,你買這件物品的目的是什麼?比如買減肥藥。如果只是為了減肥,那除了減肥藥還有沒有別的途徑減肥呢?

你還可以考慮一下,你買這件物品什麼時候買合適?比如買手機。新品上市時,價格普遍高10%左右,是否可以考慮等到下個節假日搞活動的時候買呢?

2.多途徑驗證選項。面對多個選項時,如果你已經對某個選項感到滿意,大腦就會自動找到許多理由支持它,這時候就容易陷入認知偏差裡。

你本來計劃買一件200元左右的衣服,後來發現500元的一款衣服好像更好看,再加上銷售員在你耳朵裡不停催眠:女人要對自己狠一點。女人的衣服應該在意質量而不是數量。價錢高更顯氣質。

你可以分別穿這兩件衣服拍張照片發到親友群裡,在不告知價錢的前提下詢問哪張好看,這個時候的結論會更接近真實情況。

3.抽離自我情緒。在做出購物決定時,暫時緩一緩,因為我們容易受到店鋪氛圍,宣傳標語等的影響。

當你準備在購物軟件下單時,你先暫時關閉購物軟件,過3天再去看這件物品是否仍然還具有吸引力和必需性。

再或者,問問自己:假如是我的朋友買了這件物品,她會用來做什麼?這件物品可以給生活帶來什麼?這種購物的產出和收穫合理嗎?

當你站在第三人的角度時,會更容易客觀看待事件。

4.準備迎接錯誤。當你做出了最終的選擇,就需要接納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情況。

根據計劃開支表,如果這個月購物超支,下個月必須“吃土”,紮緊口袋過日子。

吃土的時候反問自己:為什麼這個月經濟如此緊張呢?上個月的消費支出都是合理的嗎?還有哪些開支是可以減少的?

從支付寶年度賬單分析:如何用“WRAP”決策法改善消費模式?

正確or錯誤的決策(圖片來源於今日頭條)

接下來我們用“今天買電視嗎?”舉例子,給大家演繹一下“WRAP”干預消費決策的過程。

1.儘量增加選項(Widen your options)

增加選項:

(1)我們可以等到春節後再買,我們即將回老家了,春節期間不在這裡。春節後的打折優惠會比較大。

(2)我們可以把老家的電視帶過來,反正一年到頭只有春節在家幾天。

(3)家裡那臺電腦,如果教會母親使用,就可以用電腦代替電視了。

(4)想要買電視主要是因為母親在家無聊,可以給她買一個唱戲機,這樣她就有事情可以做了。

(5)買電視的話是否可以買二手的?預算是多少?

2.多途徑驗證選項(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

驗證途徑:

(1)隔壁阿姨:使用電視多嗎?平常會去小區樓下健身或者超市閒逛嗎?

(2)時間計算:女兒每天只有2個小時的睡覺時間,這兩個小時母親可以做家務或者一起休息。

3.抽離自我情緒(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

模擬購買行為產生後的場景:

(1)消費支出增加。

(2)母親會讓孩子一起近距離看電視,從而可能讓孩子近視,部分老人不注意教育方式。

(3)母親會減少外出健身和逛街時長,也會減少和鄰居們的交流時間。

4.準備迎接錯誤(Prepare to be wrong)

接受購買行為產生的後果:

(1)減少家庭其他開支,如新年旅行及添置過年衣物。

(2)更改家庭佈局,把茶几靠近電視,看電視時不得不坐在沙發上,增加觀影距離。

(3)定好鬧鐘,每天多詢問是否外出?鼓勵老年人多出去,晚上抽時間帶老年人外出跳廣場舞。

以上,就是“WRAP”決策法在改善我們消費模式中的實際應用和操作。

這個決策運用在我們的消費行為中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理智地選擇自己的消費行為,進而慢慢地改善我們的消費模式。

04 結語:

本文重點分析了影響消費行為模式的心理機制,幫助你更好的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產生的原因。又演繹了"WRAP"決策法在消費中的運用過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除了今天我們講到的決策方式,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小習慣來改善我們的消費模式,比如去超市前寫出購物清單,每月月初做好預算,養成記賬的習慣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