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防疫需要理性看待“零增長”

(王朝燁)從疫情演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各個地區陸續實現“零增長”。以往年同屬冠狀病毒的SARS為例,隨著春季到來,氣溫逐漸升高,病毒在體外環境存活時間更短,飛沫也蒸發得更快,可能會利於疫情的防控。

然而,疫情出現全球爆發態勢,眾多的華人、華僑和在外打工的群眾紛紛歸國,導致將防疫級別從1級降為3級的多個省份於6日猛增了17例。這樣的情況告訴我們面對疫情不能盲目樂觀,要重視病毒傳播規律,防止其他因素,導致疫情捲土重來。

基層防疫工作是防疫“大壩”的基礎,因此要嚴格遵守防疫工作的安排。一是思想上重視。要強化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面對疫情,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放鬆抓好防控工作,沒有獲得防疫工作的全勝絕不放鬆。二是充分發動群眾。充分發揮我黨的優良傳統,全力以赴抓“聯動”,突出群防群控、聯防聯控,構築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打好人民戰爭,讓基層圍成鐵桶。三是做好宣傳工作。做好群眾的宣傳引導、思想疏導工作,利用廣播、電視、網站、微博等方式開展宣傳外,還利用戶外電子屏、車載大喇叭和鎮村大喇叭對防疫知識、防疫工作動態等進行了全面宣傳。以此來加強流動人員疫情監測和防控,全面做好外來人員摸底排查,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切實做到“防擴散、防輸入”。

從這個角度,一些地方死守“零增長”,恐非良策。一來容易造成捂蓋子,二來會給恢復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理性看待“零增長”,不同地區也不能一刀切。對樞紐城市和口岸地區,敏於佈防,及時發現輸入病例,即便有新增,亦堪稱功德。

慎終如始,防在治先。刀槍不能入庫,外防輸入就要嚴於把“關”。新冠病毒再狡猾,也逃不過好獵手的法眼,最終才能早日全面實現真正的“零增長”。


基層防疫需要理性看待“零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