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相較於東方文化尚白尚弱的審美傾向,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美國文化似乎更推崇一種健康而有活力的體態外貌。

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相較於中國女生多被要求“美白”的審美經驗,不少地域的美國白人都有“美黑”傾向,因為偏黑的膚色意味著更充足的陽光照射、更豐富的戶外生活。“肌肉”的存在,無論對男生還是女生來說,都是重要的外貌加分點。因為肌肉的塑成需要持之以恆的鍛鍊,而肌肉的保持則需要維持長期的運動習慣。

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運動員”在中國大學,除非有機會參加具有知名度的大規模比賽,彷彿並不是一個值得認同的身份;“體育特長生”往往還帶著些許貶諷的意味。但是,在美國大學,許多學生都有至少一樣擅長或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因為體育特長而被錄取的名校學生不在少數,並且往往成為追捧的對象。橄欖球運動員、籃球運動員,時常是校園明星一般的存在,廣受女生們追捧。

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多數美國大學生都有健身的習慣。這與美國校園無處不在的健身房與體育場有關。大多數綜合性大學都有至少一個大型體育場,健身房則不計其數。常規球類與田徑項目之外,高爾夫、網球、壁球、冰球、水球、擊劍、帆船、划艇、瑜伽、桑巴、劍道、空手道、中國武術都在許多大學的體育項目列表中。

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馬克·伯斯坦在著作《橄欖球:美國偏執的常青藤聯盟起源》詳細敘述了橄欖球如何從殖民地時期的血腥運動發展為當代美國受眾最廣的體育運動。以哈佛、耶魯為代表的常青藤高校在橄欖球的早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當時因死亡事件的增加,廢除橄欖球賽事的呼聲漸長。以總統羅斯福為代表的精英政客堅持不廢除。約翰·亞當斯之子查爾斯·亞當斯稱,橄欖球能夠“培養男孩的那些品性,保證盎格羅·撒克遜人種保持在歷史中的優越性”。可見,美國大學的體育教育,至少在立國早期,有極強的種族意識和政治色彩。它繼承英國傳統,著眼於體育訓練,來培養青年的堅毅品格、忍耐精神與團隊協作能力——以此保持和加強種族在世界範圍內的領導地位。

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孩子最應該學好的課是體育課。正是因為了解運動員這些特徵,國外商學院特別青睞有運動背景的學生。牛津大學有個久負盛名的羅德獎學金,這項創立110多年的獎學金有四項招生標準,其中一項就是喜愛體育,最好有運動成就。他們認為,這樣的人往往具備優秀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未來領袖。

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美國最負盛名的大學聯盟——常青藤聯盟最早就是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若干所大學的美式足球運動體育聯盟,而非學術評比,比如奧數競賽的聯盟。而中國也曾經有過一段頗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像清華附中早在“文革”前,就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加入校隊,活躍於各種比賽,他們成就了後來中國社會的精英。

美國大學為何崇尚體育精神?

反觀中國,到現階段我們的教育還是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太注重奧數、鋼琴等等。在全球化時代下,只懂得奧數,沒有健康體魄,不懂得與人博弈,似乎不太能適應時代變化。如果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上,讓他們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將能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