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本文是“寒門子弟逆襲之路”系列原創文章的第四篇,期待每一篇都能成為作者努力為各位讀者打造的精品文章

全國心理領域的權威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沈家宏教授認為:一個人的早年經歷會影響或決定一個人的人生狀態。

是的,原生家庭的經歷,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底色,也深刻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成長。

前幾年有過一部很火爆的電視劇《歡樂頌》,其中有一個角色—樊勝美,她的經歷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樊勝美在上海工作,月薪過萬,沒結婚沒小孩沒車貸沒房貸。按理說,她其實可以活得更輕鬆些、更自信些,可偏偏她卻過得比誰都更加艱辛、痛苦。

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究其背後的原因,總讓人心有無奈唏噓不已。

第一、父母親的偏袒和哥嫂的不上進,成了樊勝美沉重的經濟包袱和心理包袱。每次父母或哥嫂遇到點啥破事,家中之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她要錢想辦法處理解決,導致了工作多年沒有絲毫的個人存款,父親住院之時還要到處去借錢求助。

第二,把自己的未來寄託於婚姻家庭上,企圖通過相親、婚姻家庭來實現人生的財富自由,所以導致30多歲在感情婚姻上高不成低不就,始終沒遇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對象。

第三,自尊心極強,死要面子,極度虛榮,為了自己的面子,在不斷去傷害別人的同時也不斷作踐自己,導致了事業上一路迷茫,生活上一塌糊塗。


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這些因果,看似表象因果、互不關聯,但更深入去探究,發現都是原生家庭給樊勝美造成的。

父母偏袒和重男輕女導致她養成了極度自尊、爭強好勝的性格;家庭貧寒讓她時刻都感到自卑無奈,企圖通過不斷包裝自己來隱藏內心中的心悸害怕、自卑懦弱,養成了生活追求虛榮、做事永遠前怕狼後怕虎的性格。

一部劇、一個角色之所以能讓人持久熱議,流連其中,大部分是因為它既藝術又真實地反映了生活,還原了生活,證實了生活當中存在大部分這樣的原生家庭現象。

所以說,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底色。

精神理論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6歲之前基本完成,一個人在6歲之前的發展就會影響並決定他後面人生的發展。

寒門家庭,往往都存在著一種或多種各式各樣的原生家庭問題,比如:父母重男輕女、夫妻感情婚姻破裂、肢體家暴、語言暴力傷害、家長一人獨斷等各樣問題。

作為家長,要重視原生家庭問題對子女成長的嚴重影響,更要避免產生更多不利於子女成長的問題。

那麼家長又應該如何去做呢?

1、尊重子女的意願和決定,重視子女的存在感

很多父母喜歡我行我素,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意見,喜歡越俎代庖幫孩子做各種決定。

比如:

在選擇上補習班的時候,孩子明明喜歡武術、體操,父母卻武術體操沒氣質非要孩子學鋼琴、舞蹈;

在高二選擇文理分科的時候,子女明明喜歡文科,父母卻認為文科沒出息非要子女選擇理科;

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子女明明喜歡這個學校這個專業,父母卻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知非要子女選擇父母喜歡的學校和專業;


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曾經生活當中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男孩被父母安排至咖啡店,跟一個女孩子相親。

女孩問:想吃點什麼?

男孩說:隨便,一般來咖啡店都是我父母或朋友來點。

吃完飯女孩提議男孩去找地方玩,提議了好幾個地方,可都被男孩拒絕打斷說“媽媽不允許我去玩”。

最後女孩子問:你對我感覺如何?喜歡或不喜歡我哪裡?

男孩實在沒轍,不知如何回答,最後來了一句:我看看我父母的意見。

大家猜最後結局如何,女孩把結賬後的菜單甩到了男孩身上,並狠狠地說了一句“既然你那麼聽你爸媽的,你乾脆這輩子跟他們過算了,不要出來禍害別人家姑娘了”後轉身離開。

喜歡越俎代庖的父母,替孩子做的決定往往是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讓子女沒有絲毫的選擇餘地和選擇權力,最後嚴重導致了子女在父母面前、在家庭裡面缺失了存在感,缺失了自己出主意做選擇的能力,甚至於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情婚姻、工作事業等選擇。

所以作為父母,應當尊重子女的意願和選擇決定,重視子女的存在感。

2、營造一個和睦家庭環境,增強子女的歸屬感

一個良好和睦的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事關著子女對自己的父母認不認同,對家庭有沒有歸屬感。

