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的十大迷惑行為,你中招了嗎(一)——微易經紀

“我不知道買什麼保險、我買的保險貴了、我買的保險根本不給賠……”諸如此類的問題你有過嗎?如果有的話,你可能走入常見誤區了,微易經紀整理的下面內容,您得仔細看看。保險是家庭理財中必不可少的理財工具,但是社會上對購買保險產品仍存在很多誤區。走出那些誤區,擺正心態,你才能明明白白地買保險!

誤區一:僅把保險當投資渠道

保險是一種理財工具,但不少人把它當成一種投資手段,期望可以獲得和投資股市、買基金一樣的高額回報。但事實是,保險的主要作用在於通過買保險產品,讓保險人在遭受了保險責任範圍內的風險損失的時候,可以得到及時和可靠的經濟補償或者給付保險金。

近年來,保險公司推出的投資型保險如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也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回報,因其具有一定保障功能,所以收益總體來說比不上基金、債券等。所以,絕對不能把買保險看成投資,投保時一定要擺正心態,勿重回報、輕保障,不要將保險的功能本末倒置。

誤區二:保險用來賺錢

保險是不是一種賺錢工具呢?很顯然,對於這個問題,幾乎每個投保人都希望能夠搞清楚。簡單來說,保障類的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保單與賺錢關係不大,萬能險和投連險保單有一些投資功能,如何把握一張保單中保障與投資的平衡度,就成為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了。

專家指出,保險並不是一個短期就能夠獲利的賺錢工具。作為金融三大工具之一的保險,它是和銀行、證券並存的理財手段之一。

誤區三:認為投保就有全保障

在現實生活中,常有人認為只要自己投保了,就應該獲得該得到保障,並在出險時獲得理賠但其實保險的保障範圍跟我們想象的並不一樣。無論買什麼類型的保險產品,都要認真看清保險條款,尤其是對保險責任、免賠事宜、理賠事項等核心部分做全面詳細的瞭解,有效保障好自己的利益。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保證買到的保險產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必要時才能派上用場。如您買的意外險,保險責任裡沒有說明對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給付的責任,這樣情況下外一感冒或者其他的疾病原因住院,這份保險是幫不了您的。

誤區四:買保險不吉利

由於保險都是有關生老病死的事,這讓不少人忌諱,認為買保險是不吉利的。誰都不希望碰到死亡、殘疾、疾病、車禍等災難,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能保證這些災難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呢?毋庸諱言,買保險就是來應對這些意外和災難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買保險就是買平安。

誤區五:賣保險是忽悠人

我們不否認少數保險營銷人員在推銷保險產品時,存在誇大產品功能和收益率的現象,誤導了部分投保人。但是,保險產品絕對不是騙人的東西,而且保險公司也在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忽悠人的現象在逐漸減少,我們絕不能以此來否定保險產品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