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詩與明詩,三朝鬥詩哪家強?(解詩之桃花朵朵開)

想必諸位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文學高峰。唐代詩歌天下無雙,除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豪劉禹錫、詩骨陳子昂、詩鬼李賀、詩狂賀知章、詩奴賈島、詩囚孟郊等等多得幾乎不可計數的詩人之外,還留下了體裁廣泛、數量眾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唐詩。

有人不禁要問,難道只有唐代有詩,宋朝就有詞無詩了嗎?答案是:NO!宋代除了有精絕的宋詞之外,也有宋詩。而且與唐代的詩風有異。

有人說“詩緣情發”,意思是有了情感通過詩歌而抒發出來(當然詩人靠詩而抒情,凡人靠罵街而表憤)。唐代詩歌以抒情為主,詩仙李白最為突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瞅瞅這情多深,抒得多痛快;再看他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是多大的愁呀,這愁意宣洩的那叫個解氣!

唐詩、宋詩與明詩,三朝鬥詩哪家強?(解詩之桃花朵朵開)

再看白居易的這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是多大的怨恨哩,還沒完沒了了,沒個絕期啊,這麼強的恨意慢抒緩發,卻有痛徹心扉之意。

宋人一看,你這唐朝詩人多呀,什麼詩魔詩鬼的,寫個詩各種妖魔鬼怪都出來,抒情詩被唐人快抒光了,比這肯定是不行啊!那咱變一下套路,你抒情我說理,於是宋代便有了許多高水平的哲理詩。

大文豪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詩中之理整得厲害不?有沒有把你繞山裡出不來的感覺?

唐詩、宋詩與明詩,三朝鬥詩哪家強?(解詩之桃花朵朵開)

宋代詩人盧梅坡的在其《雪梅》詩中也說了,“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詩人都撓頭了,“費評章”啊,“費評章”啊——,爭春評理的結果是:一個白來一個香,哪個愛強,哪個強,老子也理不清了!

唐宋之詩風格有相異之處,因此便有“唐詩重情,宋詩主理”之說。

而到了明代,詩歌又有所變化,明人可能這麼想,唐宋你倆一個重情,一個主理,俺比不過二位前輩,那俺就通俗一些,正所謂“真詩在民間”,俺就“以俗為美”吧。

哈哈,其實隨著明代通俗小說的盛行,一些文人也在詩歌創作方面力求擺脫典雅規範,而追求“俗趣”。

接下來,我們瞅一瞅“以俗為美”的一首明詩,作者乃是詩書畫三絕,並有著“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稱的唐伯虎。

唐詩、宋詩與明詩,三朝鬥詩哪家強?(解詩之桃花朵朵開)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詩、宋詩與明詩,三朝鬥詩哪家強?(解詩之桃花朵朵開)

此詩語言淺白,通俗易懂,滿詩盡是豔桃、飛花、酒醉、車馬,卻不落俗套,詩中桃花盛開,美景迎面,花香氤氳,使人如沐春風。讀之,音律迴風舞雪,令人心生神韻,如處桃源。而中間急轉,又以花酒為引,抒情言志,抒不慕富貴之情,言寧靜淡泊之志,與朦朧酒醉間品人生,與閒適平俗中見雅趣。意境高深,餘韻悠長!

唐詩、宋詩與明詩,三朝鬥詩哪家強?(解詩之桃花朵朵開)

當疫情過後,春暖花開,芳桃吐蕊之時,你漫步桃園,面對滿園春色、萬樹桃花之時,觸其景而吟其詩,定會神生醉意,心生悠然,身輕意美,如醉花中……


唐詩、宋詩與明詩,三朝鬥詩哪家強?(解詩之桃花朵朵開)


備註:有想讓孩子多讀書、多背詩詞的家長可加本人微信公眾號:文學與文化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