家庭和睦,更多的體現在父母之間的婚姻關係。俗話說,幸福婚姻大部分是相似的,而不幸婚姻各有各不同。婚姻幸福時候,父母往往都能一起去面對婚姻裡的各種矛盾衝突、各種差異,能夠友好、善意的去處理。所以父母婚姻和諧無疑對子女成長無疑是一個好的學習榜樣,子女也不用面對父母婚姻破裂時如何站隊問題。

而父母婚姻破裂,或者感情有裂痕時候,吵架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一點小事兩個人都能爭吵起來,你不讓我,我也不讓你。有的父母甚至是在感情破裂矛盾激化後離家出走,分居兩地,誰也不向對方低頭,最後家不像家,婚姻不像婚姻。


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根據民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數為380.1萬對。無論如何,離婚意味著婚姻失敗,意味著孩子要失去一個完整的家庭,要在父母之間選擇一方作為監護人。

手背與掌心都是肉,婚姻失敗必將造成子女在父母之間的調解和站隊無所適從,最後有不少子女喪失了對家庭的歸屬感,對學習失去了動力,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對婚姻失去了信心。


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所以作為父母,在子女成長階段,十分有必要努力經營家庭婚姻,打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給子女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增加子女的家庭歸屬感,成為子女的堅強後盾。

3、避免肢體以及語言等家庭暴力,提升子女的安全感

這個時代出生的子女,是非常幸福的,但也是非常嬌氣的,享受著父母一輩創造的良好物質生活,不再像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那般要歷盡各種艱辛才能成長至獨立。但不管是哪個時代的子女,面對家庭的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都將是一種刻骨銘心的傷害。

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先說肢體暴力對子女的傷害。雖說現在有《反家庭暴力法》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但事實上仍有很多家庭所發生的家庭暴力不為外界所知,更不被法律所追究。

一方面原因是家庭成員秉著家醜不外揚的心態把所有家暴苦楚打碎牙齒往肚裡咽,另一方面當年紀尚小之時,子女對於父母的暴力行為也只能心存畏懼與服從情緒,不敢正面反抗,所以很多家暴並不為外人所知。

2018年在海南萬寧市發生了一起6歲女兒被父親毒打致死的案件,一時轟動了全國。女孩小蕊跟著父親、爺爺奶奶一家人從四川到海南萬寧生活,父親在萬寧打散工謀生,平時小蕊都是爺爺奶奶照看,孩子放假時他們去工地也會把孩子帶上。

因某天下午父親蔣某在出租房內照看小蕊的過程中,因女兒小蕊狡猾並頂撞,蔣某持衣架等物對小蕊暴打,後發現小蕊出現異常,便抱往醫院急救,然而小蕊在醫院急救無效死亡。

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這個新聞給社會造成了很大影響,因為新聞爆出了很多原生家庭都存在這種“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在孩子不聽話和反叛的時候,這些父母認為通過棒打就能讓孩子屈服和改變。

事實上,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當或者心智不夠成熟,每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災難,心理受到創傷的永遠是子女。

再說語言暴力對子女的傷害。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

不少家長由於自身受到教育水平有限,認知有限,難以認識到語言暴力對子女的傷害,也很少去反思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認為通過簡單、粗暴、謾罵、詆譭、強硬表達就能讓子女明白與接受。

比如一些常見的表達:

“我怎麼生了你這樣的一個兒子(女兒),一點用都沒有”

“我真後悔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這麼大,什麼都不會,活著有什麼用”

“你怎麼那麼笨啊,怎麼教都學不會,上輩子造了什麼孽啊”

“你反應怎麼那麼遲鈍啊,像頭豬一樣,叫死沒反應”

“你看看人家的兒子多出息,怎麼你就一坨爛泥扶不上牆”等

再或者:

“你手上拿的是啥破玩意,髒死了,趕緊扔掉”

“你玩的是什麼東西啊,有啥好玩的,趕緊回家寫作業”

“有什麼好笑的,太幼稚了,趕緊學習去”等

“就憑你的水平也能考到這分數,不會是抄襲別人的吧”

“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看你能有多大出息”

大家看看上面這些話語是不是很熟悉?很扎心?

