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經營日久的遼瀋防線,為何也會被努爾哈赤攻破?

滴血微笑


遼瀋防線 大明總兵李成梁經營多年 但是由於後金努爾哈赤的侵略 把邊境逐步蠶食 所以逐步地界收縮

等到兵力大了 就直接攻打撫順了 奇異的是努爾哈赤還做過李成梁的義子

哎就是養虎成患了


逍遙先生看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強弱的此消彼長,明軍不管是在戰鬥力和戰鬥意志上,差距都被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越拉越大。

後金方面

不管怎麼評價努爾哈赤,有一點無法否認,這是個軍事強人。

他起兵時,不過幾十人,在我們今天看來,連村與村之間的械鬥都算不上,頂多是街頭小混混打架的規模。可他就靠著十三幅遺甲,愣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

可以說,這就是個為戰爭而生的人,他一生幾乎都在不停地打仗,就在去世前幾個月,還在圍攻寧遠。

努爾哈赤的八旗軍,在不斷的征戰中也越打越強,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這樣一支軍隊,戰鬥力在當時東亞大陸幾乎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努爾哈赤本身就曾經是大明的屬官,長期在李成梁麾下服役,對明軍的戰鬥力和作戰方式相當瞭解。

此外,不光是努爾哈赤,他手下的將領和兒子們同樣能打。開國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何和理、扈爾漢、費揚古;八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一個比一個能打,可以說是人才濟濟。

明朝方面

再反觀明軍,在李成梁、李如松死後,就缺少優秀的領軍人物,杜松、劉綎雖然勇猛,卻有勇無謀,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梅比他們父親和兄長更加相去甚遠。

除了將領,明軍戰鬥力更是差勁,面對如狼似虎的八旗軍,除了渾河一戰打出了一絲血性,在野戰中幾乎就是被橫掃,完全無法對抗。

打不過,那守呢?守也守不住。

後金軍在前期實際攻城能力很弱,但努爾哈赤很聰明,他在攻取城池時,靠城內內應、引誘明軍出擊、圍點打援、長期圍困等辦法,拔下了一個又一個堅城。遼陽、廣寧等城池都是這麼打下來的。在後金的壓力下,許多明軍守將,乾脆就直接開門投降了後金,比如撫順守將李永芳等人。

所以,實力的此消彼長之下,明朝在關外的據點,一個個被拔除,遼瀋防線再也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