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陽”到底咋回事?

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複診發現核酸檢測陽性問題,有必要恐慌嗎?“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有傳染別人的可能性?“復陽”患者有傳染性嗎?對此,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童朝暉做出瞭解答。

記者:為什麼無症狀感染者沒有被界定為確診或疑似患者?假設這個人核酸陽性了,是否就意味著確診?

童朝暉:這個裡頭,我覺得大家可能要鑑別一下。無症狀感染者是分兩類情況,一類是,他的確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就是沒症狀,表現得比較隱蔽。他不發燒,沒有呼吸道症狀,如果查了CT,可能就有影像學表現。可能在無症狀感染者裡,會隱藏著真正的確診病例,我們就要把他甄別出來,把他歸為確診病例。

而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會自始至終只是表現為核酸陽性,沒有症狀,甚至檢測他的CT也沒有影像表現,沒有符合肺炎的表現。

記者: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沒有被病毒感染,有沒有傳染別人的可能性?

童朝暉:核酸檢測是陽性,說明他體內是有病毒的。

我們就得把他先隔離起來觀察,然後進行甄別。如果說觀察14天,什麼也沒事,核酸也陰性了,影像也正常,也沒出現呼吸道症狀,那他屬於無症狀感染者。

這個部位的核酸檢測是陽性,不能判定這個病毒是活病毒還是死病毒,還得根據病毒的培養來判定。我們也不能通過核酸陽性,來判定它的濃度和活性,所以更不能判定其是否有傳染性。

“復陽”到底咋回事?

記者:核酸的結果為什麼會來來回回地反覆呢?

童朝暉:我們臨床醫生不能完全依賴實驗室核酸檢測。我們前期也分析了核酸檢測的問題,比方說試劑盒的穩定性,採樣的質量問題,包括它採樣的咽拭子、保存試管、保存液等都有要求。採完要運送,它應該保存在零下20度等等這些問題。

再就是,我們實驗室之間的質控問題,在不同的實驗室之間,它可能陰性的比例、陽性的比例不一樣。這樣的話,可能會影響到我們採樣咽拭子忽陰忽陽。

記者:“復陽”患者也是這兩天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 那麼,“復陽”患者是否有變成傳染源的可能性?

童朝暉:我覺得“復陽”這個詞並不準確,一個人說“復陽”,好像以前核酸檢測是陰性了,現在核酸檢測又轉成陽性了,所以是“復陽”。但實際上,我個人認為,可能這一部分患者,原來就是陽性,只不過是檢測時是陰性。

比方說試劑盒的問題、採樣的問題、轉運的問題,都可能導致他出院那兩次核酸檢測可能是陰性。

記者:既然會出現因外部客觀原因而致核酸結果的不穩定,為何還要把核酸當作重要的判斷依據呢?

童朝暉:核酸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依據。只不過,我們要不斷優化核酸試劑盒的穩定性,強調它採樣的規範性,以及實驗室的同質性。隨著試劑盒不斷優化,採樣更加規範,包括保存、運送等環節都做得好了,我們剛才所說的這些問題都可能會避免很多。

“復陽”到底咋回事?

記者:萬一我們身邊出現了所謂的“復陽”者,應該怎麼做?

童朝暉:重新隔離起來,再根據情況來觀察,包括複查一些化驗指標:血常規、核酸、CT影像等。再隔離14天,如果核酸陰性再出院。這些“復陽”的患者,實際上絕大部分是沒症狀的,儘管說是陽性,但他實際上已經康復,沒有任何呼吸道和發燒的表現。廣東疾控中心做了一個出院患者隨訪,鍾南山院士也說過,“復陽”這種情況不具備傳染性。

記者: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看到這個所謂的“復陽”患者,其實沒有必要太恐慌。

童朝暉:是。第一,“復陽”患者身邊的家裡人沒有核酸陽性的。第二,這些“復陽”患者的病毒培養都是陰性的。第三,儘管核酸檢測是陽性,實際上,我們在康復期的隨訪發現,

這些患者已出現中和抗體,這種中和抗體是保護性抗體,中和抗體是來中和他體內的核酸,這樣對患者起到保護作用。

童朝暉指出,新冠肺炎畢竟是新發的疾病,國內也好,國際也好,這麼多人發病,包括出院以後康復期的管理,以及它未來抗體怎麼變,包括核酸情況,還要進一步地隨訪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