在《少年說》裡面,一個女孩大聲說著自己的媽媽老是拿自己和全年級第一乃至全聯盟第一的閨蜜比,老是打擊自己,而自己的努力媽媽卻看不見。女孩哭著自己說自己不適合被打擊,希望媽媽不要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很多父母不知道,語言暴力跟肢體暴力一樣,能夠給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而且這種心靈上和精神上的傷害更嚴重、更持久,更難以修復。

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避免採用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去傷害成長中的子女,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和安全感,才能促進子女更加全面的成長。

4、尊重子女發展規律,正視和接受子女的不完美

完美通常源於對高自我價值的需要,追求完美的人通常是想借此來補償自己的低自尊,通過完美來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因此,那些自我價值比較低的父母,通常會通過要求自己完美,也要求孩子完美來提高自我價值。因為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如果孩子是完美的,那麼父母的價值就會得以提高。這類父母會通過嚴格要求孩子而獲得完美;當孩子不完美或犯錯時,又會通過高懲罰來打擊或壓制孩子。父母會採用雙重措施來得到完美並回避不完美。”

(摘自:《原生家庭:影響人一生的心理動力》 沈家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正如沈教授所言,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很多父母喜歡將自己沒有完成的目標、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也喜歡按照自己的願望高標準高規格去要求孩子,總之最終目的都是要把孩子打造成一個完美無缺、出類拔萃的人。

殊不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自己做不到這樣的榜樣卻要求子女必須做到這樣時,這會給孩子造成很多無所適從的壓力。

一是高標準高目標要求下的壓力,假若實現了目標還好,若是沒實現目標,必然會給心理造成極大創傷,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無能的人,長久以往必然會失去挑戰的勇氣和信心。

二是來自父母苛刻要求的壓力,比如有些父母就喜歡要求子女必須雙科滿分或者科科優秀,最起碼不必別人家小孩學習差、考試差,這樣才符合父母的期待和要求。如果沒有實現父母的期望,子女會認為父母會認定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努力,害怕被否定,害怕被暴力。

所以,作為父母,應當尊重子女發展規律,根據子女的特點特徵,適當給子女訂立合理目標,正視和接受子女的不完美,不要好高騖遠拿孩子與他人盲目比較。

5、對所有子女一視同仁,莫要有偏袒不公之心

原生家庭當中,還有一個問題對子女的性格形成和個人成長影響也是特別嚴重的,那就是父母偏袒,對所有子女不是一視同仁對待。

俗語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很多俗語能流傳下來,也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

同一個父母生出來的孩子會有很大的差別,但這種差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所造成的。為人父母,其中一任務就是教會每一個子女獨立營生的本領和技巧,傳承良好生存德行和發展基礎。

但是,從古至今很多家庭不但沒有教出成大器的子女,反而因為偏袒溺愛教出了許多不成器的孩子。

去年國產電視劇《都挺好》熱播大江南北,劇中角色蘇明玉也是讓人心疼不已,原因就是蘇明玉從小打到都是被重男輕女的父母嫌棄忽略的存在。


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蘇明玉的父母到底有多偏心?

吃飯的時候她的母親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吃飯第一件事情就是夾雞腿給兩個兒子吃,卻沒有明玉的份;

老大出國留學要花錢,父母直接把蘇明玉住的房間賣掉,直接讓她睡客廳;

最無能的老二,不僅上大學、找工作、結婚買房、買車等所有花銷都是家裡的錢,母親對於老二的要求也是來者不絕。

反觀蘇明玉,母親為了省錢供兩兒子讀大學,竟讓她放棄讀清華北大,選擇一個免費師範生學校。


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之四:原生家庭,決定孩子性格底色

可以說,原生家庭的父母偏袒問題,給蘇明玉造成了不可修復的心理創傷和精神傷害,以致於鬧到離家出走的地步,直到她媽媽去世也沒再見過面,更別提對母親的原諒。

偏袒溺愛,並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對所有孩子都極度不負責任的傷害。不管是蘇明玉也還是,還是樊勝美也罷,兩者的共同點都是受到了家庭偏袒的無盡創傷,活得苦不堪言。

而現實當中,真的有不少家庭與蘇明玉、樊勝美的家庭一樣,同樣都是父母的子女,受到的待遇卻是天差地別,列舉更多隻會徒增傷害,所以不舉也罷。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腳本,這個腳本在我們每個人的年少時期就已經寫好了,而且很難更改。我們在6歲之後,通常就按照這個寫好的腳本來演繹自己的人生故事。

所以,做父母,是一門值得努力學習的功課,努力才能寫好每一個子女的人生腳本!

原生家庭,是一個涉及範疇比較大的內容,本文從多維度有限闡述了很多原生家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子女性格形成和個人成長的影響,也站在家長角度從自己有限的認知和經驗當中提出了一些參考辦法來嘗試克服原生家庭問題,只希望能對各位讀者有所幫助。

以上所有內容,即是“寒門子弟逆襲之路”系列原創文章的第四篇,敬請關注本系列下一篇文章。作者觀叔,分享、轉載、關注(sihaishenguan)是作者創作的動力,歡迎大家分享、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