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有權謀有佛性,更是1種儀式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之後,被趕到東京大相國寺,到菜園子裡,做了一個小小看護。收拾一眾潑皮之後,有垂楊柳上老鴰吱哇亂叫,吵得心煩,魯智深決定拔掉柳樹,讓老鴰別處安身。

從此,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之事,像長了翅膀,天下傳揚,魯智深的神力,眾人豔羨、欽佩。

為了一隻小烏鴉,魯智深為何要費勁千萬斤的力氣,去拔柳樹呢?這個做法看起來,是有點匪夷所思的

魯智深的這種行為,就好像為了買一個金戒指,親自去挖了一個金礦。這種行為,雖然讓魯智深名聲大漲,卻似乎能或多或少感覺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要趕走一隻老鴰,手段非常多。爬上去,把窩掀翻了就是。如果再想徹底些,也可以把柳樹砍倒。這些方法,省時省力,還見效果。

以此來看,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行為,似乎真的存在問題。

梁山好漢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有權謀有佛性,更是1種儀式


而且,魯智深萬一氣力不夠,垂楊柳沒有拔起來,反而掀了自己一個跟頭,那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行為,就成了一個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大笑話。

無論是方法的便捷性,還是後果的利害關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都似乎是一個“冒失、蠢笨”的行為。

可是,魯智深是做過軍官,立過軍功的,絕非一般如李逵的莽漢。魯智深此舉,大有深意。

魯智深為何要倒拔垂楊柳?

  • 一、立威

魯智深初到大相國寺,一幫混混便來搗亂。雖經魯智深收拾,扔入糞池,嘴上拜服。可未必心服。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幫小混混,若是記恨魯智深,便會拐彎抹角的想出餿主意,來坑害魯智深。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展現出的勇武氣力與豪邁氣概,便是為了震懾小混混。

小混混見魯智深如此神威,自然一心歸附,不敢生出別的想法。

魯智深拔倒柳樹,同時也拔掉在小混混心中的怨恨。

小混混由對魯智深的“怕”,轉變為對魯智深的“敬”,方才死心塌地追隨於他。

後來,魯智深救助林沖之事被揭發,官府要捉拿,幸得小混混的通風報信,逃出生天。

若小混混只是怕魯智深,說不得會助紂為虐,協同官府,把魯智深下了大獄。

梁山好漢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有權謀有佛性,更是1種儀式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收服小混混,間接也救了自己一命。

  • 二、揚名

魯智深雖然曾做過提轄官,可是在江湖上寂寂無名。

史進都不曾聽聞魯提轄的名號。殺豬的鄭屠,都有個響亮的外號“鎮關西”。魯智深倘若名聲驚豔,鄭屠自不敢以“鎮關西”之號自居。

沒有響亮的名號,沒有精彩的事蹟。

對於行走江湖的魯智深,是吃虧的。能耐不如自己的都有驚天動地的綽號,自己能耐排山倒海,反而無人認識,好像矮人一截似的。

魯智深此前雖有打死鎮關西,救護林沖等光榮事蹟,可都是違法的,不光彩,不能到處跟人說的。

此時,正好是個機會。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一鳴驚人,一炮打響

從此,在江湖上相見,誰人不稱讚“原來是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這份榮光,魯智深是比較享受的。

  • 三、任性

魯智深的性格豪爽、灑脫。辦事幹脆,迅雷不及掩耳。

為了一隻老鴰,要爬樹、搬梯子,甚至斧子、鋸子,這些工具湊起來費時又費事。

魯智深這樣的急性子,是說幹就幹,哪裡容得片刻等待。

魯智深喝了酒,更多了幾分狂狷之性,是天下萬物如等閒。區區一棵垂楊柳,在他眼裡,不過就是一棵大蔥而已。

梁山好漢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有權謀有佛性,更是1種儀式


魯智深藉著酒勁,展著豪情,使著神力,把垂楊柳拔了起來。

這一切的發生,都是一股腦的事,也都是魯智深一時興起,根本未來得及考慮其他手段。

倘若時間往回調一下,給魯智深一晚上的考慮時間,只怕魯智深也會思前想後。萬一拔不起來,豈非丟人?還是保險一些,用斧子砍了吧。

  • 四、佛心

魯智深入五臺山,一眾和尚對魯智深的滿臉凶神惡煞之相,有厭棄、有鄙夷、有害怕,都不同意魯智深在五臺山剃度出家。

唯有智真長老一人,看出魯智深身具佛性,功德無量。

所以,魯智深的佛性並非一時養成,而是與生俱來。

倒拔垂楊柳,也體現出魯智深的佛心與慈悲。

魯智深與幾個潑皮屋中飲酒,一個老鴉擾了性質。

老鴉因為叫聲難聽,又喜歡吃腐肉,所以民間對於老鴉,往往認為是一種不祥之兆。

當潑皮說了“赤口上天,白舌入地”,來對沖老鴉的口舌預兆。

老鴉是最近方到此地築巢,沒白天沒黑夜的亂叫。

魯智深並沒有動手,他一直是在忍受著的,直到潑皮出言挑明不祥之兆,方才下了決定。

老鴉雖只是一個飛禽,在此處,卻有了坎坷、挫折的象徵意義。

魯智深自身一人,可以忍受老鴉,也就是,魯智深可以獨自面對危險。

當危險來臨,魯智深願意面對,甚至迎難而上。有佛者“割肉喂鷹”的慈悲心懷。

一旦危險波及到其他人,魯智深從慈悲為懷的佛者,變身成降魔衛道的羅漢。


梁山好漢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有權謀有佛性,更是1種儀式

若只是單純拆了老鴉窩,那可能明天再來一個新鴉,週而復始,沒完沒了。

拔倒垂楊柳,徹底從根本上解決所謂“不祥之兆”。

這是“正本清源”。

佛家多有“如木無情”之說,不殺生,卻認為草木無魂識,乃魔所說。對於動物生命極為重視,對於植物也沒有過多要求。

魯智深拔倒垂楊柳,老鴉飛走。算是放魔一條生路。

結語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雖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事件,但其中卻蘊含著魯智深的心思。

魯智深的權謀、性情、佛性,全都表露無疑。對於曾指揮千軍萬馬的魯智深,收復幾個潑皮,絕對是小菜一碟。

單純的倒拔垂楊柳,讓魯智深擺脫官場、廟門、從此正是踏入江湖。倒拔垂楊柳,正式成為魯智深告別過去的一個儀式。

不久,魯智深遇到林沖,從此浪跡天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