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供銷人,本該為農、務農、姓農”

“我是供銷人,本該為農、務農、姓農”

——訪濱州市供銷社駐鄒平市九戶鎮道民村第一書記徐成剛

他從農村裡走出,考到供銷學校,為農工作,在濱州市供銷合作社工作已有36年,1964年出生的他已不年輕,但深入鄉土大地擔任“包村幹部”再出發,卻激情滿懷;

他說,他這個“第一書記”不為“鍍金”,一生為農,對農村充滿感情,能為鄉親百姓實實在在做那麼幾件事就值了。

他為人謙遜,一再囑咐不要宣傳自己,他認為作為一名老供銷人,這都是應該做的;

他是默默奉獻不言說的濱州供銷社“扁擔”精神的代表,大年初三他的母親因病去世,大疫當前,他心裡裝著村裡百姓,從簡辦完老人喪事,初五一早就趕回村裡指揮疫情防控工作,抓防疫,促黨建,幫助農民銷售滯銷農產品......

他就是濱州市供銷社派駐鄒平市九戶鎮道民村第一書記徐成剛。

“我是供銷人,本該為農、務農、姓農”

正月初五,趕到派駐村鄒平市九戶鎮道民村後,帶領部分黨員志願者在黨旗前宣誓。

【母親離世 抗疫一線負“痛”前行】

記者採訪“第一書記”徐成剛時,連日來的戰疫堅守和本職工作的忙碌寫進佈滿血絲的雙眼。

採訪前,記者得知今年大年初三他的母親去世。從2019年7月徐成剛到派駐村以後,80多歲的老母親一次不小心摔倒後就臥床不起。因為剛到村工作,入戶摸底調研,抓黨建促經濟,時不我待爭朝夕,徐成剛不敢有一絲懈怠。如何提振村裡的經濟收入,怎樣規劃村子的未來發展,這些都一直掛在心裡,所以對臥床在家的老母親,徐成剛託付給家人和兄弟姊妹後,只能在下班忙完後趕緊從村裡開車回濱州看上一眼,忙的時候晚上來不及住下就返回村裡。

今年春節期間,徐成剛在年邁母親跟前已守護了幾日,至大年初一下午,徐成剛瞭解到自己所任職的濱州鄒平市疫情形勢已非常嚴峻,可躺在病床上的母親卻緊緊抓住他的手,兩眼盯著他一動也不動,這讓徐成剛心裡不是滋味。

鄒平市九戶鎮道民村外出經商務工的村民眾多,情況複雜,是鄒平市九戶鎮多年來的軟弱渙散村,這個時候最需要他和村兩委同事們戰鬥在一起。

大年初一中午,他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和村兩委開了視頻會議,提出了莊鄉不拜年、不出村拜訪、不接待外村拜訪的建議並在村大喇叭連續廣播宣傳。

大年初三,徐成剛打點好行李、佩戴好口罩,決定立即返村到一線去。可出門僅僅二十幾分鍾,便接到了母親離開人世的消息。出門前的徐成剛就隱隱擔心:這次出門,還能否再見母親一面?沒想到這個擔心變為現實竟如此之快。

“我是供銷人,本該為農、務農、姓農”

為村民購置物品並送貨上門。

大年初四,徐成剛回絕了所有親朋好友的好意,本著“喪事從簡”原則,同家人一起簡單處理了老人的後事,並將諸多未盡事宜一一交代給兄弟姊妹。初五一早,便決然離家,帶著購置好的260個口罩和40瓶84消毒液趕回了村裡。“我們村是軟弱渙散村,工作基礎差,這個時候我必須在崗。我想母親的在天之靈也希望我能為群眾多做事。”徐成剛自費為村裡購置了口罩、84消毒液、方便麵、火腿腸等防疫和生活用品,執勤、巡邏、消殺防疫等各項工作都堅守在一線。因為他的帶動,村民自發掀起一股捐贈熱潮,積極參與支持疫情防控的氛圍甚為濃厚。任務明確了,思路理清了,力量就凝聚了,村民的心也就安穩了。

如今村子穩定了,徐成剛的內心卻波瀾起伏。“其實我更願意忙起來,腳不沾地地忙起來,停下來的時候是最難的時候,”徐成剛眼泛淚花:“因為停下來,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母親。”

“我是供銷人,本該為農、務農、姓農”

中午在執勤點小憩。

【為民解憂 供銷助農解“銷售難”】

因為疫情,物流不便,濱州市部分農村地區蔬菜、禽蛋等農產品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銷售難”問題,很多農產品滯銷。徐成剛作為濱州市供銷社流通科科長每每對於農民的收成賣不出去就打心裡著急。今年2月14日,徐成剛在第一書記工作交流微信群裡看到一條信息:“各位第一書記,大家統計一下所在村以及周邊村有沒有因疫情滯銷的蔬菜等農產品,請直接掃描圖片二維碼輸入就行……”

徐成剛看到後,立刻了解相關情況,並向單位黨組進行了彙報,得到了單位大力支持,發佈“動員令”號召供銷電商平臺助農解憂。“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各級供銷平臺也是各盡所能。”

短短的時間,徐成剛和其他濱州市派第一書記組建“助農聯盟”已幫助群眾銷售農產品六萬多斤,為百姓解了燃眉之急。

這件事也更讓徐成剛感受到銷售渠道和種植一體化的重要性。道民村有村民215戶、830人,25名黨員,目前以種植玉米和小麥為主。他在道民村現有的產業基礎上,如何發揮供銷社優勢。

“我是供銷人,本該為農、務農、姓農”

與種植專業合作社人員研究麥田管理。

“組織上把如此光榮的工作交付給我,我必須時時警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紮紮實實投入到道民村的發展之中,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村民家中,為道民村群眾謀幸福。”徐成剛認為,“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是融入和推動鄉村振興最主要、最直接、最有效的載體和抓手,他深知黨建重要性,所以到村後加強黨建學習,推進班子建設。利用晚上時間開好“三會一課”,每月5日的“民主議政日”常態化,做好“四議兩公開”,同時搞好主題黨日活動,開展談心活動,提升村兩委成員思想境界,強化團結協作,打造戰鬥堡壘。

如今,在村新辦公室建設的同時,著手完善各項黨建服務功能,主要包括黨員活動室、學習教育陣地、為民服務中心、黨建文化專欄、群眾活動室等,黨建一條街建設也已納入工作議程,使村黨支部成為“黨員孃家”、“群眾之家”。

“我是供銷人,本該為農、務農、姓農”

查看麥田生長情況。

【鄉村振興 積極貢獻供銷力量】

供銷社作為合作經濟組織,合則興。

因地制宜,著力發展集體經濟是關鍵。徐成剛思來想去,最終想出發揮派出單位服務優勢,整合供銷社系統內外資源,促進優勢互補,發揮供銷社系統服務鄉村振興優勢,探討“黨支部+農戶+供銷社”模式。

發展農村土地合作社,既有利於農民增收,又有利於供銷社發展,也是土地流轉的一種新的經營形式。於是,去年10月份,在鄒平市供銷社積極運作下,他們註冊成立鄒平市潤民種植專業合作社,2019年入社土地350畝,村集體按照年收入的一定比例分成,按照正常年收益,增加集體收入1.5萬元;今年力爭擴大到1000餘畝,集體收入年增4萬元。經過調研,今年計劃重新整合分配全村土地,探索農業適度規模化種植經營,拓展種植專業合作社,鼓勵種地大戶。同時,盤活閒置土地資源,發展邊角經濟。村內路邊溝坎、房前屋後、邊邊角角等閒置土地不低於200畝,秋後將測量規劃,探討集體利用或承包經營方式。此外,引導發展林下經濟,並推動訂單農業。

不只是道民村,徐成剛還積極參與“農業小鎮”建設。九戶鎮農業種植為主,積極主動推進訂單農業,組織派駐村、管理區有關人員,鎮分管領導帶隊,先後參觀考察了濱州中裕集團公司、惠民惠白菊科技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推進九戶鎮與濱州中裕集團公司的戰略合作,已經初步達成意向。

“我是供銷人,本就該為農、務農、姓農,市社黨委也非常重視並全力支持工作,充分利用供銷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和行業優勢,在道民村現有的產業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特色產業,盡供銷社之力幫扶道民村脫貧致富。”徐成剛告訴記者。

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服務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山東供銷的濱州樣板,積極投身富強濱州建設的主戰場,像徐成剛這樣的供銷人早已出發。

記者 張貴英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